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司法行政工作备受关注,多年来总结出了一套颇具典型意义的“余杭经验”!
这不,今天下午正在浙江调研的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吴爱英也来到了余杭。那咱就跟着部长一道“考评”一下余杭司法行政工作。
1“超市式”法律服务
服务中心就在政法街与新城路交叉口,大厅面积近300平方米,采用沿街落地的形式,集法律援助、律师服务(咨询)、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公证服务窗口为一体,配备接待室、调解室和法制宣传区,实行“超市式”法律服务,直接面向群众,并与网上法律服务中心、驻法院综合工作平台形成“两中心一平台”。并形成“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镇街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村(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分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三级网络。
余杭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
2015年,中心12348法律援助服务窗口接待来电4540件,来访4376批次,接受社区矫正人员各类咨询报到670余起;接待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394件,其中刑事案件726件,民事案件2668件,案件数量同比去年增长44.1%,成功创建浙江省首批“五星级”规范化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
2社区矫正,智慧监管
社区矫正监管中心远程视频学习
区司法局积极探索创新,建成启用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开发应用各类信息技术,亮出再犯罪风险评估系统、心理测评系统、定位监管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应知应会考试系统这五枚“法宝”,形成“五位一体”的“智慧监管”新模式。
余杭区还成立全省首个社区矫正“民办非企社会组织”——启航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务中心,招募社区矫正志愿者730人,爱心企业21家,在帮助解决就业、扶助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走上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社区矫正定位监管系统
我区自2005年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4777人,累计解除4199人,目前在册578人,今年以来无再犯罪。目前在册刑满释放人员2017人,重新犯罪率0.5%。近年来,全区无社区矫正人员重大恶性案件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发生。
3“1+X”人民调解格局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构建起“1+X”人民调解格局,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多元、工作依据多元、调解机制多元、品牌效应多元及保障机制多元,人民调解在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仲裁调解有机衔接中的基础作用得到体现和完善。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人民调解委员会525个(其中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52家)、调解员2130名。2015年,全区各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24262起,调处成功24040起,调解成功率达99.08%。我区人民调解员分别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杭州市第二、三届“十大金牌和事佬”。
4全国首创的法治“GDP”
全国首创的“法治区县量化评估体系”,入选浙江改革开放三十年典型事例100例和首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十佳案例。余杭法治建设做法八度入载中国法治蓝皮书。
自2008年起,连续九年实施“法治量化评估”工程,对全区各镇街和成员单位进行考核评估,并运用社会力量连续八年评估出台余杭“法治指数”。余杭区也先后荣获浙江省“创建省法治县(市、区)工作先进单位”,“法治指数的评估及应用”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等荣誉。
5基层实力大提升,“六五”普法有成效
良渚司法所成员
近年来,余杭区以创建“浙江省星级规范化司法所”为载体,不断提升基础软硬实力。截止目前,已成功创建 14家,其中,三星级规范化司法所5家,四星级6家,五星级3家,在省、市保持领先地位。2015年,良渚司法所被司法部授予“全国先进司法所”荣誉称号。
以普为先提升法治理念。这就要说说咱余杭的“普法悦学带”了,Ta与余杭地方特色文化有机结合,将景点串珠成链,在每个景点设置不同主题,打造了一条普法旅游线路。每个景点的自然风景与法治文化相融合,有山、有水、有故事,可看、可听、可感悟,让群众在历史文脉传承中领悟现代法治精神。
以治为重完善法治方式。通过专项法治创建等活动,让法治方式深入社会服务治理的方方面面。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家、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20家、市级72家、区级170家。
吴部长来点评
余杭区司法行政工作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围绕中心谋作为、融入大局求发展”的战略思路,各项工作开展全面、扎实、富有成效,有创新,有亮点,在探索实践中积累了好的经验。基层司法行政干警干部精神状态很好,虽然任务重,但敢担当敢实干,在基层一线作出积极的贡献。
对接下来的工作,吴部长强调,司法行政要切实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矫治和帮扶工作,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发挥人民调解的功能作用,力争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