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犬吠起朝晖, 雾散林开宿鸟飞。”这是古人对农村生活最美好的描写!鸡鸭鹅的环绕,虽然嘈杂,但也带着几分惬意和温馨。


养鸡养鸭要备案
农耕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家禽养殖一直作为农耕的补充,成为农耕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农村人也都爱养些鸡鸭:
一是农村有足够的场所供鸡鸭自由活动,平时的剩饭剩菜也可以用来喂鸡鸭,就不会浪费了!
二是自己家养的鸡鸭比起市面上的速成鸡鸭,营养价值更高、口感更好!吃起来更放心!
三、可以拿到市场去卖,土鸡土鸭行情比较好、价格比较高,可以贴补家用!
但是,近日红寨村开始推行农村集约化经营管理制度,要求农民养鸡养鸭需要备案。这一举措引起了广泛的热议!

这项政策的施行一方面有利于政府对农村养殖业的监管,保证养殖过程的有序和规范。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不规范的养殖过程中动物粪便、血水随意排放、处理不当等造成的环境污染!


售卖活鸡活鸭要检疫
农民自家养的活鸡活鸭也不能拿到市场上随便售卖了,需要24小时的检疫证明,过期作废!

如某地规定只有在政府指定部门开了检疫证明,才能售卖,而且有效期只有24小时,必须提前联系开票员。持有检疫证明还必须到指定的农贸市场售卖,如果没有检疫证明,就会被城管驱赶!
检疫的目的虽说是为了保障消费者健康和家畜家禽的疫病防控。但也着实给农民带来了不便!
因此对于这样一项规定,农民还是有很多质疑:
一是检疫费用。虽然有的地方已经取消了,但有的地方还是有收费的,如鸡每只2元,鸭每只1元。虽说钱不多,但这笔钱对农民而言,他们不一定会舍得。本来一只鸡鸭就卖不了多少钱,如果还要再被收一笔检疫费,难免不愿意。
二是检疫手续。根据规定,要到政府指定地点去开,而且有效期只有24小时。无疑增加了农民的麻烦,按照这项规定,如果当天卖不完的,下次再卖还得再开证明。也真是够折腾人的!

养鸡养鸭要备案、卖鸡卖鸭要检疫,照这样下去,农民散养鸡鸭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这不是在给农民行方便而是在为难他们。
也许再过几年我们在农村再也看不到陶渊明笔下那种“鸡犬相闻”生机勃勃的农村场景了!

正如朱启臻教授所说:“允许走街串巷的生意,允许个体屠宰,送肉到家门口,方便村里老年人,活跃乡村经济,是适老化的有效措施。
如果说个体屠宰不安全,检疫部门可以上门服务。一切为人民。
乡村不能再禁这禁那了!否则会把乡村管死!”
写在最后:农村是我们大多数人心中最后的一片净土!是我们每一个人无法割舍的情怀!
我们向往的是陶渊明笔下“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那充满自由与生机盎然的农村,而不是一个禁令不止的农村!
希望把这最后的净土留给农民,留给我们每一个人!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