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0 16:11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本报记者 陈岚
湿冷的冬雨里,总有一些惊喜能穿透重重阴霾。
上周,“杭州司法”微信公号的编辑,在朋友圈里晒了一张让她“心头一热”的截图。
网名“雪中漫步”的“粉丝”在后台留言:感谢江干区法律援助中心,感谢陈、高两位律师……谢谢所有帮助和关心过我的人……
之后的几天,“杭州司法”推送的文章下,“雪中漫步”都会留下只言片语,表达感激。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粉丝!
就在记者寻找“雪中漫步”的过程中,“杭州司法”发布了一条介绍杭州市富春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推文。又有一位网友在评论区吐露心声,感谢这个给予他新生的地方和那些可爱可敬的干警。
于是,循着仅有的两条线索,记者努力搜寻网络那一头的他们。找寻的过程,收获到温暖,感受到善良与爱。
故事一——生活总有不如意,所有获得都应该感恩
凭着“雪中漫步”留下的仅有信息,记者联系到了杭州市江干区法律援助中心。中心主任姚洪燕在数据库中好一番搜索,终于锁定了“目标人物”。
仔细看完了数十页的案卷材料,故事的梗概在记者面前浮现——“雪中漫步”真名胡晓伟,黑龙江人,2016年遭遇车祸造成九级伤残。三年时间里,两位律师先后接受指派,给予其三次法律援助,将温暖薪火相传。
法言法语的案卷材料,无法读出胡晓伟的心境,于是记者拨通了他的电话。即便远在黑龙江,即使身体还很虚弱,但言语间,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满心诚意。
2016年的10月12日,胡晓伟晚饭时和朋友喝了一些酒,之后骑电动车回家。迎面一辆逆行的电动车将他撞倒在地,伤势严重。交警部门认定这起事故中,胡晓伟承担次要责任。住院治疗期间,在杭州打工攒下的积蓄花完了。
“对方也支付了一部分医药费,但杯水车薪。实在没钱了,糊里糊涂和对方签了一个协议,大概意思是他给我5000块钱,这个事情就算了了。”
很快,这5000块钱也花完了。走投无路之下,听一个从事法律工作的热心人说,这个官司不好打,或许可以去试试法律援助。
于是,胡晓伟在妻子的搀扶下来到江干区法律援助中心。“这里一位姓杨的男同志,是我第一个要感谢的人。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非亲非故的,能受到这样的对待,真的很温暖。”记者了解到,该工作人员名叫杨杰,是资深的法律援助工作者。
杨杰律师
援助中心很快给胡晓伟指派了浙江天复律师事务所的陈志成律师。因为没有钱在杭州养病,他只得先回了黑龙江老家。陈律师通过微信和他联系,准备诉讼所需要的一切,免去了胡晓伟来回奔波之苦。一次诉讼,一次申请强制执行,陈律师通过两次援助帮胡晓伟要到了前期治疗花费的医疗费。
陈志成律师
“当时陈律师告诉我,等伤残鉴定下来,还可以再申请法律援助去要求赔偿。但下一次就指派不到他了。他帮我准备好了下次诉讼需要的材料,还说下次诉讼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联系他。”回忆当时陈律师的叮嘱,胡晓伟语气有点哽咽,“后来指派的高律师是个斯文的小姑娘,说实话,开始有些担心,接触下来,发现她和陈律师一样‘给力’。”
第三次援助,当时签下的那一纸协议成了双发争议的焦点。对方提出通过一次单独诉讼来确定协议的有效性。上海国雄(杭州)律师事务所的高琴律师作为胡晓伟的援助律师,努力与法官沟通,阐述了当时这份协议是在胡晓伟卧病在床、精神状态极差且无钱医治的情况下签订的,显失公平。同时,再诉讼将给他带来极大的不便。
高琴律师
最终,江干区人民法院采纳了高律师的辩护意见,撤销双方先前签订的协议,并判令被告赔偿各项费用共计18万余元。然而执行并不顺利。高琴律师帮胡晓伟免费写了强制执行申请,法院也对被告进行了司法拘留,但目前对方依然拒不执行。律师和法官都还在努力……
“我现在无法工作,身体还很差,每天要吃很多药,我知道这钱要回来可能很难了,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对援助中心、律师还有法官的感谢。”
胡晓伟说,因为身体和经济上的原因,他现在没法到杭州来当面致谢,所以他找到了“杭州司法”微信公号,几次留言,没想到真的引起了我们的关注。电话里,他一再叮嘱记者,要将这份感谢当面传达给这几位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生活总有不如意,所有获得都应该感恩。请相信,我们一定不负所托。
故事二——苦难也是收获,荆棘丛中也会绽放花朵
郭跃(化名)是我们要找寻的第二位主人公。
2月12日“杭州司法”发布的一篇推文,介绍杭州市富春强制隔离戒毒所里的春节。他在推文下留言:
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曾经不久不该之处也留下过我的身影……不曾想,此处是重生的摇篮。春意黯然之时,暖暖的,是无数个善爱之人的默默付出与牺牲……感谢曾经的拥有和过程,谢谢你们,祝好人一生平安!
郭跃生于60年代,当过兵、下过海,也在机关单位担任过领导职务,人生经历丰富。然而,35年工龄,30年党龄,因为吸毒一笔勾销。
回想自己在戒毒所度过的一年零五个月,郭跃形容是“找回自己”的过程。“人膨胀了,就容易迷失自己。戒治的过程,是一个修正的过程,让自己回归到本来的路上。”
戒治期满后,郭跃离开了他曾经工作生活的地方。自己的过往给前妻和儿子带来了太大的压力,他想着,选择离开,也是一种担当。如今他身在云南,有了新的感情和事业,一切又回归到正轨。
“戒毒所的干警,性格都很不一样。李教、陈大、徐队、许警官……有的温和有的严肃,管理上科学有序,对我们都很‘走心’。我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个别谈话时警官给我泡的一杯茶。那份尊重,让我感恩不尽。我自己也曾从事过执法岗位的工作,换位思考,觉得当初的自己和他们差太多。”
郭跃说,他是在朋友圈看到“杭州司法”的这篇推文的。想到要留言,一是出于真心感谢,二是希望自己的经历和感悟,能带给迷途中的年轻人一些启示。“要相信,苦难也是收获,走过荆棘,找回自己,才可以走得更远。”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