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丽做当事人工作。

李春丽和同事研究案件。
聚光灯耀眼的领奖台上,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速裁中心主任李春丽捧着全国法院先进个人的奖状,嘴角露出微笑。走下领奖台,她轻挽耳旁的碎发,一丝倦意爬上眼角。
李春丽,一直在挑战自我,立案庭、民二庭、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法庭,宣教处、速裁中心,18年间,所到的每一个岗位都留下了她努力的身影。她说,脚踏实地,把每一项工作做好,自己的一生才不会虚度。是的,伴随着她的努力,“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全国法院网络宣传先进单位”……这些鲜花与掌声的背后,是一次次不为人知的付出。
梦想照进现实
1995年的夏天,骄阳似火,李春丽收到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系的录取通知书,懵懂的她走进了法学世界。大四那年,她来到咸阳中院实习,3个月实习期,时间虽短,但却将法律梦想的种子播在了她的内心深处。
2000年的春天,万物生长,李春丽顺利通过招录考试,成为咸阳中院的一名干警。“我法律职业生涯开始的地方是立案庭。”在李春丽心中,自己需要了解学习的知识太多了。初到书记员岗位,她积极协助法官做好庭前准备、案件调查、诉前保全等工作,所协办的百余起民商事案件,没有出现任何贻误,所从事的民事案件的立案登记和排期开庭工作从未出现一件差错。“严谨认真”“时隔多年注入咸阳中院的一股新鲜血液”……这些是李春丽留给咸阳中院的第一印象。
“第一次在裁判文书上看到‘李春丽’三个字时,内心特别激动,就默默地在心里告诉自己,三十岁前一定要成为一名人民法官。”李春丽回忆着。
终于,梦想照进了现实。2002年,也是草长莺飞、万物生长的四月天,李春丽顺利地通过了全国司法资格考试。次年3月,她以第九名的优异成绩被西北政法大学录取,开启了为期三年的在职法硕学习。2003年11月,初冬时节,距离那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暑天已经过去了整整8年,李春丽被咸阳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审判员,从此开启了她梦想的法官之路。
用“心”当好法官
“法官应有一颗善良的心,办案子不能机械教条的拘泥于法律条文之中。”在李春丽心中,一直记着带她办案的一位前辈的话。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那会儿我还是书记员。”跟着李春丽的思绪,日历翻回到2001年8月,关中大地,酷暑难耐。李春丽跟着前辈一同去给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被告住在一个偏远山区,当翻山越岭远远地看到村庄时,前辈将警车停了下来,随后步行下到山脚找被告。李春丽心里纳闷,光明正大的送达,为什么不直接去村里挨家挨户寻找,还要穿着便衣?前辈告诉她,这样偏远的山区,村民的思想意识比较落后,他们觉得惹上官司是件丢脸的事。小村庄里人言可畏,我们这样悄悄地送达,对被告造成的影响会降低一些。李春丽恍然大悟,按程序办完一个案件简单,但案结事了却不容易,要同时考虑到一个裁判结果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和法律后果,这样才是一名合格的法官。
2011年,李春丽被任命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法庭审判长。虽说很多年过去了,但老前辈的话她一直记得。在一起三名女工诉咸阳某单位劳动合同纠纷案件中,家在外地的三名女工,随夫落户咸阳某单位当清洁工,一干就是十多年。受政策的限制,所在单位没有给她们办理养老统筹等社会保险,在机构精简过程中,解除了与她们的劳动合同。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三人凑钱聘请了律师,帮助诉讼。
受理案件后,一连几天,李春丽翻阅法律书籍查找有关资料。随后,她多次同厂里沟通,上门做当事人思想工作,但三名原告只要统筹社保,不要金钱补偿。经合议庭合议,维持了一审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判决送达以后,当事人对她没有丝毫的怨言,只说了一句:“李法官,我们知道你尽力了,不怪你!”
