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冷静期”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一时间引起了广泛讨论。在一条关于“离婚冷静期”的微博下,就有6万人评论反对。
有人认为这一规定有助于人们认真对待婚姻,有人认为离婚越来越难,再也不敢结婚了。
为什么有人视“离婚冷静期”为洪水猛兽,有人却觉得“离婚冷静期”很有必要?
“离婚冷静期”的提出,真正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在这个婚恋自由、经济越来越独立的当下,为什么想要一份幸福的婚姻反而越来越难了?
有人归结为没有遇到对的人,或者说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都难以获得幸福。
真相果真如此吗?克里斯多福·孟却认为:你的伴侣不是你爱与幸福的来源。婚姻的意义在于能够直面内心的伤痛,填补心灵的匮乏,疗愈过往受到的伤害,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克里斯多福在亲密关系、教养子女、情绪成年以及觉知的领域有独特的研究,获得了大众的认可。

他的《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出版以来,多次再版,在多个国家畅销,帮助数十万人疗愈内心的伤痛,获得快乐与幸福。
就连张德芬都评价《亲密关系》这本书是亲密关系艰难旅途中的一盏明灯。
为什么一见钟情就像昙花一现?
恋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古人纷纷用笔来描摹他们的渴望与感受,白居易说“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司马相如说“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卓文君说“愿得一心人,白头不分离”。
克里斯多福认为亲密关系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绚丽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觉得遇到了“真命天子”,希望能与之白头偕老。这个时候,彼此看对方时都是星星眼,容易无限放大彼此的优点,而对缺点视而不见。克里斯多福把它称为“月晕现象”。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心理学上有个晕轮效应,在人际关系中,自我认知上,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者是以偏概全的一种主观印象。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李敖一见胡因梦便被她深深吸引,而胡因梦早就被他的才华洋溢所折服。两个人的相遇就像“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美好。
相识不过八个月,胡因梦便从家里跑出来和李敖结了婚。这段才子佳人的婚姻,轰动海内外,成为人人艳羡的“完美婚姻”。
只可惜,这段婚姻只维持了115天,便结束了。
李敖给出了奇葩理由,一天他打开卫生间的门,发现胡因梦蹲在马桶上因便秘涨红的脸,实在不堪。
李敖爱上的那个不识人间烟火的胡因梦,本就是李敖幻想中的爱人,当他发现胡因梦与理想中的爱人相去甚远时,便觉得深深失望,对这段婚姻也失去了信心。
提摩太·凯勒曾说:“‘蜜月’总得结束,千百年来一直如此。这是正常的,甚至是必然的。”
月晕终会过去现出原形,有人难以接受,有人试图改造,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按照对方的路子生活,这样就难以避免磕碰、争吵,甚至冷战,让人对婚姻失去信心。
一见钟情是美好的,却难以维持。实际上,我们爱上的那个人本就是幻想中的爱人,在理想化伴侣的时候,严重低估或忽视他的缺点。
在真正发现他的缺点时,不是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而是本能地就想去改造,以满足自己的期望。

