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世隆(公元843年—877年),又作酋龙,乌蛮族(即今彝族),蒙舍川(今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人。丰佑之长子(南诏实行父子联名制,丰佑一辈没有与父子联名,《新唐书•南诏传》说,“丰佑立,慕中国,不肯连父名”。世隆应受丰佑影响),南诏第十一代国王,南诏第一位与唐并立称帝的君王。

世隆出世后,从小看着权臣王嵯颠[亦作王嵯颠、王苴颠、蒙嵯颠等。一说为白族王氏先祖,一说属乌蛮(彝族先民)。南诏弄栋(治所在今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东十里缓坡上,辖今约今楚雄州全境,宋大理改弄栋府)节度使(南诏仿唐制,在地方设军政机构六节度,弄栋为其一),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杀南诏十世王劝龙晟,自封清平官(南诏官名,相当于唐之宰相,六人七人不等,分别称“坦绰”、“布燮”、“久赞”、“酋望”、“正酋望”),开始了长达四十三年揽权专断,历南诏劝利晟、丰佑和世隆三世王朝,差不多占南诏历史的四分之一,唐大中十三年(859年)被段宗牓所杀]把持朝政,父王南诏昭成王丰佑则被迫寄情酒色,世隆遂对王嵯颠产生不满,欲杀之而后快;而这样愤恨的生活状态,也养成了世隆隐忍、干练、果敢的性格。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唐朝宣宗李忱病逝,唐懿宗李凗续位;同年,南诏昭成王丰佑病逝于南诏东京鄯阐府(今云南省昆明市),世隆在王嵯颠的支持下继承南诏王位。

唐大中十二年(858年),南诏昭成王丰佑派遣段宗牓[南诏权臣清平官,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段宗牓四世孙)的先祖]入骠国(今缅甸)作战,帮助缅甸打败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唐大中十三年(859年),段宗牓获胜返回南诏,途径腾越(今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时,得知丰佑死于东京(今云南省昆明市),王嵯颠揽权摄政(时世子世隆年仅16岁),段宗牓甚为愤怒,遂设计欲除权臣王嵯颠;段宗牓至书王嵯颠,请于国门迎接骠国王所献之金佛,王嵯颠冕服衣冠于河尾城(今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上关街道河尾村)迎候,在拜佛时,段宗牓立斩王嵯颠于佛前,王氏专权于南诏的局面随之结束;此后,由于朝中其他势力的制约以及世隆的才能,段氏未能形成专权的局面。

世隆续位后即上表唐懿宗李凗,请求受封为南诏王,唐懿宗李凗以世隆在唐宣宗李忱病逝时期未遣使吊祭,其父丰佑之丧又末上表,以及世隆触犯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名讳为由,不予册封。世隆一怒之下,同年,兴兵入唐,攻破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于唐大中十四年(860年),南诏又兴兵攻陷交州[东汉置,隋废,唐武德五年(622年)复置,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唐宝历元年(825年)移治今越南河内市,后废]安南[今越南河内市。唐调露元年(679年)所置之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越南河内),时为唐所属],不久退兵。同年,南诏王世隆改元建极,立国号为大礼[曾一度称“大厘城”为都城。因世隆极力倡导佛教,广建寺庙,兴起学习中原汉文化之风,想以礼治国,所以当时的“礼”

是礼貌的礼,故改“大厘”为“大礼”。到了五代十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灭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为了将当时混乱的局面进行一番彻底的治理,因此将国号更名为“大理”,意思是“大大调理各方面的生产关系,富国兴邦之意”,此后“大理”一词作为当地的地名延用至今],自称为景庄皇帝,以西京(今云南省大理州)为中都,以东京(今云南省昆明市)为上都,并下令不再奉唐为正朔,断绝向唐朝贡,公开与唐决裂。

