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宗刑事案件的背后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

每一宗刑事案件的背后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

笔者办理过诸多刑事案件,深深感受到委托人、当事人的托付之重,从不敢掉以轻心,深感自己办理的每一宗刑事案件,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

每一宗刑事案件的背后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

与多数民商事案件只有两方当事人相比,刑事案件所经历过的程序,要更加复杂;民商事案件一般也就是原、被告之间的纠纷;刑事案件貌似只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多数案件有被害人,但也有的案件没有直接的被害人,如贩卖毒品罪)之间涉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最终会不会被定罪,会受到什么样的刑事处罚,以及会被害人什么样的赔偿等。

但是,司法实践中,每一宗刑事案件都牵扯到多方面的“利益”。

有人会很不解,除了涉及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以及被害人,还会涉及到谁的“利益”呀?

首先,涉及案件当事人及其家属的利益。

当事人利益自然不用说。

当事人如果构成犯罪,从此就会留下犯罪记录,以后就再也开不出《无犯罪记录证明》了,贷款、就业、福利等都将受限。

当事人如果构成犯罪了,其子女以及孙子女的人生职业发展将受限,不得参军,不得从警,没有机会成为公务员,国家的敏感部门进不了,只能从事普通的不受限的工作。

每一宗刑事案件的背后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

其次,如果当事人是私营企业主,极有可能影响到这个企业及其合作伙伴,其他股东及企业员工和家庭。

曾经有某私营超市倒闭,供应商收不回货款,有的供应商就是小企业,其唯一客户就是这家倒闭的超市,结果这家供应商也跟着倒闭,员工发不出工资,其家庭都受到影响。

像某美老板涉嫌刑事犯罪后,其股票一路狂跌,多少人利益一起受损?

再次,承办案件的各个环节的办案人员和部门的利益。

公安机关侦查部门、检察机关侦查部门及侦查人员,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部门及人员,人民法院及审判人员,看守所及相关干警,都在关注案件的进展及处理结果。一个被刑事立案的犯罪嫌疑人,如果最终被不起诉,或者获得无罪判决,前面程序的侦查部门和人员,他们的“脸”要往哪里搁?一个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案件,如果被作出无罪判决,对公诉人和人民检察院来说,他们至少会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相关人员是不是要总结“教训”,会不会被处罚?如果一审被判决有罪,而二审被改判为无罪,一审法院或者一审法官是不是得好好检查、自省?会不会被调查?

对于那些“亡者归来”(如佘祥林案),或者“真凶再现”(如呼格吉勒图案)的冤案、错案,以及经再审宣告无罪的案件(如福建念斌案),在这些冤案、错案中扮演不光彩角色,甚至是故意导演这些冤案、错案的角色,是否应受到法律的追究?

那些实施了刑讯逼供的讯问人员,是否被追究了刑讯逼供罪的线刑事责任?

关注这些案件的,恐怕就不仅仅是当事人及其家属了,还有承办案件的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尤其是承办人。

有些关注度高的案件,还有媒体,以及普通公众,因为大家都有对公平正义的朴素追求。

第四,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冤案、错案多了而不能得到纠正的话, 慢慢地,会动摇民众对司法的信任,对秩序的遵守,对法律的敬畏,进而会动摇社会稳定的根基。国家将会为“制造”这么多冤案、错案买单。

第五,公众的“利益”—公众的司法安全感。很多刑事案件看似与我无涉。其实不然。你会细思极恐。像云南孙小果案,看似与我们普通公众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像孙小果这样被判处死刑居然还能不被执行,而是继续为非作恶的罪犯,谁能确定,谁一个受害的不是你?当然,关注本案的人特别多,但被处理的也不少,多位云南省司法系统的人最终尝到苦果。电视剧《扫黑风暴》将他的故事再现在公众面前。

每一宗刑事案件的背后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

老百姓对刑讯逼供恨之入骨。可以说,有刑讯逼供的地方,就会有冤假错案。刑讯逼供说白了,就是侦查部门抓了人,但是为了证明自己没错抓,就会千方百计把抓来的人屈打成招。但是,错的就是错的。错抓、错判一个好人,就会让作恶者继续逍遥法外,继续实施犯罪,危害的是更多的人。所以说,一个错案的后果是两个错—冤枉了好人,放纵了坏人。

正因为每一宗刑事案件的背后,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但同时又有某些人,总想左右案件的走向,干些见不得光的勾当,所以才需要承办案件的司法人员有敬畏法律之心,勤敏敬业,廉洁奉公,不贪、不偏、不徇私情,让案件在阳光下运行,才能经得起法律的考验,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和自己内心及灵魂的拷问。坦坦荡荡、清清白白,给当事人、给社会一个满意的交代。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08-11 05:39
下一篇 2023-08-11 05: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