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70年——1953

“一五”开局

1952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于1953年转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由周恩来、陈云主持制定的“一五”计划,历时4年,五易其稿,体现了“量力而行”的方针,符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一五”计划重点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1953年有两件大事发生:一是斯大林逝世,3月5日晚上9时50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斯大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二是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探索计划经济发展道路。

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3月16日至17日,鹤岗矿区工会召开了第六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会议强调,要把基本建设放在首要地位,大力宣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和制订国家计划的重要性,发动群众制订切实可行的先进计划。矿务局局长宋迺金扼要总结了一年来全局建设生产工作情况,并对讨论和制订计划提出了要求。市委副书记杜涛在讲话中强调,在讨论计划工作中,要加强思想领导,统一宣传力量,党团组织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3月18日,市委抽调党群干部25名,分别深入建设、生产各部门,督促协助各单位贯彻矿区工代会决议,发动全体职工讨论国家生产建设计划,把国家生产建设计划变成群众的实际行动。

3月20日,鹤岗市三届团代大会在兴山矿俱乐部召开。会议号召青年团员要站在讨论计划和超额完成计划最前列。

在讨论计划的基础上,鹤岗市党、政、工、团组织联合作出了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活动的决定,号召广大职工以实际行动迎接“五一”劳动节及第七次劳动大会。响应这一号召,全国劳动模范李乐亭给矿区广大工友发出倡议信,希望大家在不同的岗位上展开竞赛,迎接自己的节日——“五一”劳动节。

矿区各单位积极响应号召,在劳动竞赛中争作贡献。南山矿二坑周庆彩采煤班全面突破生产定额,消耗材料显著降低。东山矿的大部分采掘场子都突破了生产定额,掘进总延米超过任务的13%,煤炭产量超过国家计划2941吨,材料消耗也有很大降低。兴安台竖井工程队在苏联专家鲍格莫洛夫的具体指导下,在井下大量出水的恶劣情况下,4月份创出了副井月进30米、主井完成23米的新纪录,质量也达到要求,受到中央燃料工业部、东北煤矿管理局、东北煤矿总工会和松江省委的来电嘉奖。

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鹤岗矿区90%以上的采煤场子大部分实行了机械化,11个坑口实行了自动卡机运输,22个采煤场子朝着正规循环的方向发展。从第三个季度开始,全矿区加强计划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责任制,各坑口编制日计划,班班召开生产会议贯彻计划,按日按月完成计划,效率上升,单位产量增加,回采率达到85%。

10月20日,矿务局提前两个月零11天全面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年的掘进计划。

11月17日,东山矿提前44天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年的任务,总延米到10月底已完成任务的159%,松江省委特致信勉励。

12月19日,鹤岗矿务局提前12天完成国家生产计划,掘进总延米完成140%多。

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婚姻法》

按照中央人民政府要求,1953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宣传贯彻《婚姻法》的群众运动。

2月20日,鹤岗市召开动员干部学习《婚姻法》大会。全市各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的干部共三千多人在主会场和各个收听站听取了会议精神。市委副书记卢泽民在报告中强调,要批判“与我无关”的态度,划清新旧婚姻制度的界限,提高认识,认真地进行这项工作。

3月1日至2日,市首届七次代表会议通过了贯彻婚姻法的决议。

3月12日,《婚姻法》办公室召开全市动员大会。会后,利用电影、戏剧、报纸、图片、标语、黑板报、墙报、广播等各种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婚姻法》。团市委号召全市团员要做执行与贯彻《婚姻法》的模范。

通过宣传贯彻《婚姻法》,群众的认识大大提高了。曾经的童养媳于淑珍在旧社会受尽苦难,翻身后被选为妇女会主任,仍然受丈夫的折磨。由于心里想不开,喝了毒药自杀。虽然没死成,却得了严重的妇女病。《婚姻法》颁布后,她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脑筋终于开窍了,到法院提出离婚。后来,她又和工友郑明贤高高兴兴地结了婚。婚后,两口子啥事都商量着办,快乐地生活着。

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

1953年新年伊始,《新鹤岗报》头版刊发了时任鹤岗矿务局局长宋迺金的《新年献词》。他在“献词”中强调,为了完成艰巨和光荣的任务,“要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培养出近三千名各种技工”;“要继续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特别是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要努力学习业务,提高业务和技术水平”;如果“不积极的学习与进步,我们将无法来建设由最先进的苏联技术所设计的矿井,也无法管理由苏联最先进技术装备起来的矿井”,“这对于我们所有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都是迫切重要的。”

各矿、厂、公司纷纷行动,先后共举办了15个冬季培训学校,有5100多名工人参加培训。各培训单位都成立了培训委员会,在市委直接领导下,分别制订了教学计划。培训学校除了组织学员学知识、学技术,还利用不同形式进行政治教育。如矿建公司培训学校在上“我们伟大的祖国”一课时,组织学员参观“万人坑”,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三道沟培训学校开展互学活动,请工友在大会上回忆旧社会受的苦。三道沟学员李回清说:“想想旧社会咱们的痛苦,真是说不完,今天我们有了学习机会,如果我再不好好学习,那真是对不起共产党和毛主席了。”

业校教师苏一失负责的那个班,学员突破了100人,创了记录。他见工友们学习的热情很高,便和大家说:“你们学会两千字,我拿全月的工资来请客,大家同意不?”“同意!”工友们笑得合不拢嘴。

东方刚露出鱼肚白,三道沟冬训学校就响起起床的铃声。不一会儿,操场上就出现了一排排整齐的队伍,跑步声和“一二三四”雄壮的口号声清脆而有节奏。早饭后的操场上,学员们有的打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气氛十分活跃。学习生活既紧张,又丰富多彩。

为了学好苏联的先进技术,鹤岗矿区成立了业余俄文学校。到1953年时,由最初的1个班增至4个班,学员达到215名,有了固定教室和专聘俄文教员。

1953年11月,新华社发稿报道,鹤岗煤矿吕文平小组、鸡西煤矿贾凤岐小组和北票煤矿蒋玉坤小组,学习苏联先进经验,采用苏联先进的新式采煤法,使生产水平大大提高。

竖起“和平碑”

从1953年起,在鹤岗市人民政府的帮助下,在鹤日侨陆续回国。第一批日侨归国前夕,正值东山矿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起义务劳动,修筑从现在岭北矿大楼所在位置到南翼之间的道路。党、团员们忘我的劳动热情和劳动场面,深深感染了居住在东山大楼里的日侨。日侨们也组织进行义务劳动,在东山矿大楼北侧的荒草地上,修建了一座简易的花园。为了表达中日两国人民要友好、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意愿,他们找了一块三尺多高的花岗石,刻上“和平”二字,竖起一座和平碑。在后来的几十年中,曾先后有几批日本客人故地重游,见此石碑都倍感亲切。他们抚摸石碑,回首往事,热泪盈眶。有的手扶石碑摄影、录像留念。日本小朋友小久保来访回国后,还出版了一本回忆在鹤岗生活的书,书名《和平碑》。书中写道:竖立和平碑,是为了表达对中国的怀念和“和平”意愿,不再卷入战争。不少返回日本的日侨还组织或参加一些反战组织,宣传中日友好,反对战争。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 2023-11-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