唐咸通二年(861年)七月,世隆兴兵攻陷邕州(今广西省南宁市),大掠而回。

唐咸通三年(862年)十一月,再度起兵五万入寇安南。

唐咸通四年(863年)十二月,南诏军攻破安南,迫使唐朝暂时放弃安南都护府。

唐咸通五年(864年)春,再度兴兵攻占邕州,至此交州安南、邕州尽为南诏所有,同年,世隆设置安南节度,以段酋迁(段思平的祖父)为安南节度使。唐咸通五年(864年),世隆吞并交州、邕州后,兴兵北上四川蜀地,越过大渡河、清溪(今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清溪镇)关攻袭嶲州(今四咱省凉山州西昌市),不破,收兵大掠而回。

唐咸通六年(865年),世隆出兵西川[唐方镇名,简称西川。唐至德二年(757年),分剑南节度使西部地置。治所在成都府(今四川省成都市)。今四川省中西部部分地区],破嶲州及邛州(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关,迫使嶲州刺史喻士珍(籍贯不详)臣服于南诏。

唐咸通七年(866年),唐懿宗李凗以高骈(今北京市人)为安南都护,总管交州、邕州军务,高骈到任后,整饬军容,加强防务,唐军实力大增。唐咸通七年(866年)三月,世隆派遣清平官董成(籍贯不详)率领使团入成都与唐修好,企图缓和唐与南诏的矛盾,避免与高骈相争。不久,董成至成都,唐西川节度李福(籍贯不详)准备接见,但董成以战胜国自居,坚持以敌国礼相见,李福遂将董成囚禁于客馆,双方再度剑拔弩张。唐咸通七年(866年)六月,世隆为对抗高骈,以鄯阐(今云南省昆明市)节度杨思缙(籍贯不详)助安南节度段酋迁守交趾(今越南河内市西北),以范昵些(籍贯不详)为安南都统,赵眉诺(籍贯不详)为扶邪(今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东北部)都统,加强交州、邕州兵力。唐咸通七年(866年)十月,高骈大举反攻交州、邕州,破南诏军二十余万,杀南诏安南节度段酋迁,收复交州和邕州失地。唐咸通七年(866年)末,唐以刘潼(籍贯不详)代李福为西川节度使,将董成放出。不久,唐懿宗李凗以得胜之师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召见董成使团,双方重修旧好,两国暂得和平。

唐咸通八年(867年),世隆派遣使臣杨酋庆(籍贯不详)到成都,答谢唐朝释囚之举,不料唐新任西川节度使窦滂(籍贯不详)及定边(今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军节度李师望(今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人)为向朝廷邀功,遂杀杨酋庆,唐朝与南诏的关系再度恶化。

唐咸通十年(869年)十月,世隆以杀使为名,倾国出动,亲自领兵大举攻唐,收服董舂乌蛮部落,入清溪关,攻嶲州。唐咸通十年(869年)十一月,绕道沐源川(今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西南),击溃窦滂所遣守军;唐咸通十年(869年)十二月,攻陷犍为(今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渡过大渡河,夺取嘉州(今四川省乐山市),随后转攻黎州[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置,唐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黎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石棉,凉山州甘洛等县];同月,世隆假与窦滂讲和,趁机大破窦滂军,攻陷黎州。此后,世隆率领南诏大军连下邛崃关、雅州(今四川省雅安市)、邛州、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等地,直逼成都。窦滂、李师望等人被唐朝贬斥,卢耽(籍贯不详)接任西川节度使。

唐咸通十一年(870年)二月,世隆进围成都,卢耽几次遣使求和不遂,反被世隆侮辱。与此同时,唐朝派遣东川(唐在今四川省东部和重庆市设立的节度使,治所在今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节度使颜庆复(籍贯不详)为大渡河制置剑南接应使,率兵支援成都,世隆与颜庆复接战,连连败北,世隆遂率部南撤,至双流(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架桥而过,而后至邛州大掠而还。

唐咸通十三年(872年),南诏境内东川(今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蛮族叛乱,世隆举兵平定,设东川郡。

