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30年兴衰往事

家族内斗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

之前,“蓝翔校长女儿实名举报亲生母亲”成为热门话题,

一众网友八卦之心瞬间燃起,纷纷在线吃瓜。

视频中,荣兰祥的女儿荣婷,称其母亲非法处置资产,

胁迫自己签订违法合同,并在网上卖惨,打造虚假人设。

随后母亲孔素英发视频称,女儿是受人指使,并实名举报荣兰祥。

一场母女反目、家族内讧的戏码又一触即发。

至今,这场长达10余年的拉锯战仍在不断加更……

看到这里,不禁想起曾经的中式快餐行业大佬–真功夫

这一南一北,毫不相干的两个家族企业,却有着如出一辙的剧情脚本:

同样是两个年轻人不顾家里反对,执意结婚,

一穷二白,白手起家;

又同样是功成名就后,夫妻反目,婚姻破裂,

后续同室操戈,股权内斗,失败一方锒铛入狱:

子女被迫站队,卷入家族内斗……妥妥的一部大陆版“溏心风暴”。

中国历史长河中,共同创业的人大多都难逃“四同”结局,

即从“同舟共济”到“同床异梦”,再到“同室操戈”,甚至于“同归于尽”。

《明朝那些事儿》中的这句谶语,在不少家族企业的发展史中,

都一一验证过。

曾一度风光无限的“真功夫”,在其创始人的婚姻和股权大战中,就生动演绎了这一过程。

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中式快餐品牌化先驱–“真功夫”,30年的兴衰往事。

01

1991年,东莞长安镇上,两户人家结下良缘。

21岁的蔡达标、20岁的潘敏峰,在蔡家长辈的妥协下,最终领证结婚了。

“真功夫”,30年兴衰往事

婚后,两个小年轻过着平淡的生活,开了一家五金店。

没过几年,五金店就因生意不好,倒闭了。

故事,就始于亲人之间的相互帮扶。

当时,蔡达标的小舅子潘宇海在东莞长安镇107国道边上,

开了一家“168甜品屋”,主营甜品和快餐生意。

“真功夫”,30年兴衰往事

潘宇海出身厨师世家,由于经营有方及对美食的天赋,

甜品屋在当地小有名气,生意很不错。

1994年,潘宇海想要扩大经营,就拉着刚创业失败的姐姐和姐夫,各出资4万,将原本的甜品屋升级为蒸品餐厅。

潘宇海占股50%,蔡达标夫妇各占股25%。

所以,真功夫的前身是“168”,亲爹是蔡达标的小舅子潘宇海。

对于这段经历,日后潘蔡在对簿公堂时各执一词。

潘敏峰说,当年是弟弟收留了落魄的蔡达标,而蔡则反驳说,当年小舅子交通肇事没钱赔,是自己替他擦屁股的,就连合伙开店的第一笔投资,也是他找父亲帮垫付的。

真相究竟如何,已不得而知。

但刚开始时,一家人劲往一处使却是真的。

大伙分工协作,齐心上阵。

潘宇海负责菜品研发,潘敏峰负责收银点餐,蔡达标负责招呼客人,潘母则帮着采购。

由于小舅子既是创始人又是大厨,因此在餐厅处于主导地位。

那时,潘宇海还经常出入东莞各大星级酒店,偷师学艺,

回来后,就一通琢磨,进行再研发。

经过一番调试模仿,他也能做出与大酒店味道相似,但价格低数倍的美食,

吸引了周边的大批顾客。

加之,餐厅在国道边上,店名谐音“一路发”,深得货车司机们的喜爱。

因此,一到中午,车子便在国道上排成长龙,来此用餐的货车司机们络绎不绝。

店面虽小,菜式很少,店员加老板总共也就7个人,可是月销售额却高达30多万元,生意好到离谱。

很快,就掘到第一桶金。

从1994年至1997年,他们又接连开了三家分店。

据潘敏峰自己说,到1996年,家里就已经积攒了200多万元。

在那个年代,是妥妥的暴发户。

生意火爆,问题也随之存在。

比如,厨具单一传统,用的都是高温炉、大锅和蒸笼。

结果带来三个问题:

