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形势下司法所建设,四川巧用标准化与个性化的辩证法

加强新形势下司法所建设,四川巧用标准化与个性化的辩证法

“您好,需要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还是其他服务?”面对来访者,成都市温江区司法局和盛司法所司法助理员王灵笑着询问,“法律相关的服务,我们可以一站式提供。”

日前,省司法厅评选出801个“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和盛司法所是其中之一。这里的公共法律服务,以规范化和个性化结合的方式向群众提供。王灵说,做好标准化管理与个性化服务的辩证法是其中的关键。

司法所是县(市、区)司法局在乡镇(街道)的派出机构。记者从省司法厅了解到,我省拥有全国最多的基层司法所,但硬件设施落后、工作效率不高、服务水平较差曾是普遍状态。为改变这一情况,近年来,我省司法所管理进一步规范、效能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套标准

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作标准体系,明确司法所每项工作、每个步骤的流程、文书、台账及报表都有相应的标准

“只要是这个镇上的人,都找得到这个司法所的。”近日,记者赶到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时,正在广场健身的老人杨致民主动为记者引路。

除了外面显眼的“司法行政”标识,司法所的墙面上还悬挂着图文介绍,职能定位、工作人员、办事流程、联系方式等清晰明了。

“司法所是什么、遇到问题找哪个?这些问题一看就能明白。”杨致民说,现在人们遇事找法,首先想到的就是司法所。

加强新形势下司法所建设,四川巧用标准化与个性化的辩证法

省司法厅基层处处长田亮介绍,司法所是公共法律服务的前沿窗口,需要规范化地提供普惠性服务。在以往,服务的内容、方式及质量评价都欠缺标准规范,“例如排查矛盾纠纷,谁去排查、如何排查、排查后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回答不好,工作就无法规范。”

为此,我省制定了《司法所业务工作规范》《司法所队伍建设规范》《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建设规范》等,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工作标准体系,明确了司法所做什么、怎么做,每项工作、每个步骤的流程、文书、台账及报表都有相应的标准。

王灵介绍,根据省司法厅制定的标准规范,和盛司法所不仅规范了标识、着装和办公设施,并为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等各项工作梳理出了整套工作标准流程,做到人精神、物整洁、事规范。

在苍溪县司法局五龙司法所,所长寇药治向记者展示了记录清晰的社区服刑人员名册、人民调解案卷等。

“每项工作都有台账,这是标准规范的要求之一,便于监督及考核。”寇药治说,省、市、县司法行政系统相关负责人都曾到这里检查指导工作,重点就是通过翻阅台账查找问题,“台账记载的工作是否符合标准,是评价一个司法所工作是否规范的标尺。”

田亮介绍,我省将坚持强化标准,建立省级目标绩效考核体系,推动构建多方评价机制,以考核评价促进司法所规范建设,提升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司法所的满意度。

一种拓展

面对群众各种不同的服务需求,司法所在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的基础上,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几个月前,一场借贷纠纷的“官司”打到了王灵这里,双方债务关系复杂,还涉及股权、产权交易,王灵调解起来感觉力不从心。

“对于这样的个案,光有规范化的服务还不够。”王灵说,在不同的个案中,群众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是不一样的,司法所要在提供规范化服务的基础上,更加精准地提供个性化服务,“就像医生看病一样,既要符合规律,又要对症下药。”

解决上述的借贷纠纷,光靠王灵这位“全科医生”不行,还要请“专科医生”前来会诊。进入调解流程,王灵请来了经常办理经济纠纷案件的律师做帮手,帮助双方理清了关系,达成了和解。

田亮表示,作为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前沿阵地”,司法所需要面对群众各种不同的服务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在标准化、规范化服务的基础上,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所谓个性化服务,田亮介绍,就是在具体案件中根据群众需求,一方面要在司法助理员提供一般的“全科”服务基础上,整合律师等专业力量提供“专科”服务;另一方面要在司法所开展“门诊”服务的基础上,延伸服务职能,提供上门的“急诊”服务。