唐咸通十四年(873年)六月,世隆出兵黔中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黔中经略使秦匡(籍贯不详)弃城而逃。唐乾符元年(874年),世隆再度出兵劫略嶲、雅(今四川省雅安市)两州,破黎州,入邛崃关,兵围成都三日;同年,唐以高骈为西川节度使,替代牛丛书(籍贯不详),发河南道、山南西道(唐一级行政区,治所在今陕西省汉中市,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四川东部、重庆西部等地区)及东川兵救援西川,高骈到任后,一举收复邛崃关及大渡河北诸城栅,又积极加强防务,安定人心,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结好周边少数民族部落,迫使世隆退守巂州,无所作为。唐乾符二年(875年),又攻雅州,兵败。

唐乾符三年(876年),高骈派遣高僧景仙(籍贯不详)为使与南诏讲和,世隆接受和解,双方约为兄弟之邦,互不隶属,世隆遂成为南诏第一位与唐并立称帝的君王。

唐乾符四年(877年),世隆因多年长途征战和失败怒发毒疮,驾崩于嶲州景净寺[世隆当年攻下巂州设建昌府(今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后为母亲段氏而修建,景净寺内建有古白塔(与大理崇圣寺三塔类似),由于寺中的古塔通体白色,人们称它为“建昌白塔”,景净寺也被称为白塔寺,现寺已不存,剩下一座孤独的古白塔。古白塔建成至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1987年11月,西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年34岁,谥号景庄皇帝、孝昭帝,共在位18年。世隆去世后,后人为其在今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牛街乡爱民村小密喜自然村立土主庙,祭祀日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把世隆当作本地的土主保护神,建有多处土主庙,内祀世隆,据传其坟墓就在当地。

世隆以前的几代南诏王,除寻阁劝在位一年早亡,劝龙晟、劝利晟年幼被废杀或早死外,有稳定权力的几代南诏王在位期间,都有战争的历史记录。但历年不断征战,南诏力大耗。为伐蜀,全国男子15岁以上都被征发上阵,仅以妇女耕作饷军,生产受到极大影响。国库多年积累的财富被消耗殆尽。“弩藏不给,横剑于民,上下俱困。”导致国内矛盾尖锐化。南诏自此便由盛而衰,到世隆时已经达到了尽头。南诏王国以战争立国,在战争中扩大,最终因为战争而衰败,以至灭亡。

世隆死后,其子隆舜即位。唐乾宁四年(897年),南诏汉人权臣清平官郑买嗣指使杨登(籍贯不详)杀死南诏王隆舜于东京(今云南省昆明市)。当年隆舜之子舜化贞即位。舜化贞昏愚,立郑买嗣为国老,使郑买嗣尽揽权政。唐天复二年(902年),舜化贞突然死去,疑为郑买嗣所害。郑买嗣便于大理五华楼下杀死南诏王室亲族800余人,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后被赵善政(今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人,一说今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人)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今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人,一说今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人)的“大义宁国”取代。直至五代十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即位,改国号“大理”,史称“前理”。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大理国宰相高升泰(今云南省大理州人)篡位,改国号“大中”,第二年薨逝归政段正淳,史称“后理”。南宋宝佑元年(1253年),大理国被大蒙古国所灭,原大理国君段兴智被任命为大理世袭总管。元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在大理原境置云南行省,加强了中国对西南边陲的统治。

南诏国十三王:

第一代国王:大蒙国奇嘉王细奴逻(617年—674年)又名独逻、独逻消,舍龙之子,(649年—674年)在位,跨位26年,谥号高祖。

第二代国王:南诏兴宗王逻盛(634年—712年),又名逻盛炎,细奴逻之子,(674年—712年)在位,跨位39年,谥号世宗。

第三代国王:南诏威成王盛逻皮(672年—728年),逻盛之子:(712年—728年)在位,跨位17年,谥号太宗。

第四代国王:南诏云南王皮逻阁(697年—748年),唐朝赐皮逻阁名归义,盛逻皮之子,(728年—748年)在位,跨位21年,谥号云南王。

第五代国王:南诏神武王阁逻凤(712年—779年),皮逻阁之子,(748年—779年)在位,跨位32年,谥号神武王。

第六代国王:南诏孝恒王异牟寻(754年—808年),皮逻阁之孙,凤伽异(皮逻阁之子)之子,(779年—808年)在位,跨位30年,谥号孝恒王。

第七代国王:南诏孝惠王寻阁劝(777年—809年),又名新觉劝,异牟寻之子,(808年—809年)在位,跨位2年,谥号孝惠王。

第八代国王:南诏幽王劝龙晟(797年—816年),寻阁劝之子,(809年—816年)在位,跨位8年,谥号幽王。

第九代国王:南诏靖王劝利晟(801年—823年),又名劝利,劝龙晟之弟,(816年—823年)在位,跨位8年,谥号靖王。

第十代国王:南诏昭成王丰佑(817年—859年),劝利晟之子,(823年—859年)在位,跨位37年,谥号昭成王。南诏实行父子联名制,丰佑一辈没有与父子联名,《新唐书•南诏传》说,“丰佑立,慕中国,不肯连父名”。世隆应受丰佑影响。

第十一代国王:南诏景庄帝世隆(843年—877年),又名酋龙,晟丰佑之子,(859年—877年)在位,跨位19年,谥号孝昭帝。世隆即位后,唐朝廷因其名犯唐太宗李世民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名讳,不予册封他。于是,世隆在一怒之下,于唐大中十四年(860年),自称皇帝(南诏称帝从此始),改元建极,号为大礼,改西京(今大理)为中都,改东京(今昆明)为上都,并下令不再奉唐为正朔(《资治通鉴》卷249),公开与唐决裂。

第十二代国王:南诏武宣帝隆舜(860年—897年),又名法,世隆之子,(877年—897年)在位,跨位21年,谥号宣武帝。

第十三代国王:南诏孝哀帝舜化贞(876年—902年),隆舜之子,(897年—902年)在位,跨位6年,谥号孝哀帝。

延伸阅读:博什瓦黑岩画、南诏铁柱、南诏建极大钟、六诏、苍山会盟

博什瓦黑岩画:今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城西南部的碗厂乡团结村博什瓦黑山南坡上发现的博什瓦黑岩画——南诏王出巡图,描绘的就是世隆在位期间,到今四川凉山地区巡视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6年5月25日公布:博什瓦黑岩画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诏铁柱:世隆在位期间十分崇信佛教,曾耗巨资和众多人力建大寺八百、小寺三千,以至于南诏皆以敬佛为首务,并于南诏建极十三年(872年,唐咸通十三年),在今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铸立“南诏铁柱”一根[一说先为建宁国王张乐进求(今云南省大理州人)所铸,后为世隆重铸],现保存完好。“南诏铁柱”存于今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太花乡庙前村的南诏铁柱庙,南诏铁柱庙古称“铁柱庙”或“铁柱观”。入铁柱庙门,一组完整的仿唐建筑扑入眼帘,三院一拱桥一砚池两戏台。最里面的院子里,屹立着一根直径33厘米、高3.3米、重约2吨的铁柱,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铁柱的柱身上,刻着一行字,标记了立柱时间,“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彝族百姓聚集铁柱庙,共同举行祭柱活动,是当地的传统节日。“南诏铁柱”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孙髯(今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人)在云南省昆明市大观楼长联中提及的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四个事件中,记载了汉代以来中原王朝在云南实行的文治武功和开疆拓土,其中三个已有定论,唯有唐标铁柱及其遗址问题,一直众说纷纭。那么,南诏铁柱是不是唐标铁柱呢?

元《大理行记》认为铁柱为南诏世隆所建,祭之求福,是祭祀柱。而明嘉靖年间《大理府志》认为铁柱为蜀汉诸葛亮(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平南蛮、斩雍闿(今云南省曲靖市人)、擒孟获(今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人)、缴兵器,铸铁柱记功,是记功柱。目前史学界认为铁柱为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监察御史唐九征(籍贯不详)铸铁为柱,以记其功,是唐朝的记功柱。南诏铁柱柱身所刻的是维建极十三年,建极是南诏第十一世国王世隆的年号,建极十三年为公元872年,而公元872年南诏确实是唐朝的一个地方政权,有人因此认为南诏铁柱就是唐标铁柱。众多说法层出不穷,俨然成为了一个谜。历史上,弥渡曾经历大大小小的地震多次,仅震中在弥渡的大的地震就有三次。但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地震中,南诏铁柱千年不倒、千年不锈,毫发无损,屹立至今,默默的目睹着弥渡的变迁,护佑着弥渡这片土地。