一个是后厨特别闷热;二是拿取菜品操作不方便;三是火候大小难以控制,各家门店口味产生偏差。

于是,蔡达标想起自己初中时看过的一本书–《麦当劳的神话》,开始思考:如何像洋快餐一样,把中餐做到标准化。

199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蔡达标和潘宇海在东莞一家制衣厂参观时,

发现制衣车间用蒸汽来烫衣服,整个过程都由电脑控制蒸汽压力和温度,

受此启发,他们开始抄作业。

和华南理工教授联手,开发出一套“电脑程控蒸汽设备”,通过控制温度、气压、时间的统一,达成口味的统一。

此外,他们还针对原料、设备、烹饪、加工等所有的餐厅操作,制成9本标准手册,从设备到管理,第一个攻克了中餐标准化难题。

同年,“168蒸品餐厅”彻底告别家庭作坊式的运作模式,走上连锁扩张之路。

但在注册商标时,数字“168”无法注册成商标。于是,潘蔡注册了“双种子”商标,餐厅也随即改名“双种子”,但股权结构不变。

“双种子”,借八卦图之形,取种子发芽之意,象征潘蔡两家齐心创业,携手弘扬中华饮食文化。

1997年11月16日,潘蔡第一次走出东莞长安镇,在虎门镇开出第4家店。

这也是第一家“双种子”蒸品餐厅,中式快餐标准化连锁品牌也由此诞生。

“真功夫”,30年兴衰往事

并且,他们还开设了自己的“双种子管理学院”,这在中式快餐品牌中也是一次创举。

1999年,“双种子”走出东莞,进军广州、深圳。

2000年,向麦当劳取经,投资5000万,在长安镇建立了一个大型后勤中心,

能同时容纳400间餐厅运作。

一直到2004年,“双种子”已在华南地区开出70余家门店,更将总部搬到广州。

但小舅子潘宇海怎么也不会想到,

一番操作下来,他和姐夫在公司的权力地位,发生了微妙变化。

02

前面我们提到,创业初期,公司是由潘宇海实际控制的。

据潘敏峰说,刚开始,蔡达标在公司缺少话语权,不受人尊敬,心里很压抑,员工也没把他当老板。

心里多少有些不平衡。

后来,事情迎来转机。

由于公司更新技术设备,实现了中餐标准化,这其实是一个去厨师化的过程。

加之,公司规模快速扩张,蔡达标的谋篇策划、战略部署的才能得以显露,对公司的贡献越来越大。

因此,作为厨师的潘宇海在公司的地位,不如从前。

反之,蔡达标则开始从幕后走向台前。

从法律层面来说,这个时候,小舅子依然占股50%,是公司的董事长。

所以,他还威胁不到小舅子。

但蔡达标是个有野心的人,暗地里,对自己的地位早就不满。

他想要更大的权力,做中国的肯麦。

于是,才有了接下来的一幕。

2003年,在妻子潘敏峰的推动下,蔡达标和小舅子进行了一次长谈。

潘宇海认为蔡有策划才能,利于公司全局发展,同意让出自己的位子,

两人口头约定,轮流坐庄,五年一轮换。

自此,蔡达标在公司的话语权,大大增加。

2004年,“双种子”进入广州开分店,开局受挫。

各式广府小吃打得“双种子”毫无还手之力,甚至有人嘲笑“双种子”是土鳖,

并且,还面临着租金昂贵、单店盈利能力低下等问题。

蔡达标坐不住了。

为此,他花400万巨资,找来品牌策划人叶茂中,为公司做包装,进行品牌升级。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后,叶茂中得出结论:

“双种子”虽然各方面资源都还不错,但从品牌的领先性、国际性等7个品牌强度因素来看,“双种子”这个名字不利于打开一线城市市场。

因此,他给出的方案是:放弃”双种子”,启用”真功夫”新品牌。

毫不意外,小舅子潘宇海第一个不同意。

在他看来,“双种子”品牌,经过多年的运营,在华南地区已有一定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品牌价值少说也有几千万,说换就换,未免太可惜。

