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农村土地地上附着物赔偿款归谁所有?

【以案释法】农村土地地上附着物赔偿款归谁所有?

01

案情简介

2014年,因当地政府修建水利工程征收本案案涉土地,案涉土地由原告1986年开垦,开垦后一直由原告王某种植玉米,2011年改种桃树果园。王某与曹某等三人系同村村民,案涉土地被征收后被告曹某等三人认为该地块在1976年曾被集体指定作为他们三户烧草灰的荒山。双方因案涉土体被水利站征收,且因案涉土地上种植了农作物,原告王某与被告曹某等三人因被征收土地上的附作物补偿款发生争议起诉到法院,请求法院对被征收土地上的附作物补偿款进行分配。

02

裁判结果

涉案补偿款系原告种植的桃树等农作物获得的补偿款的事实,双方当事人均无异议。原告王某开垦涉案土地耕种管理多年,即使涉案土地系集体分配给被告曹某等三人,因被告曹某等三人在涉案土地被征收以前未主张权利,依法应视其对原告王某耕种涉案土地的行为的默许。因涉案补偿款系原告种植的桃树等附着物在土地被征收时获得的补偿款,原告系涉案附作物及青苗的所有权人,故补偿款应当归王某所有,故对原告王某要求将涉案补偿款明确归其所有的诉讼请求,本院予以支持。

03

法律分析

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二条第二款:“……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青苗补偿款归实际投入人所有,地上附着物补偿款归附着物所有人所有”之规定,因涉案补偿款系原告种植的桃树等附着物在土地被征收时获得的补偿款,原告系涉案附作物及青苗的所有权人,故补偿款应当归王某所有。

2.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其中地上附着物更是涉及农民基本生活生产需要的重要财产。征收补偿款既具有生存利益性质又具有财产性质,在处理征收土地补偿款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和保障集体成员的个人利益,又不能损害集体的整体利益。在进行分配时要保证集体利息的实现,也要考虑成员个人利益的获得;地上附着物拆迁或征收必须充分考虑当事人的角色与心态,同时兼顾拆迁人或被征收人的社会经济需要性,既要节省被征收人的费用,也要考虑拆迁人或被征收人的损失。《土地管理法》规定,被征收的土地,在拟定征地协议前已经种植的青苗和已有的地上附着物,也应当酌情给予补偿。但是在实务操作中,缺乏统一的补偿标准,大多数地上附着物或者青苗被毁坏,很难计算这两项费用的价值,由于这两项费用的实际归属在许多情况下很难认定,在实务中往往引用公平原则裁判,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是为了弥补农民地上建设物或者附着物及征收土地上栽种的作物的损失而支付的费用,根据法律规定,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应支付给其所有者,所以征地单位可以将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直接支付给村民,但是在通常情况下,征地单位并没有直接将该款支付给村民,而一般会与土地补偿款一起支付给村民所在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这就造成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的劳动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故在实务操作中,应保障实际种植者在被征收土地后能够获得地上附着物补偿款,减少拆迁人或被征收人的损失。

3. 在进行补偿的过程中,应遵循集体、个人利益相均衡的原则,也要注重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在处理征地补偿款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和保障集体成员的个人利益,又不能损害集体的整体利益,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的实现也要考虑成员个人利益的获得。集体成员在享有分配利益的同时要考虑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公平合理的分配征地拆迁款项。等价有偿、和谐公平的原则是进行赔偿的重要指导思想,等价有偿能够更好的协调、维护产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也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更有序的发展。和谐公平是指必须站在公平、公正、客观的立场上,对被征收人实际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有助于征地拆迁工作的开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关系,有利于推进国家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进程。

4. 依据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由省政府制定并公布执行,各省分别制定了实施土地管理法细则或办法,大部分省授权设区的市政府制定附着物补偿标准。但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制定该标准的年度限制,有的市制定的标准执行跨度10年,有的跨度5年。但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市场物价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补偿标准,及时、切实的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和权益。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应切实遵循经济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地物价水平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浮动,在补偿标准的测算工作中,要密切联系经济发展现实,科学、发展的进行补偿。农村集体土地地上附着物补偿问题是否能解决好,关系到加快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维护,故首先在农村土地地上附着物赔偿工作中,应该认真处理好建设发展和保护群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及时化解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各种矛盾,把工作做细,确保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次,尽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农村征地工作有法可依。农村征地相关法律缺失,至今没有一部独立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关于集体土地上房屋等附着物补偿的国家级大法,导致实践中无法可依,结果是引发了大量的矛盾和纠纷。因此,规范征收土地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尽快制定一部关于集体土地附着物的法律十分必要。

5. 本案中,原告虽不是集体组织经济成员,但修建水利站征收了原告所耕种的土地,依法应当对原告种植的农作物进行赔偿。因此,在案涉土地被征收后,实际耕种人有权要求获得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涉案补偿款系原告种植的桃树等农作物获得的补偿款的事实,双方当事人均无异议。原告王某开垦涉案土地耕种管理多年,即使涉案土地系集体分配给被告曹某等三人,因被告曹某等三人在涉案土地被征收以前未主张权利,依法应视其对原告王某耕种涉案土地的行为的默许。因涉案补偿款系原告种植的桃树等附着物在土地被征收时获得的补偿款,原告系涉案附作物及青苗的所有权人,故补偿款应当归原告王某所有。

04

典型意义

1.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其中地上附着物更是涉及农民基本生活生产需要的重要财产。征收补偿款既具有生存利益性质又具有财产性质,在处理征地拆迁补偿款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尊重和保障集体成员的个人利益,又不能损害集体的整体利益。在进行分配时要保证集体利息的实现,也要考虑成员个人利益的获得。

2. 加大政策宣传,规范征收操作行为。实践证明,只要及时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与理解。完善失地农民的司法救济途径,减少人为因素对资源配置的干预和不合理控制,防止和纠正征地中的不公平现象,以健全的司法制度,形成对农民利益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切实保障和维护农的合法权益。

3. 保障了地上附着物实际种植者及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实际种植者获得相应等价合理的赔偿,实现了资源的最佳配置,保护了被征地的农户的切身利益。

4. 平衡社会矛盾,维护被征收农民的切身利益,减弱了农民与政府之间的征地矛盾,一定程度上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建设与农村经济的增长,加快城镇化进程;规范了征收土地的行为,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倒逼国家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上附着物赔偿的流程,减少矛盾和纠纷,切实保障和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编辑:王 蕾

排版:孙 丽

审核:殷秀峰

来源: 贵州高院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05-30 09:21
下一篇 2023-05-30 10: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