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首批 全市首例——市中区人民调解案例入选司法部“12348中国法网”案例库

鲁网枣庄3月13日讯近年来,市中区司法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职能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治理规律,努力开创人民调解工作新局面。日前,市中区一篇永安镇村民邻里纠纷调解案例入选司法部“12348中国法网”案例库,这是我省首批、枣庄市首例入围的人民调解指导性案例。

织密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筑牢维稳“第一道防线”。该局以社会矛盾调处中心为核心,依托各镇矛调中队及街道司法所,不断巩固、完善和规范各村居调委会,构建上下一体、左右联动、统一指挥、高效运转的立体化调处网络体系,坚持村级每周、镇级每半月、区级每月开展一次大排查活动,认真落实各类纠纷信息搜集、登记、化解、上报制度,通过推动多层级调解组织建设,畅通群众诉求解决渠道,减少信访隐患,努力实现“小纠纷不出村,一般纠纷不出镇、大纠纷不出区”目前,全区共有236个人民调解委员会,452名基层人民调解员。

建立公调对接工作机制,搭建人民调解新平台。为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该局会同区公安分局在全区范围内创新现有调解工作模式,推行司法所调解人员派驻到公安派出所调解民事纠纷的“公调对接”工作机制,并对“公调对接”调解室推行“人员统一选派、业务统一培训、场所统一标识、服装统一配置、报酬统一发放、工作统一指导”的“六统一”规范化建设。目前已建立“公调对接”调解工作室12个,基层派出所覆盖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

拓展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加强专业化、行业化调委会建设。近年来,该局先后建立了医患纠纷、道路事故交通纠纷、治安纠纷、价格争议纠纷以及消费维权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将人民调解延伸到矛盾纠纷最集中的地方。2016年4月,区委区政府出台《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文件,该局深入贯彻文件精神,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实现了矛盾纠纷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和人民群众满意率不断上升,民转刑案件、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数量持续下降。

发挥法律服务优势力量,实行律师参与调解制度。2017年3月在全市率先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优选49名律师、25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全区11各镇街166村(社区)无缝对接。法律顾问“零距离、面对面”地位群众“坐堂问诊”,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矛盾等服务。针对婚姻、家庭、邻里、损害赔偿等复杂民生矛盾纠纷,让律师从个案入手,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律师专业、中间人的角色,有效避免各类民事矛盾纠纷事态扩大,矛盾激化。(王思思)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3-08-07 19:47
下一篇 2023-08-07 20: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