并且,贸然启用新品牌,市场风险也无法评估。

而在蔡一方看来,”双种子”这个名字朴实无华、且枯燥,不利于品牌扩张;而“真功夫”这个名字,响亮、张扬,并且一语双关,“真”谐音“蒸”,暗示是真材实料的真功夫,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为此,双方经历了激烈争吵,经常在董事会上争得面红耳赤。

据当时的一位当事人回忆说,那段时间公司几乎天天开董事会,每次都像打架一样,潘蔡两人都各自承担着巨大压力。

小舅子潘宇海,甚至数次哭鼻子抹泪的。

但最终,蔡达标还是说服了小舅子,“双种子”改名“真功夫”。

与此同时,蔡达标为了对标肯麦,想到肯德基有“上校”,麦当劳有“叔叔”,真功夫也要有个形象载体。

于是,就有了“功夫龙”。

而这个“功夫龙”,形象酷似李小龙。

“真功夫”,30年兴衰往事

虽然,“真功夫”在后来的版权争议和纠纷中,不承认“借用”了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形象。

但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这就是蒙着狐狸说獾——睁眼说瞎话。

更有意思的是,真功夫还先后与电影《功夫》、《霍元甲》联动,借助这两股“功夫热”,向全国纵深推广真功夫品牌。

或许,这些吃相难看的手段,也早已在暗中,为真功夫后来的败局写下了注脚。

那段时间,为了完成从“双种子”到“真功夫”的品牌全面转换,潘蔡二人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地变革,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进行升级品牌标识,全国70多家门店标识、设备、产品等,启用新Logo“功夫龙”、新名字“真功夫原盅蒸饭”;

然后,革新产品线,祭出“坚决不做油炸食品”的大旗,砍掉当时占一半销量的油炸食品,更换所有餐具,加大产品份量,全面提价(每个套餐都比麦当劳贵1块);

接着,改进店面装修风格,全面推进中餐标准化管理,建立华南、华东、华北三大后勤中心,实行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

最后,在店面选址上,用“品牌优先”原则取代“利润优先”原则,抢占大中城市的商圈制高点,贴身肉搏肯麦。

一番操作下来,真功夫忙得不亦乐乎,也一路高歌猛进。

03

2004年6月19日,第一家“真功夫”原盅蒸饭餐厅在广州开业。

仅仅过了一年,门店数量就超过了100家,成为中式快餐连锁的第一品牌。

事实证明,这是一次成功的策划,蔡达标的方案帮助公司成功洗牌,真功夫的发展势头迅猛。

正因如此,蔡达标在公司确立起了自己的话语权,开始飘了。

对外,蔡达标经常以真功夫代言人自居,在各大媒体上出尽风头,隐瞒真功夫前身是潘宇海创立的事实,独揽功劳,忽视小舅子潘宇海的地位和贡献。

这就导致,媒体普遍报道蔡达标,而忽视了潘宇海这位真正的创始人,蔡被塑造成了核心创始人。

而随着真功夫品牌的巨大成功,

蔡达标也得以跻身知名企业家行列,业内人称“标哥”。

蔡的这种行为,让潘宇海感受到了一万点伤害。

对此,他曾认为这“极大地扭曲了真实的历史事实,也严重损害了原股东之间的情感。”

在内部运作上,蔡达标先后安插蔡氏家族的人控制了真功夫的“肥缺”:

弟弟蔡亮标垄断了真功夫的电脑供应;

大妹妹蔡春媚控制了真功夫的采购业务;

大妹夫李跃义垄断了真功夫全国门店的装修及厨具业务;

小妹夫王志斌掌控了真功夫的家禽供应。

至此,双方权力失衡,嫌隙渐生,昔日的郎舅之间,已是暗流涌动。

但无论如何,小舅子还有着50%的股权,而蔡达标只有25%。

这个时候,一个关键的事情,让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局势也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