不久前,宜宾市临港区的王某某和刘某某,就体验了这种上门“急诊”式服务。

世界杯期间,王某某与刘某某在同一个餐馆看球喝酒,一时冲动打了起来,两人被带到了临港公安分局的沙坪派出所。

“我是驻派出所的人民调解员,现在根据派出所委托主持调解。”由司法所派驻派出所的胡安苹接手了这个案子,帮他们进行了有效的调解。

“调解室就设在派出所,不用‘转场’就能解决纠纷。”王某某说,这样方便快捷的处置方式,直接切中了他们的诉求,“大家都是一时冲动,也都认识到了错误,都希望尽快解决。”

沙坪派出所所长张金刚表示,司法所的服务不仅直接便利了群众,还帮公安民警减轻了不少负担,“截至目前,驻所调解室受委托调解治安纠纷案件的调结率达到了95%,一般的民间纠纷调结率则超过97%。”

田亮表示,除了主动参与“公调对接”,我省司法所还广泛参与到“诉调对接”“访调对接”和普治结合等行动中。下一步,全省司法所还要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主动作为,提供更多个性化服务。

一个方向

把司法所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司法行政工作不断向智能化迈进

在达州,司法所各项服务被“搬”到了手机上。“看,系统又‘派单’了!”在达州市达川区司法局石桥司法所,所长乐涛笑着说,自己好比是法律服务“外卖小哥”。

乐涛介绍,在互动性极强的“达州司法”手机客户端上,群众可以像“叫外卖”一样,在手机上找到最近的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机构,直接申请办理简单的法律事务,“客户端后台与12348热线平台、网络平台连通,群众法律服务请求数据实现同一平台汇集、多个平台响应、线上线下联动。”

田亮表示,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实现司法所人民性、开放性及便捷性的目标,有利于个性化地提供服务。要把司法所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司法所工作不断向大数据、智能化迈进。

省级层面,省司法厅开发并部署应用了四川省司法行政工作平台,将全部司法所接入电子政务外网,确保省、市、县、乡四级网络互联互通,健全完善司法所电子档案,实现司法所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工作和数据网上录入维护、业务受理、同步办公办案等功能,全面提升司法所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绵阳市司法局的指挥大厅里,从基层司法所到县市区司法局的工作信息在屏幕上滚动更新,点开任何一个司法所的图标,就能与该所工作人员进行实时通话会商。

绵阳市司法局局长苏杰介绍,在绵阳,大数据、信息化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社区矫正、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三大系统”实现与司法部、司法厅对接。

“各项事务要在网上网下同步办理,按照标准规范全程留痕。”苏杰介绍,这一方面规范了司法所的业务工作,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通过整合、分析,能够及时预判社会矛盾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方向,为个性化服务提供支撑。

省司法厅厅长刘志诚表示,当前我省司法所建设正有序推进,但基数多、底子薄、不平衡等问题仍旧突出。下一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将立足推动国家基层法治建设,加速推进司法所建设,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法治就在身边、正义就在身边、服务就在身边。

编后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前沿阵地。“门难找”“脸难辨”“工作效率低”曾是困扰我省司法所多年的难题。2016年、2017年,我省连续两轮启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瞄准业务用房建设、经费装备保障、干部队伍职级待遇改善等难题,探索创新,攻坚克难。今年的规范化建设向纵深推进,着力推进工作标准体系建设,在标准化的基础上,拓展“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法律服务。这些举措,让群众在司法服务中的获得感明显增强。

服务只有起点,满意没有终点。司法为民是一面镜子,到这面镜子前照一照,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待解的难题还有不少。比如,如何进一步提高司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再如,如何强化职能延伸,进一步发挥法律服务队伍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建强基层司法工作队伍,既要立规矩“治身”,更需强信念“治心”,提高基层司法工作者工作创造性,增强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责任心,努力让群众感受到法律服务的便捷和诉求解决的顺畅,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08-11 16:07
下一篇 2023-08-11 16: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