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类职业,员工需要与单位签订保密协议!2019法律

在入职时,一些公司会要求职工签订员工保密协议。那么,具体哪些岗位员工需要签订员工保密协议?如果违反员工保密协议会有什么后果?下面跟法律智囊团一起来看看吧。

【案例】

说到工作,工资就是我们跳不过去的一个话题,比如说亲戚朋友之间问到工作情况都会问工资多少,甚至,单位同事之间由于技能等级不同、工龄不同等原因,都会导致到手的工资不一样。不少单位都会有薪酬保密制度,作为单位的规章制度来执行,有的公司会签订保密协议。

小王最近就因为这个问题和单位发生了劳动纠纷,小王在领到工资之后与单位同部门的同事随口问了问,得知对方的工资比自己高很多以后,小王心怀不满,在网上发表了对自己单位工资不满的言论,措辞激烈。

随后,单位在得知此事后,对小王和与小王对比工资的同事做出了辞退处理,并且没有支付补偿金。小王不同意这样的结果,在与单位沟通无果后发起了劳动仲裁。小王主张单位的薪酬保密破坏了“同工同酬”原则,该制度就是不合法的,是无效的,辞退员工就应该赔偿;而单位则表示自己有制定规章制度的权利,薪酬保密协议不违法。

针对小王的主张,我们主要看两点:一是薪酬保密协议的合法性,小王提到薪酬保密违反了同工同酬原则,但实际上,一个单位或者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岗位的工资不可能是所有人完全一样的,因为各自的能力、技能等级、工龄司龄各方面都会有差异。只能看同样的基础条件下,工资有没有差异。

第二,则是看单位有没有权利要求薪酬保密,按照规定,用人单位在合法的基础上,为了方便管理可以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可以与员工在平等自愿的条件下签订相关协议。而单位为了避免同事间的薪酬攀比,为了保障单位信息不外露而要求员工薪酬保密,是合情合理的。

也就是说,单位与员工签订的薪酬保密协议或者单位的薪酬保密制度都是合法的,员工应该自觉遵守,如果有违反条例的行为,单位有权做出处理。由于员工是因为违规被辞退,因此该辞退也是无偿的。

2019违反员工保密协议有什么后果?

对于违反保密协议造成严重后果的当事人,我国刑法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第二百一十九条 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 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2. 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

3. 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明知或者应知前款所列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的,以侵犯商业秘密论。本条所称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本条所称权利人,是指商业秘密的所有人和经商业秘密所有人许可的商业秘密使用人。

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签订保密协议,约定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劳动者承担保守相关商业秘密、知识产权以及竞业限制的义务,用人单位按月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约定的,应当按约定支付违约金。

哪些岗位需要签订保密协议呢?

单位可以与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特定员工签订含有保密条款的劳动合同。 其他员工不得签订保密协议。

与保密协议相关的《劳动合同法》条文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第二十五条 除本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一般来说,与企业签订保密合同的员工包括:

1.高级研究开发人员、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他们或者掌握着企业的核心技术,或者担任企业的主要管理工作,掌握着企业的重要经营信息,他们是签订保密协议的主要对象。

2.一般技术支持人员和关键岗位的技术工人;他们虽然不是最主要的人员,但是也有可能接触到企业的核心技术,也有必要与他们签订保密协议。

3.市场计划、销售人员;他们是经营决策的实施者,了解企业的营销计划、客户名单,因此企业也会与他们签订保密协议。

4.财会人员、秘书人员、保安人员等。他们都有可能由于岗位的原因了解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如果不与他们签订保密协议,他们很可能有意或无意的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

来源:法律智囊团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12-01 05:22
下一篇 2023-12-01 05: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