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昱飞周伟)“这回咱们老百姓不用出村就可以补脑充电了,农民的素质、农村的风气也能通过上夜校提高提高。”绥棱县上集镇诺敏河村村民乔立峰在村文化大院听完夜校的课程后,高兴得逢人便说。
上集镇诺敏河村农民夜校开办一个月以来,每节课的教室里都挤满了来听课的村民。8月3日的课堂上,县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桂全江为农民们详细讲解了水田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知识,并解答了农民们在田间管理中遇到的困惑。“以前的老一套基本上就是放水,从开春放到秋,出暑了把水放了,现在老师一讲解,知道了水稻怎么增加氧,怎么让根系更发达,我们的收获非常大。”上集镇诺敏河村村民乔立峰说。
随着一些乡镇村屯的农民夜校相继开班,进夜校、学科技、长见识一时间在绥棱农村成为新时尚。农民夜校这种缺啥讲啥、少啥补啥的授课方式也日渐受到广大农民的一致欢迎。“我们乡镇作为农民夜校的承办主体,认真谋划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村级培训阵地的武装和本地师资力量的培养,把农民夜校办好。”泥尔河乡党委书记王炳惠说。
“办农民夜校,是县委着眼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为了满足广大农民求知、求富、求乐的要求,通过宣传党的政策、传播先进文化、倡导良好风尚,让农民群众学习更多文化知识、掌握更多致富技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办好农民夜校,要以点带面,积累经验,逐步推进。争取年底前村村办起农民夜校。办学中力求实际、实用、实效,戒除形式主义,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保证学习效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秀霞说。这个县充分发挥农业、法律、党校等部门优势,集中人力、物力,全力武装好农民夜校教育阵地。把农民夜校办成真正贴近农民实际、充分满足农民需求的农民课堂。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