案子结了,事情却一直放在李春丽心中,一年后,咸阳市完善了居民办理社保的相关新规定,她及时联系了三名当事人和厂法务部,通过努力,厂里将欠缴的保费一次性予以补缴,又为她们重新安排了工作。
“认可”是最优美的赞扬
在办案中,作为一名法官不仅要考虑个案的公平正义,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社会效果。在李春丽看来,案件的裁判结果是对社会价值判断的合理引导,无论输赢,要让每一个裁判结果得到当事人的认可。2011年11月,李春丽受理了一起返还彩礼纠纷案件,此案得到了咸阳两级法院的认可。当事人双方都是偏远山区的农民,二婚的李某嫁给了家庭条件不好的张某,当初彩礼为1万元。两人在双方亲属的见证下,按照农村风俗举办了结婚仪式,但未办理结婚登记。同居后,李某在家操持家务,照顾公婆,承担了繁重的家务,其间由于劳动强度过大导致两次流产。张某则长期在外打工,然而令李某没想到的是,外面的繁华世界吸引了张某。第二年秋天,张某从外地回家,将李某赶出了家门,随后,向当地法院提起了返还彩礼之诉。一审后,女方不服向二审法院提出上诉。
案件受理后,李春丽和合议庭成员三次到当事人的家中,听取了双方的陈述。在调解工作无法做通的情况下,李春丽结合当地民风民俗,认为李某与张某虽然没有办理结婚登记,但李某实际上已经尽到了一个妻子和儿媳的义务,遂决定改判女方不返还彩礼。宣判后,双方都服判息诉。李春丽说,农民不太懂法律的相关规定,大多数人只会朴素的、直观的看裁判结果,看结果是否符合当地的善良风俗,是否符合他们的合理认知。
接触了大量的婚姻家庭案件后,李春丽想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让更多人懂法。此后的工作中,她加强了同妇联的合作,多次去学校、企业等地讲课,给女工们进行普法教育,特别是婚姻法解释(三)颁布后,她带着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法庭合议庭成员给女职工逐条逐句讲解,使她们对婚姻法相关规定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转向幕后,做好法院传唱人
我愿做琴弦
为你弹一首悠扬的歌,
和着你为民的心曲,轻轻传唱;
我愿做帛锦
为你绣一朵向阳的花,
映着你正直的背影,走向远方;
我愿做支笔
为你写下浅浅的诗行,
伴着你辛劳的付出,播散芬芳。
这是李春丽在宣教处工作期间写下的一首小诗,吐露了她的心声。2015年4月,根据院里安排,李春丽离开审判岗位,开始了她宣教处处长的履职生涯,这对法律专业出身的她来说是未知的领域、严峻的挑战。新的团队中除了她之外,五名干警全部出身军旅,清一色男同胞。全院同志都替她捏把汗,且不说全新的工作内容,一个小女子怎样适应这个“特殊”的团队?而就是这个看似柔弱的小女子,带领着她的宣教团队,开创了咸阳中院宣传教育工作新局面。
2015年,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刚刚兴起,遵循旧的新闻宣传模式,咸阳中院的官方微信通常都是推送一些会议报道,形式僵硬,阅读量和关注量少得可怜,连本院同志都不愿关注。李春丽来到宣教处的第一项工作就从微信公众号的运行抓起,派出处里一名同事专门前往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学习微信公众号内容制作。倾全处之力,边学边做,这一年的10月,在全员加班的一个周末,咸阳中院官方微信首次以H5的形式原创推出《法院 秋雨篇》,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下,一首唯美的小诗,将捕捉到的干警加班瞬间生动地呈现出来,干警们纷纷转发,好评如潮。之后,咸阳中院官方微信逐步走向成熟,相继推出《微信拜大年》《微信法官制服秀》《致法院女神:愿你被世界温柔以待》《群星闪耀:咸阳中院璀璨之星》等一大批画面优美、内容精良、形式活泼的精品微信,点击量在全省乃至全国法院系统微信中榜上有名,不仅拉近了大家的距离,丰富了大家的生活,也进一步增强了干警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学习新媒体知识,撰写信息报道,工作忙忙碌碌,她也干得不亦乐乎。全市两级法院评价咸阳中院宣教处是一个“阳光、活泼、战斗力爆表的团队”,宣教处的人谈起他们的处长由衷地说:“我们这个看似外表柔弱的处长,小小的,但才华和品德让你不服不行!”而李春丽则说:“在这个位置上,我有义务把法院的工作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法院,真正走进我们法官的工作、生活”。
努力总会得到回报,三年的宣教处处长生涯,可谓硕果累累。2016年咸阳中院被评为 “全国法院网络宣传先进单位”;2017年拍摄的微电影——《远山槐花香》不但实现了咸阳中院微电影制作零的突破,更在陕西省委政法委、省综治办共同主办的“全省首届平安陕西微电影微视频大赛”中取得了三等奖;2017年,咸阳中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表彰为“在司法宣传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民法院”。“干一件事,就倾尽全力去把它做好,这个过程你会发现你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厉害。”李春丽满脸诚恳地分享着这句看似鸡汤的人生感悟,但这是她十多年一路走来的真实写照,越努力,越幸运。