2006年,蔡达标与妻子潘敏峰感情破裂,双方协议离婚。

实际上,早在1996年,潘敏峰怀着儿子的时候,蔡达标就已经“在外彩旗飘飘”了。

他经常以“钓鱼”、“打桌球”为由,长期夜不归宿,还包养了一个店里的女服务员。

“真功夫”,30年兴衰往事

当然,像大部分的“正室”一样,一开始,潘敏峰也选择了且行且珍惜。

但随着更多的小三、小四冒出来,两人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当时,蔡达标主动放弃家里全部财产、物业和孩子的抚养权,并每年给潘100万元补偿费。

条件是,潘敏峰持有的25%公司股权归他,至此,蔡达标获得与潘宇海对等的股权比例。

董事长的职位有了,股权也有了,

蔡达标拿下夺权戏码的关键两步,接下来就愈演愈烈。

据潘敏峰自己说,当时两人是秘密离婚,一是为了孩子,二是彼时真功夫正在与风投谈融资,不想因为离婚的事影响到融资谈判。

因此,两人表面上还维持着夫妻之名,潘蔡两家也还真正没闹掰。

2007年,为了实现真功夫的上市,达到“千店”目标,蔡达标引入了“今日

资本(香港)”和“中山联动”两家知名风投。

借此契机,蔡达标在公司内部开始实施“去家族化”改革,推行标准化管理,并从肯德基和麦当劳引进一批空降高管,比如CFO洪人刚、CMO张帆等。

由此,真功夫的7大部门,即总裁办,发展、财务、营运、营销,后勤及人力资源中心定型,并在蔡达标的要求下,制定、形成了一套企业运作系统,真功夫发展“前景巨大”。

但此举,也使得周明、易伟正等一批潘家心腹,先后离开。

而这也被外界解读为蔡达标“去潘化”策略的之一。

“真功夫”,30年兴衰往事

同年10月份,真功夫迎来今日资本和中山联动3亿元的战略融资,公司的股权结构有了变化:两家风投各占3%,蔡达标、潘宇海的股权同时被稀释到47%。

从表面上来看,潘蔡二人股权持平,似乎还不能够真正威胁潘的地位。

但是风投不是慈善,逐利才是其本性。他们投资真功夫,看中的是蔡达标的经营管理能力,因而他们更倾向于支持蔡达标。

潘宇海空有持平的股权,却尽失话语权。

转眼间,时间来到2008年,按照两人当初的口头约定,董事长该由潘宇海来当了。

但蔡达标不同意,并且还停掉了前妻潘敏峰和潘宇海妻子窦效嫘在公司的工资和社保。

由此,双方矛盾激化,被推向前台。

为解决纷争,2008年初,在两家风投的介入下,真功夫内部通过谈判,达成协议:

成立一个新快餐品牌“哈大师”,经营牛肉面,由潘宇海打理,公司负责为其发展提供人力物力,并拨款5000万。

真功夫则由蔡达标全权负责,双方互不干涉。

本以为,大家就此相安无事,但短暂的平静很快被打破。

由于创立一个新品牌并非易事,“哈大师”一年砸下1600万,收效甚微,只存活了3家。

为此,潘宇海找到蔡达标,希望公司兑现剩下的3400万元投资时,蔡达标以公司门店扩张和受金融危机影响,现金流紧张为由,中断了对“哈大师”的投入。

另外,据真功夫内部人士透露,在2009年春节前夕,蔡达标还做了几件让潘宇海心寒的事情:

一是,在2008年年初,确定了新品牌“哈大师”的具体方案时,蔡达标答应在年底的年终总结会上将“真功夫”和“哈大师”两个品牌,放到一起开会。

但到了年终总结大会快要开始的时候,会议议程、日期等都下来了,潘宇海却对会议安排一无所知,并且新品牌的相关人员也不在邀请之列;

二是,在2008年年底,蔡达标单方面取消了潘宇海在公司的OA系统权限,使其无法获取公司日常经营方面的信息;

三是,2009年春季之际,潘宇海以股东的身份,向全体员工发出的拜年贺信,被蔡达标强行删除。

老实人被激怒,也会奋起反击。

为了报复蔡达标,潘宇海同样干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2009年年初,真功夫拟向银行申请一笔1亿元的无抵押贷款。潘宇海知道后,竟向银行称“股东有矛盾,贷款有风险”。

