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法定的男女婚龄是什么时候

在西周时期,律法定的是男的三十要取老婆,女的二十要嫁老公的婚龄。古人认为:男人三十筋骨强壮,可以做父亲,女人二十发育成熟,可以做母亲。从此以后,历代王朝关于婚龄的规定逐渐降低。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齐桓公规定男子三十岁必须成家,女子十五岁必须出嫁。越王勾践规定:男子二十岁不结婚,女子十六岁还没有嫁,就要问父母的罪了。这是诸侯间为了加快人口增殖,去争夺霸权,增加劳动力和兵源的早婚政策。

汉代曾规定:女人十五岁以上不出嫁的人家要交五倍的税收,强迫人民早婚以至许多父母不懂得怎样抚养教育儿女,造成婴儿死亡率增高。

西晋规定:女人到了十七岁,父母如果不为自己女儿找婆家,就由地方官吏去分配对象。在北齐的时候甚至把杂户里面的子女二十岁以下、十四岁以上未婚嫁者全部征集起来去服劳役。北周时期男的在十五岁、女的在十三以上都要婚嫁。

唐朝初期为了缓和社会的矛盾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对婚龄有所放宽,规定:男的二十睡要取老婆,女的十五岁嫁人。唐朝中期时,降低为男的十五岁以上取老婆、女的十三岁以上都要听从婚嫁要不人宫府就要强行干预子女的婚嫁。从此以后,由宋朝到清朝,法定的婚龄都是在男的十六岁、女的十四岁左右。

在进入近代以后,法定的婚龄逐步提高。民国民法规定男的未满十八岁,女的未满十六岁,不可以结婚。解放初期,我国婚烟法规定男的二十岁,女的十八岁,才可以结婚。现在新婚烟法规定:男的不可以早于二十二岁结婚,女的不可以早于二十岁结婚。

来源: 忆回青史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4-07-30 05:29
下一篇 2024-07-30 06:2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