新身份 新起点 新征程
为适应司法改革和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贯彻落实省高院关于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的要求,形成“简案快审、难案精办、繁简分流”工作机制,2017年11月9日,咸阳中院速裁中心成立了。在成立仪式上,李春丽作为速裁中心主任作表态发言:“速裁中心将团结一致,凝心聚力,成为一支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的审判队伍。”带着这份承诺,她领着一班人开始了新的征程。
速裁中心接收办理的第一批案件,从受理到结案共17天。某文化产业公司与杨某等11名商户租赁合同纠纷案,租赁合同签订后,因各种原因商户们的生意惨淡,杨某等人要求解除合同返还保证金,双方为此闹上法庭,一审判决后该公司不服上诉至市中院。开庭之前,考虑到涉及县政府的招商引资项目,李春丽要求法官在前期做足扎实细致的准备工作。当了解到上诉人公司系民办企业,在创业之初遭遇资金和客源不足的困难,正处于起步的瓶颈期,而被上诉人一方大多为创业个人时,她带领全体办案同志分别展开调解。开庭审理中,因为前期调解工作到位,双方的情绪有所缓和,在认真倾听当事人的诉说之后,帮助他们分析矛盾解决的方法,最终双方作出让步。这场涉及人数众多的纷争最终调解成功,也为速裁中心写下了一个精彩的开篇。
新事物的诞生和发展总是伴随着重重困难。速裁中心作为新生的事物,从组建成立到具体运行都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学习,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李春丽带着她的速裁团队,边摸索边总结,短短半年时间,从集中分案到开庭分流、到简化庭审流程再到统一文书制作各个环节,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速裁新模式。速裁中心成立半年来,简化的是程序,未减的是公正与质效。“我们在审判质量上下功夫,在当事人的认同上下功夫,同时,把大量的工作放在案件开庭之前,以此提高整个案件的审判效率,加快审判进程。”李春丽说。
走进李春丽的办公室,身后的办公柜里堆满了厚厚的卷宗,每个卷宗上都附了案件的阅卷笔录和开庭时间,明眼人一看,便知晓她是一位细心、负责的女法官。对于速裁中心8名法官手里的案件,她不假思索都能谈起哪一个法官承办的案件进展情况,时刻提醒自己要踏稳工作的每一步。她始终相信,只有争取到当事人的认同,才能让他们从诉讼中彻底解脱。
初心如水 静待花开
时光仿佛没有在李春丽身上留下痕迹,只是赋予她愈加从容淡定、平静温厚的内心。她的生活简单而充实,喜欢读书,喜欢用文字记录下所见所闻。待人热情谦虚,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小确幸,从不吝啬对别人的赞美和夸奖。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无论身边朋友、同事怎样选择,李春丽始终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默默地奉献着。也许,在别人的眼里,四十刚过就担任法院的中层,又带领12人的审判团队,对家庭一定亏欠太多。但生活中的她,是一个小鸟依人的女人,结婚十多年来,一日两人三餐四季,布置房屋、衣物整理,一样也不落下,这些琐碎的家务劳动,对她来说并不觉得烦躁和孤单,而是一种享受和快乐。在父母眼中,她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儿,成为法官后的她更让父母发自内心地骄傲,老人对她的工作也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他们从不在别人面前说起孩子在哪上班,是干什么工作的。她曾问过为什么?父亲淡淡地说:“我们不想给你添麻烦!”在孩子眼中,她是一个温柔、贴心的妈妈,总是耐心地辅导作业,陪伴着孩子一起奔跑、读书,陪他经历人生中的每一个第一次。她喜欢打扮得漂漂亮亮和朋友一起喝着咖啡、品着茗茶;喜欢陪父母聊天,做一桌可口的家常饭菜;喜欢在闲暇生活中放飞自己的心情,让内心充满阳光。
从书记员、审判员、审判长、宣教处处长、到如今的速裁中心主任,一晃18年,全市“三八红旗手”、全市“优秀审判长”、“个人三等功”……一个个荣誉都是对她职业生涯的肯定,更值得骄傲的是,2015年3月,她所在的合议庭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代表全国200多个先进集体,李春丽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发言席。“放下荣誉,我还是我,一切从零开始。”她像一株朴素的凤梨花,从发芽到成长,再到灿烂地盛开,心无旁骛,筑梦踏实,守着善良的道德底线,初心如水,静待花开。(via人民法院报)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