虽然,潘宇海是股东,公司拿不到贷款会影响经营,但为了打击蔡达标,他做出了宁可自损一千,也要伤敌八百的事。

所幸,最后在今日资本和中山联动两家风投的联合担保下,贷款才得以放行。

事已至此,也意味着潘蔡双方彻底走向决裂。

04

在此背景下,一份“去潘化”秘密计划也正在酝酿中。

当时,蔡达标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公司的控制权问题,经人介绍,找到了广东众达律师事务所。

众达律所站在法律的角度,基于公司现有的股权结构,对潘蔡双方的优劣势进行了详细地对比分析,并且为蔡达标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操作方案。

“真功夫”,30年兴衰往事

这就是后来蔡达标入狱后,被曝光、争议不断的“脱壳计划”。

该计划的目的在于,将真功夫现有的一切资产、业务、供应链、商标等,转移到新的法人主体之下,使得原企业成为一个空壳,从而彻底达到“去潘化”。

“脱壳计划”主要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控制董事会。

此举目的在于,获得董事会多数席位,便于后续的其他操作。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为此,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个人全资拥有的皮包公司东莞赢天,收购风投中山联动67%的股权,从而间接控制真功夫的3%的股权。

而此时“双种子”公司经营期限(2009年6月30日)也快要到期了,到期后将其解散清算,使前妻潘敏峰失去董事资格。

另外,以现任公司监事(潘宇海妻子)窦效嫘不称职为由,发起董事会投票,罢免其监事职务。

第二步,脱壳准备。

这项举措在于,完成董事会控制以后,处理相关子公司法务方面的问题。

当时,真功夫旗下共有8家子公司,其中,由潘宇海出任法定代表人的有3家,分别是,北京真功夫、东莞哈大师和深圳千百味。

“真功夫”,30年兴衰往事

可以通过董事会投票,更换三家子公司的法人。

此外,由于真功夫的注册商标在“广州真功夫餐饮管理公司”名下,由潘蔡各持股50%,可以通过董事会投票将真功夫商标剥离,转移到蔡达标控制的子公司名下。

最后,由于真功夫的餐料车间也是由潘宇海直接控制,因此可以通过董事会决议新设一家“真功夫餐料”公司,摆脱潘的控制。

第三步,金蝉脱壳。

经过上述两个步骤后,真功夫的所有资产及业务,都基本整合到8大子公司名下。

接下来,蔡达标联合今日资本、中山联动两大风投,三方按照股权比新设立一个法人主体,再将真功夫旗下的8家子公司,以大约净资产的价格卖给新成立的公司。

如此一来,原来的真功夫就变成了一个空壳,而潘宇海除了能拿到一笔出售资产的款项,什么也得不到。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剧情就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一场围绕着真功夫的控制权而展开的狗血互撕大战,正式打响。

2009年3月份,蔡达标“二奶门”事件曝光。

当时,一个贵州籍胡姓女子,在广州闹市街头召开新闻发布会,控诉蔡达标,自称是其包养的“二奶”,并以9岁儿子的名义向蔡达标索要5000万抚养费。

这个女人不是别人,正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店里的女服务员。

紧接着,前妻潘敏峰又曝蔡达标“三奶门”。

在她看来,当初自己离婚转让股权,是想着蔡达标只跟自己有子女,股份迟早是孩子们的,没想到蔡竟然还有私生子。

因此,潘敏峰状告蔡达标重婚,想要索回25%的股权,或折价赔偿4.7亿元。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曾经非卿不娶,如今反目成仇。

紧接着,潘宇海也出手了。

2009年8月,潘宇海以行使股东知情权为由,要求清查真功夫账目,被蔡达标拒绝,随即向广州市天河区法院提起诉讼。

几天后,潘宇海还签名授权其堂哥潘国良,出任真功夫副总经理,要求进驻广州天河城真功夫总部。

根据真功夫公司章程规定,潘宇海是公司人事任命提名工作的负责人,有权任命副总经理,且无需经过董事会决议。

结果,被蔡达标以“未经董事会认可,个别董事私自委任”之由,拒之门外。

双方对峙长达5小时,后经警方介入、真功夫法务部呈送紧急报告至董事会签字,这次冲突才得以平息。

“真功夫”,30年兴衰往事

2010年,广州天河区法院作出判决,判定真功夫拒绝大股东查账审计属违法行为,要求真功夫公开财务报告、财务账册及会计凭证

真功夫不服,随后提起上诉。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由于蔡达标大妹妹蔡春媚在采购环节的贪污腐败,真功夫又遭遇“排骨门”事件。