为什么你的“真命天子”最后成了仇人?
在婚姻中发现爱人与理想伴侣相去甚远时,就会试图改造他,让他向理想伴侣靠近。
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被人改造。这时候就会出现权力斗争。具体的表现就是:争吵、冷嘲热讽、冷战等。
克里斯多福认为,在进入一段亲密关系时,我们会把过去的旧痛、旧伤一并带过去。
也就是说,儿时我们所受到的伤害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埋在心底或者进入容量无限的潜意识。当我们发展一段亲密关系时,两个人关系越亲密,越觉得他是我最大的依靠,会无限包容我,就越想翻出过去的伤痛在这里获得疗愈。
婚姻里,一旦出现这种企图,就会出现一种拉锯战。
过去不愉快的经历重现时,我们不是去正面它,而是希望对方能懂我,帮我解决掉一切问题,因为他是我的“英雄”。
实际上,对方也是个凡人,他也不会读心术,不了解你内心真正的需求。
在这场拉锯战中,你无限放大他的缺点,绚丽期美好的期望到这里全部成了失望。两个人开始吵架、冷战、报复。
有人熬不过幻灭期,就此离婚。有人在争吵、冷战中,慢慢变得冷漠,既不离婚也不亲密,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实际上,这一切不过是童年我们没被满足的需求造成的。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前半生是很多人都羡慕的幸福生活,后半生却守着名存实亡的婚姻,过着世人难以理解的生活。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九如巷的四位小姐,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生。”
说的就是张家姐妹,其中就包括张兆和。
沈从文,一个十足的乡下人,却爱上了这个蕙质兰心的女学生、苏州名门张家三小姐。
为了追求张兆和,沈从文写了500封情书,最终敲开了张兆和的心门。
最出名的那句就是“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一开始,沈从文亲昵地叫张兆和三三,张兆和亲昵地叫沈从文二哥。
婚后没几年,沈从文就出轨了高青子,还将他们之间的点点滴滴和盘托出告诉了张兆和。
从此,这段人人倾羡的婚姻支离破碎,虽然两个人没有选择离婚,实际上婚姻早已是名存实亡。
这段婚姻,因爱而结合,最终却因爱而破碎。
沈从文是典型的乡下人,小学都没毕业,从军流浪,受过世人的偏见与冷眼。他满怀憧憬地报考燕京大学,却以零分落榜。他没有显赫的背景,又没有高学历的背书,这让他非常自卑。他一直自称“乡下人”,哪怕他已是教授、大作家、大学者。
张兆和是他眼中的“女神”,也是他理想中的情人。

婚后,脱下“圣装”,张兆和为了家庭生活,开始精打细算,穿蓝粗布袍子。在沈从文眼中,她不再是“女神”,与普通家庭主妇无异。于是,他试图改造,让她穿高跟鞋烫头发,保护双手。
对于拮据的生活而言,张兆和唯有脱下“圣装”穿上围裙才是正确的选择。
在沈从文最得意的写作上,却得不到张兆和的认可。她不喜欢他写的故事,挑信中错别字,改动文章中的语法。
如果换成钱钟书和杨绛这或许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趣事,可是对于从小就自卑的沈从文来说,这是不认可他的表现,在“女神”面前,他难以拥有自己一直期望的自信,让他无比压抑。
实际上,沈从文或许早就忘记了自己追求张兆和时说的,甘愿成为她的奴隶,哪怕是大卸八块都能豁得出去。在婚姻里,他却又想去追求那可怜的自信。
遇到高青子,不是意外。得不到认可,又在自卑心理作祟的情况下,沈从文没有意识到这一切不过是童年创伤造成的,而是对婚姻的幻灭。
当高青子不仅认可他,还是仰望的姿态时,他内心的需求被彻底满足。让他误认为高青子才是真正的爱人。
当得知曾经那个疯狂追求自己的人出轨的时候,张兆和难以承受,回以冷漠。
这段以爱情开头的婚姻,最终却支离破碎。
《假性亲密关系》里说:“虽然你的最深层情绪是担心被抛弃,但是表现出来的次生情绪却可能让伴侣感到你占有欲强、爱管闲事、缺乏信任或者拒人于千里之外。由于不清楚这些行为的真正动机,伴侣也就无法安抚你的原生情绪,而只能回应你表现出来的次生情绪。”
童年的创伤如果不能得到疗愈就会带到亲密关系中,关系越亲密,曾经的伤痛越想得到疗愈。这种唤醒往往会导致激烈的争执,演变成婚姻中的博弈,最终变成亲密关系危机的诱因。
在爱情里,我们错误地以为对方掌握着幸福的密码,却不愿把密码交给我们,所以我们不停地博弈,弄得精疲力尽,最后换个人继续。
实际上,这种偏差行为恰恰会导致我们失去最爱的人,亲手毁掉我们最看重的幸福。

