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解读17: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年龄界线规定

《民法典》解读17: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年龄界线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二章自然人,第一节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第十七条“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本条是对民法通则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拆分,将民法通则第十一条规定的“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拆分为民法典的两条,增加了“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的内容,当然民法典本条规定中将民法通则规定的“公民”也改为“自然人”。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也有“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的规定。

一、本条的基本含义

本条主要是为了规定成年年龄,并以该年龄为界线对自然人作出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区分,且为民事行为能力类型划分奠定基础。

本条所解决的基本问题是,自然人达到什么年龄时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反过来讲,自然人在哪一年龄之下不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本条规定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确保与未成年人进行交易的相对人的交易安全。

中国自古以来,成年是自然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开始。《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郑玄注:“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古代男女成年时分别要举行冠礼、笄礼。在我国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为成年,要举行冠礼以示成年,而女子许嫁为成年,要举行笄礼。我国台湾地区就是据此以年满二十为成年的标准。

年龄标准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政策性、相对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成年年龄自古罗马法以来逐渐降低的趋势。法国、德国民法典本来皆规定满二十一岁为成年,到1974年,两国均将成年年龄下调为十八周岁以上,英国1969年家庭法改革法把成年年龄由年满二十一周岁降至十八周岁等。

我国民法一直是以十八周岁作为法定成年年龄,民法通则如此,民法典也毫无争议地继承了民法通则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十八周岁之后,一般来说自然人的身体和智力发育已经成熟,可以为“法律上”的任何事,也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能负责任。

《民法典》解读17: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年龄界线规定

二、区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法律意义

根据宪法规定,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而民法典第十八条规定:“成年人原则上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成年人原则上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区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是划分民事行为能力的依据。

区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还是确定父母的抚养、教育以及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与扶助的标准。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只是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和保护义务;同时,只有成年子女才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区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还是确定监护制度的标准,民法典对未成年人适用监护制度。

民法典还以年满十八周岁为界线规定了一项的新的诉讼时效起算期间,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其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起计算。”

另外,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的刑事责任年龄等规定均以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标准作为划分责任界线的标准等。

三、其它

法律源于生活,规范于生活,有益于民生。尽管民法典以及民法通则都规定了年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独立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高考的普及,大多数十八周岁以上自然人还在求学,其生活来源还是由其父母提供。对这个问题该如何处理?即十八周岁以上在校的大学生是否有权要求其父母承担学费或抚养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十二条规定,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尚在校就读的,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这个司法解释注意保护、支持年满十八周岁在校大学生请求父母给予生活费和学费等正当费用的权利,确立了此类案件审理的价值导向。

《民法典》解读17: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年龄界线规定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05-17
下一篇 2023-05-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