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十大重点工作,“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强化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被放在了首位。广深如何联动?记者邀请市政协委员谈了自己的看法。
民建广州市委员会:
以广州、深圳金融创新联动为抓手,助推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建设
民建广州市委员会提交集体提案,建议以广州、深圳金融创新联动为抓手,助推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建设。
民建广州市委员会建议,一是推进广深资本市场建设,推进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发展。创立科技创新走廊专项基金,优化科技企业孵化育成体系。建议政府探索搭建“政府专项基金+多层次创新平台”相结合的创业生态;设立统一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完善科技金融信息披露制度;广深两地需设立统一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其次需要建立技术市场网络服务平台和开放式的共享性数据库。凭借资源优势,丰富金融支持方式手段。
二是加大金融政策对广深两地的引导作用,为科技创新走廊奠定基础。广州应充分运用投资驱动机制、财政补贴引导机制、税费减免扶持机制,构建以企业成长为主线的“科技创新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创新标杆企业”全链条政策体系,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深圳应该发挥政策金融引导作用,加快大中型企业的研发机构全面覆盖行动,引导和支持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学研创新联盟。最终形成良性的金融协同作用,形成“1+1>2”的效果,助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三是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随着粤港澳人民币跨境使用的发展稳健,以广州、深圳为首的结算试点应通过简化相关业务办理流程,不断提升跨境融资服务效率。同时可以探索建立跨境理财通机制,以“共享发展、改善民生”基本原则,通过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居民购买港澳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与服务,或设立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体系,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投资渠道,从而进一步连接三地的金融市场。
四是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着力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如:创新信贷业务,建立专门用于评估科创企业信贷风险的风险评估模型,优化内部操作流程,提升贷款审批效率;探索“银行+子公司”的内部联动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双创孵化债券等创新品种融资;支持各类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加快发展;设立科创投资银行,运用批发性融资或到市场去募资,可以为大湾区科创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同时可以提供知识产权的质押、认股权证等一整套金融服务,能够实现科创的风险和收益相匹配。
五是聚焦重点领域发展。广州可以将金融、先进装备、汽车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以及细分领域形成的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发展目标,使金融互联互通政策更加完善。深圳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取得关键性技术突破,在金融领域实现产品服务创新,进一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将是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两市产业政策的融合、联动,将进一步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
六是加强粤港澳地区金融监管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建立包括监管部门、行业机构、专业学者等在内的跨境金融合作协调机制,共同解决跨境金融发展和监管问题以及金融风险防范处置。
广州市政协委员、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沙辉:
产业分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广深共建重大要素交易市场和科技创新平台
市政协委员、北京大成(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沙辉建议,广深可联合向国家申请重大政策,最大力度释放政策红利。同时,建议在规划和建设广深科创走廊的过程中,将佛山纳入,建立以广深佛莞为核心,以珠江到近海为纵深联通珠江东西岸的沿港环形“广深科创走廊”,扩大“广深科创走廊”内涵,建立世界领先的广深沿港科技创新先进经济带。
沙辉建议,广深在产业分工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既要实现产业集群的优势互补又要进行错位发展。首先,要充分融合深圳的科技成果转化优势和广州的科教研发力量优势,两地合作大力推动广深的科技成果转化。其次,建立两地建立产业规划协商机制,做到产业链互补,避免同质化低效竞争。两地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云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平台尽可能共同利用。
在交通方面,沙辉建议,广深联合开展国际性交通枢纽的规划,最大程度地发挥联动效应和资源的优势配置。其次,大力推动珠江东西两岸的跨海桥梁、隧道建设,建议在深中通道的基础上,考虑在广深之间,重点考虑在南沙万顷沙、番禺海鸥岛选址再新设一到两座跨江大桥。在水路方面,新设的琶洲码头加开深圳航线,同时考虑在广州珠江西岸再新设外线码头,如白鹅潭码头,开设到港澳深的航线;在轨道方面,建议加快广深第二高铁的规划建设,扩建穗莞深城轨在广州段加设广州站;在公路方面,建议加强广深各条高速公路的横向毛细血管公路建设,优化路网配置,如在广深沿江高速和京港澳高速(广深高速)之间设立连接直线。
为促进错位协作,优势互补,沙辉还建议,广深共建重大要素交易市场和科技创新平台。一是围绕上交所南方中心、深交所、新三板服务中心的机会,加大业务联动,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二是广深共建风投创投核心带,加大产业基金的规模及撬动效率,将风投创投作为广深金融业在国际上的一张名片大力发展。三是建议在新设广州期货交易所的基础上,广深联合向国家、省申请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的改革和设立重大要素交易市场。四是广深的各类重大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如大数据中心、云平台等)实施全对接,共谋高科技技术、先进制造业的产业用地的规划、探索共用机制、联合申报国家级科学实验室和科技创新中心。
广州市政协委员、民建广州市委会兼职副主委李刚:
优化广深两市间的直接交通联系,推动相关指数系列成为全球经济风向标
广州市政协委员、民建广州市委会兼职副主委李刚认为,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一体化,应率先实现广深两市经济融合发展,应积极完善广深两地联系交流的沟通机制,设立两市人员共同组成的办公室,沟通研究共同议题。此外,把“广深通”作为“湾区通”的先行行动措施,完善优化两市间的直接交通联系,构建大湾区城际快速交通网络中的核心网络,以世界级的综合交通通道和枢纽支撑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建设。
李刚建议,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资源统筹为切入点,广深两市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园区合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分担和产值、税收共享机制,在边界地区探索以集合城市统筹协同发展,实施统一的规划管理、统一的公共服务、统一的生态底线和管控要求,推动各领域的深度协同。
同时,李刚建议积极协商南沙、前海蛇口、横琴的合作分工,重点在政策研究、经济分析、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提升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逐步推动实现相关指数系列成为全球经济的风向标。他建议在南沙设立粤港澳大湾区联系办公室,及时了解湾区建设情况,积极配合协调湾区事物,动态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发展。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张姝泓、龙锟、廖靖文、李栋、方晴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彭文强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