为什么有人嫁给谁都会幸福?
有人天生拥有幸福力,她嫁给谁都会幸福。不是她练就了一身忍辱负重的功夫,而是她学会在婚姻里内省和启示。这就是克里斯多福认为的婚姻必经的第三和第四个阶段。
一个屋檐下生活,哪有不磕磕碰碰的,可是矛盾发生多了,难免对婚姻失去信心。回望婚路历程,更是胆战心惊,积累了那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让人望而却步。
克里斯多福认为,婚姻中有一条路可以“穿越”障碍,让人柳暗花明,这个障碍就是“受害者监牢”。
当生活出现问题时,我们可能会在“受害者监牢”里不断转换角色,发出种种疑问。
为什么我对他那么好,他还是会背叛我?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他就是视而不见?为什么我牺牲了这么多他却觉得理所当然?
十万个为什么模式开启,就进入了“受害者监牢”。无形的监牢会将我们死死困住,左突右冲难以突破它的界限,时间一长就会陷入困局,难以自拔。让亲密关系雪上加霜。
“受害者监牢”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陷阱,如果意识不到,将会越陷越深,在婚姻里难以获得幸福。
那么如何才能穿越“受害者监牢”,让我们获得幸福与自由呢?
1.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跳脱问题的框架。
同样的问题,如果用过往经验来处理,就难以跳脱出问题的框架,让你越陷越深。如果换一种看问题的方法,也许会柳暗花明,让你发现新世界。
2.所有的问题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我们每次妥善解决问题后,都能学到有用的生活经验,发觉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把每一个问题的出现当作生活馈赠的礼物,会更容易寻找到解决办法。
3.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
事情的好坏都是人为赋予的,如果你内心积极就会看到积极的方面,如果你内心消极就会看到悲观的一面。
如果你把伴侣想象成“阴影人物”,他消极、冷漠、压抑,你会不断加深这种印象,觉得自己遇到了错的人,让你痛苦不堪。
换一种心态,就是换一种处理事情的方式,最终的结果也会完全不同。
4.每个人都有能力为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百分之百负责。
在内省阶段,你会发现亲密关系的种种问题,都是个人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造成的。
调整心态,主动为发生的事情负责。你会发现亲密关系不是每个人付出相等就能建立出完美的关系,亲密关系是一个人的事情。
想要改变糟糕的婚姻,不需要去改造控制别人,自己改变就能获得幸福。
5.没什么问题是爱不能解决的。
爱不是埋怨,不是疏远,更不是冷战。当你放下偏见,用宽容、大度和尊重去解决问题时,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当你解决了以上5个问题时,你会发现“穿越者监牢”不攻自破,问题得到合理有效解决,内心充盈、自信,婚姻里所有的不开心,不过是自己一手导致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对的人与对的时间,一切不过是自己的心态造成的。那些拥有幸福力的人,不过是拥有心灵自由,学会向内寻找。
就像《爱的五种能力》中所说:“成长自己内在爱的能力,幸福的生活就会到来。如果她没有成长自己爱的能力,还是那么不允许别人,即便换了一个爱人,还是会遇到问题,还是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还是难以幸福。”

婚姻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常常以为婚姻就是合伙过日子,你付出一半,我付出一半,就能获得全然的幸福。
事实上,彼此都有所保留的婚姻很难获得幸福。
同时,我们总是把安全感、归属感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希望别人能全然地解救我们,让我们快乐幸福。实际上,期望带领你通往地狱,放弃期望却是通往天堂之路。
克里斯多福认为,婚姻的意义就是疗愈过去的创伤,从而获得幸福与自由。
也就是说,幸福,不是靠对的人来给予,满足你所有的需求,填补心灵的匮乏,而是靠自己去获取。换个人不一定能换来幸福,而充分认识自己,疗愈内心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才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
《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这本书告诉我们:当你真正成熟,获得心灵的自由,不断调整对别人的期待,这时候在什么样的环境,你都能获得快乐,嫁给谁,你都能得到幸福。因为,婚姻幸福的密码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到这个时候,“离婚冷静期”对你来说,就是形同虚设了。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