
尽管宏观经济环境充满挑战,香港私人财富管理行业依然强劲。渗透中国内地市场已超越吸引年轻一代及家族办公室,成为行业的第一增长动力。预期当香港与内地最终恢复跨境出行,有关增长将进一步加快。
背景

增长机会

受访机构对香港私人财富管理行业的前景充满信心,并视中国内地(包括在岸和离岸市场)为增长的主要动力。对香港而言,继续成为在中国能够创富的离岸财富管理中心依然非常重要,而各机构也将粤港澳大湾区视为其离岸增长计划的关键。
争取年轻一代客户仍是一大重要增长途径。私人财富管理行业认为数字化转型在吸引此类客户方面将发挥重要的作用。提供全面的数字化和多渠道产品和服务以及自助投资平台,被视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吸引更多家族办公室也将是实现该行业增长目标的关键。香港政府已采取积极措施,包括投资推广署于2021年成立FamilyOfficeHK专责团队,并在2022-2023年度财政预算案中提议为家族办公室引入税收优惠制度。然而,受访公会成员希望能够看到更多支持和举措,以更有效地提升香港在吸引家族办公室方面的竞争力。
客户调查显示,私人财富管理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对数字化的预期,这表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加速数字化转型已经得到了回报。然而,受访机构在满足客户数字化预期的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自我要求,他们表示在线上服务范围、自助服务、个性化服务以及整体客户体验方面仍需改进。在数字化转型投资方面,未来几年各机构将重点从面向客户提供信息和执行能力的解决方案,转向能够提供财务规划、客制化市场洞察信息和投资组合分析能力的解决方案。
挑战

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波动已取代监管环境成为私人财富管理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近期市场波动以及世界各地收紧货币政策无疑对其产生了影响。2021年,私人财富管理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AUM)下降了6%,究其原因是市场录得负回报,因净资金流入仍旧强劲。
即使是在资金持续流入的情况下,一些私人财富管理机构仍对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存在忧虑。因为出行限制已经对该行业造成影响,特别是在开拓新客户方面。但香港仍然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财富管理中心,受访客户在几个关键领域认为香港是他们的首选,包括交易和开户的便利性以及投资选择。然而,业界不应对此感到自满,因为仍存在亟待解决的挑战和问题,并且有迹象表明客户正寻求利用新加坡作为记账中心。
吸引并留住人才仍然是私人财富管理行业的一大问题,各机构已注意到在寻找具有合适技能的人才方面困难重重。移民和转行是香港私人财富管理专业人士流失的主要原因。此现象在30-40岁的人群中尤为显着,这将成为私人财富管理机构关切的问题,因为通常此类人群会在未来五到十年内达到业绩顶峰。业内招聘是私人财富管理机构最常见的揽才方式,而薪酬则是其吸引人才的关键。
展望

尽管宏观经济持续严峻、市场环境充满挑战,但香港私人财富管理行业仍对其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虽然出行限制仍制约了开拓新客户的能力,但当限制解除并且客户经理可以面对面与潜在客户交流时,该行业有望会迎来一段增长加速期。如果私人财富管理行业希望能够充分发挥香港的优势,则需要继续与监管机构和政府展开合作。
疫情已改变了私人财富管理机构的运营模式、加速了数字化转型,也促使客户进一步转用线上服务渠道。在聚焦内部流程和推出数字新品之余,该行业现正将目光投向数字化转型的下一阶段,以探索更为复杂的数字产品,以及如何使用市场洞察信息、研究和数据促进客户和客户经理之间的互动。
环境、社会及治理(ESG)继续成为该行业关注的重点。私人财富管理公会会员机构对五年后ESG投资市场的发展信心略有提高。然而,与去年的调查相比,ESG投资的资产管理规模水平并没有明显上升,若市场希望达到其五年目标,则还需取得更大的进步。这将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以确保香港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减碳目标。客户教育、增加投资类别和ESG资质透明度被认为是加速普及ESG的关键。预计人才短缺仍将是该行业的一大棘手问题,因此需要短期和长期措施并举,以确保该行业具备适当人才以应对疫情后的复苏。
主要发现

❖ 行业概况:行业迎来了强劲的资金净流入,并持续关注转型。然而,宏观经济和其他外部因素影响了客户的风险偏好和对ESG产品的采用。
图1:香港私人财富管理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概况(万亿港元)


❖ 促进市场增长:中国市场以及吸引年轻一代和家族办公室依然是推动增长的主题。出行限制对增长形成制约,限制放松时可能迎来中国内地离岸私人财富管理服务需求的反弹。
图4:香港私人财富管理行业的资产管理规模(按来源划分)
图5:吸引年轻一代投资者的必备要素

图6:私人财富管理行业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 科技:私人财富管理机构在满足客户的数字化预期方面比其想象中出色。行业从向客户提供信息,转型为向客户提供咨询和保持互动。
图7:客户和行业对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是否能满足客户预期的看法
图8:现有或未来两年规划的客户解决方案

❖ 监管:满足监管要求仍然是行业面临的挑战。合规科技可为此提供助力,同时应与监管机构进一步互动以探讨资深投资者的服务方案。
图9:私人财富管理机构投入最多资源的监管领域
❖ 人才:行业应更加重视通过香港高等教育培育财富管理人才,同时提高机构自身员工的技能并吸引大湾区的专业人士,以确保在疫情后的复苏期间具有充分的人才储备。
图10:私人财富管理机构计划增加投资的职能领域


联系我们


张楚东
金融业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tony.cheung@kpmg.com
廖润邦
资产管理业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亚太区
bonn.liu@kpmg.com


马绍辉
香港金融服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paul.mcsheaffrey@kpmg.com
王国蓓
资产管理业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abby.wang@kpmg.com


郑昊
资产管理业咨询主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james.zheng@kpmg.com
董志宏
香港金融业战略咨询服务合伙人
毕马威中国
cheehoong.tong@kpmg.com
《2022年香港私人财富管理报告》如需查看并下载完整版报告,请在后台回复“20221116”
每日荐书:推荐您看看,《OKR工作法》—-OKR把有挑战性、鼓舞人心的想法和量化的结果结合在一起,让员工清楚的知道阶段性挑战目标,这样的团队才可以激发每个人的潜力与价值,让员工做不断突破阶段性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