据资料显示,“真功夫”排骨分别由“苏州虹信国际贸易公司”、“佛山俭美冷冻食品公司”从美国和丹麦进口,而食品检测报告发现,虹信和俭美进口的排骨存在明显的质量问题,并且虹信的检疫证明有造假嫌疑。

后经过真功夫上下的努力,这场“排骨门”风波才没对其产生致命性的影响。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双方局势彻底扭转。

前面我们提到,蔡达标为了把潘家人踢出公司,暗中做了很多局。但老话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蔡达标把自己给装进去了。

据网易财经披露,在潘蔡两家矛盾白热化的时候,潘宇海站了出来。

当时,他表示为了公司上市,愿意转让股份,而这种结局也正是蔡达标所希望看到的。

蔡喜出望外,也没多想。

2010年9月,蔡达标、潘宇海、今日资本三方达成协议,签订了一份《关于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及后续事宜之框架协议》。

协议约定,潘宇海向蔡达标个人全资子公司东莞赢天转让“双种子”公司35.74%的股权(等同真功夫3.76%的股权),对价7520万元;同时,潘宇海向今日资本转让真功夫21.25%的股权,对价4.25亿元。

潘宇海在真功夫合计持股比例降至22%。

股权转让框架协议签署后,蔡达标分别于2010年9月18日、9月26日、11月4日支付了全部股权转让款项。

当然,买股份需要钱,蔡手里没有多少流动资金,就私下通过东莞赢天,从真功夫账上挪了3600万元,这就相当于拿潘的钱,买潘的股份,这一波骚操作也是没谁了。

但让蔡达标始料未及的是,收到全部转让金后,潘宇海却拒绝办理股权转让手续。

而另一方面,在拿到蔡达标挪用公款的罪证后,潘让妻子窦效嫘以真功夫监事的身份,举报蔡达标涉嫌经济犯罪。

事后诸葛亮一下,如果当初这个框架协议真的顺利进行了,可能又是一种结果:

对蔡达标而言,可以彻底解决股权问题,平息以往的各种纠纷;对资本方来说,有一个不错的获利前景;对潘宇海来说,5亿股权套现可以再创业,余下的22%股权,等真功夫上市后,又可以收割一波韭菜;对蔡潘家族来说,或许也不会彻底撕破脸,同室操戈;

这似乎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但这是后话了。

2011年3月17日,蔡达标被广州警方带走调查。

在东窗事发的当天,蔡还签署了两份书面文件:其一是任命小妹蔡春红出任公司董事长;其二,提名副总裁、财务总监冼顺祥担任公司总经理。

3月19日,蔡春红和冼顺祥的任命,得到两家风投机构的董事批准,但潘宇海对此任命不予认可。

由此,两个家族又围绕着公司的控制权,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夺权大战。

据媒体报道,3月18日,潘宇海带着一批人控制了真功夫总部,蔡春红等人在公司被限制了人身自由。

3月21日凌晨,蔡达标女儿蔡慧婷在微博上“求救”,称蔡达标“身临种种危险”,矛头直指舅舅潘宇海,公开呼吁母亲与舅舅收手,不要对父亲赶尽杀绝。

“真功夫”,30年兴衰往事

而潘家人在这场内斗中,出尽百宝,先是当着广州派出所警察的面,直接抢走员工手里的两枚财务公章,然后又堵住公司存放公章的保险柜锁眼,最后干脆把两个放着公章和财务账目的保险柜全部“偷走”。

