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专业」就业为何不受待见?

「知识产权专业」就业为何不受待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文章不代表IPRdaily立场#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刘仁锁

原标题:知识产权专业就业为何不受待见?

社会热点

18年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十周年,上半年也快接近尾声,知识产权似乎在这半年内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从中美贸易战特朗普总统指责中国窃取美国知识产权,到最后达成协议中国方面承诺对包括《专利法》的相关法律进行修改;从中兴事件反思国内缺乏核心自主知识技术受制于人,到最后缴纳巨额罚款解除制裁;从国家最高领导人、国务院、新华社等官方、官媒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入惩罚性赔偿机制,到国内一个个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判决以及赔偿额度的增高,无不显示知识产权似乎逐步受到应有的重视。而近期出现在高考语文全国卷中知识产权背景材料的引入,更是从另一个侧面对相关公众作了一次知识产权普法。

残酷现实

在诸多背景因素影响下,目前国内有近八十所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知识产权专业,涵盖了从国内知名政法类院校到地方性综合类院校。由于传统上一般将知识产权归属于民法下与有形财产相对的无形财产,在开设该专业的众多院校中基本上都是位于法学院名下,而按照目前的大学招生政策和录取情况,尽管不限制理科生报考法学类专业,但是报考法学院的考生中文科生依旧占据绝对比例。

再来看看知识产权的三大领域,专利、商标、著作权,与后两者相比,由于专利更多的涉及技术,需要理工科背景,这就对相关文科类毕业生形成诸多限制,似乎留给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唯有商标、著作权,而在大量的社会性招聘中,涉及专利类需求又远远大于商标和著作权,很少看到将知识产权专业作为硬性要求,相反社会性招聘更加青睐具有相关经验类人才,所以留给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机会似乎并不是很多。

还有另外一个层面,法学类相关专业由于连续多年的低就业率已被教育部多次警醒,作为法学下的一个分支就业情况也就可想而知。

社会热点VS残酷现实

社会热点与残酷现实形成鲜明对比,高校积极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但是考生在选择该专业时务必保持谨慎,切不可盲目入局。专利行业,诸多从业人员的一般成长路径都是大学阶段学习相关理工科(涵盖了专、本、硕、博各学历层次),毕业之后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本专业相关行业后来转入专利圈或者直接进入专利圈),在工作中慢慢积累从业经验,同时学习相关知识产权知识,因而从投入与产出角度来说,前期的投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大学阶段学习相关知识产权课程就能胜任的,需要获取的知识储量(工作经验及理论知识)远远超过一般技术从业者或者普通律师,而且有时产出也未必尽如人意。

再来回过头看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与个人成长,中学阶段主要学习文化课,高中时会涉及文理分科,高考时依据分数填报志愿选择大学和专业,高中不得不面临着文理二者择一,在文理二者择一的情况下基本上决定了后来大学的专业方向,尽管现在有部分大学允许自由转换专业,但毕竟是少数,从高中时可选择性就开始逐步的限缩,直到最后大学毕业,无论是专、本还是硕、博,所了解的领域越来越为“狭小”,就业面、可选择性也就相应的缩小,因而在欧美、日本等国博士毕业找不到对口工作很是常见,相反我们有时却将学历上的深造作为增加就业可选择性的砝码。

在这样一个漫长的求学过程中,在决定学什么专业,将来可能的就业领域时,关键性的那么几个选择基本上是在高中阶段作出,由于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所面临的升学压力,学生精力、时间基本上都放在学业上,自由时间有限使得对外界接触有限,很难了解到其他领域或者兴趣所在,造成考生填志愿选专业时的茫然,只能根据社会热点进行选择,唯有少数目标明确。

人尽其才是一个社会的理想状态,但是多数人终其一生忙忙碌碌而未能发现所长、所爱,只有少数人是幸运的,如何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所擅长的领域崭露头角,需要整个社会(包括教育体制)提供一个更为健全的机制,让信息流通更为顺畅,我们不能苛求一个人在各领域面面俱到,毕竟这样的人也是人群中的少数。

好的现象是社会已经开始多元,年轻人追求也慢慢多样化,不再像上个世纪某个阶段人人想要争相当农民、工人或者公职人员。随着各行各业的纵深发展,隔行隔山的现象会进一步加深,虽然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获取更为便利,但是依然存在着信息不对等或者片面化。

知识产权制度在促进技术发展、健全市场规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相关知识产权立法几乎与联邦宪法的起草同步,而且最初专利审查由国务卿、司法部长、国防部长组成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审查工作,足见其重视程度,其他发达国家或者经济体也是在这一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

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颁布,诸多方面还不尽完善,在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而身处其中的人所扮演的角色,更是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直接从业人员还是相关人员,同时很多直接从业人员也是缘于工作中的各种机缘巧合接触到知识产权,因而从国家层面来说,并非一定要通过在高校中设置知识产权专业来培养人才,也可以吸收相关领域人才进入该领域。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刘仁锁

编辑:IPRdaily赵珍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09-29 05:35
下一篇 2023-09-29 06: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