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社区公益女律师:志愿服务为让居民有法可依

80后社区公益女律师:志愿服务为让居民有法可依

李敏律师工作照。本人提供

东方网记者唐一泓3月8日报道:人们对于女律师的印象,大多停留在法庭上的英姿飒爽、激昂陈词,而在静安区街道,巾帼律师团的女律师们更像一群亲切、周到的自家姐妹,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同时,也成为促进基层法制管理、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

李敏,1983年生人,就职于上海百悦律师事务所,同时也是静安区巾帼律师团里的一名公益女律师。面目清秀的李敏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许多,初下基层时,常被前来咨询的阿姨大叔“摸底考察”:“小姑娘今年几岁啦?当律师多久啦?”又或有人一来不分青红皂白地要求“我一定要打官司,要和对方搞到底!”李敏耐心地接待他们,倾听对方的困难与心声,帮助梳理问题、寻求解决办法,逐渐获得了居民们的信任和喜爱。

从2011年起至今,李敏坚持每周参加街道里的法律咨询服务工作,连续三年被评为静安优秀公益律师。说起这几年在社区里接手的大小案子当事人,她如数家珍:年近八旬自称遭到家暴,赌气要离婚的警察大叔、因为错过产检,孩子刚出生就患上唐氏综合症的无助母亲,还有和外籍人士非婚生子又遭到离弃的90后未婚妈妈……社区法律工作看似鸡毛蒜皮,其实轻则与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利益息息相关,重则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团结。李敏深感自己作为基层法律工作者的责任,用务实、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透彻钻研每一个案件的细节,为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争取最大利益。

李敏告诉东方网记者,最初选择志愿服务基层,是为了体验生活、了解民情,而随着工作的展开,她越来越意识到这个岗位的重要性:除了依据法律引导解决各种纠纷外,社区法律工作者更是普及法治精神、树立法治权威、传递立法需求的最好媒介。“我们的工作看起来和居委会大妈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是调解纠纷、以理服人,但我们更多是用”法理”而非”情理”,因此更加有说服力和公信度。我们的工作,就是让社区居民有法可依,遇到难以调和的问题,有正常途径去解决。而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也帮助政府节省了许多社会资源。”

在静安区,像李敏这样的公益女律师不在少数。据静安区司法局陈敏局长介绍,目前,静安区共有136家律师事务所,注册律师1950余名,其中女律师占30%强,有600多名。近年来,静安区司法局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支肩负社会责任、热心公益的法律工作者队伍,其中就有20余名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优秀女律师,组成了这支响当当的“巾帼社区法律服务团队”。

这些巾帼律师中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有多年投身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群众基础牢固、工作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大姐”郑菊萍律师;有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并多次在《老娘舅》、《一呼柏应》等节目提供法律支持的张玉霞律师;有静安区律师界别唯一一名党代表的范娅婷律师;还有专长处理离婚、遗产继承案件的85后律师王丹丹等。

这群杰出女性中,年纪最长的59岁,最小的28岁,她们以细腻、周到、亲和的女性特质,贴近百姓、化解矛盾,在婚姻、老人赡养等家庭矛盾纠纷调解中,发挥出自己的独特优势,受到了社区干部群众的欢迎,也为推进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转自:温州网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03-13
下一篇 2023-03-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