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多家旅行社禁止记者律师跟团,回避监督恰说明“心中有鬼”

□蒋璟璟

近日,一位新闻从业者在朋友圈爆料称,自己在网上团购预订一家云南旅行社时,因为持有记者证被客服建议不要跟团。17日,记者以预订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跟团游为由,询问核实。昆明一家旅行社客服人员在听到记者询问后,直接表示:“我们没办法接待记者,也没有旅行社愿意接待记者。”另一家旅行社客服经理也表示,“玩的话,就不要说是记者了。基本上是不收这种敏感行业的(游客),比如说有的像律师之类的,也不会收。”(上游新闻)

就目前披露的信息看,此事并非个案,而是带有一定普遍性的行业惯例。至少在云南当地的同业圈子里,此类做法,似乎如同潜规则一般心照不宣。“没有旅行社愿意接待记者”,这份扎心的坦诚,大有深意、令人错愕。

基于“自主经营”的框架理解,旅行社自然可以挑选客户。但是,这种“筛选”,只能是基于产品本身的特征以及“供需适配性原则”,比如说一些高强度的、高危险系数的山地徒步团,就不适合老年游客参与。除此之外,依照身份、职业等“不相关标准”将特定游客排斥于服务对象之外,就必然涉嫌消费歧视。“有客不收”“有钱不赚”,显著背离了商业机构天然逐利的行事逻辑。要解释这种反常现象,或许更多还是得归因到心理、情绪层面。

一些旅行社工作人员口中厌弃的“敏感行业从业者”,诸如记者、律师等,有着鲜明的共性特征。也即,权利意识更完善,理性思维更健全,维权手段更充分。在旅行社看来,这部分人“又难忽悠,又爱搞事”,万一混入旅行团中,大概率是要坏事的——既然如此,索性不如先发制人“御敌于外”。毋庸讳言,时至今日跟团游这门生意中,“强制购物”等乱象还大量存在。某些行业人士心中有鬼“做贼心虚”,自然是怕东窗事发了。

也就是在最近,云南的一些地方,又有旅游负面新闻爆出。置于这一背景下,“多家旅行社禁止记者律师跟团”的操作,尤有一层荒诞意味。如此这般,莫不是应了那句话,“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多家旅行社不约而同地封杀记者律师,除了是心虚、遮掩,同样透着一股报复、立威的意味。梁子已经结下、宿怨就在那里,那么“你坏我好事,我让你不爽”……这种幼稚的、野蛮的,以牙还牙的复仇情结,使得不少旅游行业经营者,失去了基本的理性。

近些年来,媒体的监督,对于旅游环境建设,起到了极大的助力。但也应该看到,在社交媒介勃兴的今天,部分旅行社试图通过封杀记者和律师来“自保”的想法,是多么的天真。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当随手拍、网友曝持续打破行业暗箱,旅行社为了不让丑事败露,难道今后跟团游还得要游客统一上缴手机不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4-01-17 08:26
下一篇 2024-0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