南诏建极大钟: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唐咸通十二年(871年),南诏建极十二年(世隆在位期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据徐霞客(今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人)《滇游日记》记载:“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之一,与三塔同为镇寺之宝,惜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1856年—1872年)的战乱(与崇圣寺一起被毁,只留下三塔)。1997年重铸,重铸的南诏建极大钟为典型的佛钟,由北京古钟博物馆据历史资料设计,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钟体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饰六幅波罗密图案,下层饰六幅天王像,钟高3.86米,口径2.138米,重16.295吨。重铸的南诏建大钟为中国鸦片战争以来我国所铸的第四大钟,云南省第一大钟,生动的再现了大理著名的旧十六景之一“钟震佛都”,以及“万古云霄三塔影,诸天风雨一楼钟”的景致。

六诏:唐朝初期,在云南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比较大的部落联盟,史称六诏,它们分别是蒙舍诏(今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南部、南涧县大部及弥渡县西部,因处于五诏之南故又称南诏)、蒙嶲诏(今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北部、漾濞县大部)、越析诏(今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邓赕诏(今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邓川镇)、施浪诏(今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上关镇青索村,又说在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三营镇)、浪穹诏(今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

唐天宝十一年(752年),阁逻凤叛唐自立国号为“大蒙”(一说为细奴逻所立国号)。唐兴元元年(784年),异牟寻改国号为“大礼”(又有“异牟寻初立,改国号‘大理云”的说法)。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皮逻阁统一六诏,迁都太和城(今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下关街道太和村西),建立南诏国,南诏自此立国。唐贞元十年(794年),异牟寻归唐,改国号为“南诏”,自此始称南诏国。唐大中十四年(860年),世隆再次叛唐,改国号为“大礼”。唐乾符五年(878年),隆舜改国号为“大封民”,直至南诏国灭亡。此外,南诏还有“鹤拓”、“龙尾”、“苴咩”、“阳剑”等别称。南诏自立国至灭亡(738年—902年)共164年。

苍山会盟:苍山会盟又称贞元会盟,南诏第六代王异牟寻于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与唐使臣崔佐时(籍贯不详)会盟于大理苍山神祠,立铁卷一式四份,发誓与唐朝永远和睦相亲,立誓言“愿以全部落归唐,辖内各首领永不叛离”。至此唐朝与南诏40余年纷争化干戈为玉帛。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十月,唐德宗皇帝命袁滋(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人)为“册封诏使”至南诏,册封异牟寻为“南诏”,赐银巢金印“贞元册南诏印”。苍山会盟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历史意义。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现存于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西北隅的凉山军分区后院内——古白塔[景净寺后改称白塔寺)已不存,仅剩古白塔]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白塔寺内的古白塔(南诏景庄王世隆同母段氏建)1987年11月被西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古白塔记》记载了景净寺建寺时间、原因、为何改白塔寺、世隆病世于寺内等事件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坐落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碗厂乡西南约4公里的博什瓦黑山南坡上——“博什瓦黑岩画”(南诏王出巡图)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博什瓦黑岩画”(南诏王出巡图)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博什瓦黑岩画”(南诏王出巡图)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太花乡庙前村南诏铁柱庙牌坊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南诏铁柱庙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南诏铁柱庙大门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南诏铁柱庙——威震昆弥殿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威震昆弥大殿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标绩全滇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南诏铁柱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南诏铁柱庙楹联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南诏铁柱庙内景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南诏铁柱庙内景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南诏铁柱庙内景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南诏铁柱庙内景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南诏铁柱庙外景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位于云南省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景区内——南诏建极大钟钟楼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大理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景区内——南诏建极大钟

云南古代名人——世隆

南诏国唐中期版图(左),南诏国唐晚期版图(右)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04-27 14:16
下一篇 2023-04-27 16: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