之后,围绕着公司账户问题,潘宇海和蔡春红又在媒体上对垒互撕。

潘宇海向媒体发了一封题为《私仇公报蔡春红冻结账户,心急如焚潘宇海情绪激动》的公开函件;而蔡春红随即以《关于“私仇公报蔡,春红冻结账户”的回应》,向媒体发文回怼。

与此同时,潘宇海还在公司内部发文,踢走副总裁、财务总监冼顺祥、法务经理涂晓翔等,蔡达标一手扶持的公司高管。

这场内斗持续了近半个月,最终蔡春红被架空,真功夫迎来“潘宇海时代”。

但这场激烈的内斗,也导致真功夫许多正在进行中的项目不得不停滞,甚至被迫取消,严重影响了股东和合作方对真功夫的发展信心。

于是,大资本方今日资本宣布撤资,新的融资也接连不顺,原本就差临门一脚的IPO,也被迫中止。

2011年4月11日,潘宇海方面在媒体上曝光了一组秘密文件,这就是前面提到的众达律所制定的“脱壳计划”,即《蔡总方面优劣势情况分析》、《潘宇海方面优劣势情况分析》、《真功夫系脱壳工作计划》、《真功夫系正式脱壳运作前的工作安排》等5份秘密文件。

“真功夫”,30年兴衰往事

这组文件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把蔡达标的罪证彻底曝光。

窦效嫘将蔡达标告上法院,法院随即查封了蔡达标通过中山联动,控股的真功夫3%股份,并冻结其全部公司账户。

2011年4月22日,蔡达标因“涉嫌挪用资金、职务侵占”,被广州警方逮捕,最终获刑14年。

“真功夫”,30年兴衰往事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早在蔡达标案一审未判决之前,蔡家就曾积极和潘家和解。

当时双方谈定的条件是,真功夫作价20亿,蔡将其股权一半给前妻潘敏峰,另一半卖给风投;潘家向司法部门出具一个谅解书,以帮助蔡达标获得刑罚上的从轻。

由于股权交易存在一个谁先交钱、谁先过户的问题,有个先后顺序,但双方彼此都不信任,最后,和解告吹。

曾经创业路上的“梦幻组合”,如今不共戴天。

时至今日,真功夫的股权斗争还未彻底平息,深陷囹圄的蔡达标也从没停止战斗过。

据最新的“中国裁判文书网”判决来看,潘宇海虽然重新控制了真功夫,但其自封董事长一职,不被法律认可,蔡达标还是受法律保护的真功夫董事长。

“真功夫”,30年兴衰往事

05

有句话说,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潘宇海大权独揽,蔡达标身陷囹圄,看似胜负已定,实则两败俱伤。

2011年3月蔡达标被捕前,真功夫每个月净利润为800万元。但到5月时,已然跌至可怜的6万元。

2007年,真功夫宣称2010年要达成“千店”目标,并实现上市。

可是,截至目前其连锁店的数量也只有600家,上市更是遥遥无期。

真功夫,因家族内斗,痛失天选之局,如今已经被老乡鸡等一众快餐品牌超越,从一个行业大佬,沦为追赶者。

这背后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深思:复杂的情感纠葛,人性、利益和资本游戏,往往都以烂剧收尾。

《中国合伙人》中有句话说,“千万别跟丈母娘打麻将,千万别跟想法比你多的女人上床,千万不要跟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

话糙,理不糙。

不管是真功夫的狗血内斗功夫,还是主创还在加更中的蓝翔,亦或是公章别裤裆的“庆渝年”,再或是早几年的葵花药业董事长杀妻案,这些家族企业最大的共同点就是: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

而滔天的富贵背后,往往满含杀机。

由此,不禁想起《红楼梦》里那句著名台词:“可知这样大族人家,……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原先非卿不娶的甜蜜,共同打拼的事业,如今尽数化为笑谈,留给蔡达标的是牢狱之灾,而给潘敏峰的却是无尽的悔恨:

“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

当年我们的五金店倒闭的时候,

我们不去投靠我弟弟,

或者我们‘公一份、婆一份’打两份工,

说不定能平静地过小日子。”

她说:“现在想想,我宁愿从未这么有钱过。”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4-02-11 17:56
下一篇 2024-02-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