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夫妻债务司法解释

【案情简介】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客户端查看)

2018年4月22日、同年5月23日,原告胡某先后与被告蔡某签订借款协议二份,协议约定,被告蔡某向原告借款30万元、10万元,总计40万元,借款期限分别为2018年4月22日至2018年5月21日、2018年5月23日至2018年6月22日,二份协议均对借款利息作出了约定,并对原告为实现债权支出的律师代理费等事项作出了详细约定。上述借款到期后,经原告多次催讨,被告至今未还,已经损害了原告的正当权益。另查,被告蔡某与被告汤某系夫妻关系,上述债务发生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且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及经营活动,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应由二被告共同承担还款义务。

张敬辉律师13261996547 北京隽永律师事务所

【代理意见】

律师作为汤某的代理人认为:

答辩人对被告蔡某借款不知情,借款是否真实发生其无法确认,即使借款真实存在也应当认定为被告蔡某的个人债务。另外,二被告夫妻关系不和,已于2018年6月6日离婚。离婚前,二被告共同所有的商品房出售,房屋相应的银行贷款通过买家支付的首付款已经还清。房屋出售的尾款,二被告进行了分割,因为二被告婚生子随答辩人共同生活,故答辩人取得的售房款稍多一点。原告主张借款系二被告夫妻共同债务,因借款数额较大,应当由原告举证证明借款系二被告共同意思表示或用于二被告共同生活、共同经营,原告无法举证的,应当驳回原告的该项诉请。

【判决结果】

被告汤某不对被告蔡某的债务承担共同还款责任。

【裁判文书】

本院经审理,查明本案事实如下:2018年4月22日,原告与被告蔡某及案外人谭某签订借款协议一份,约定被告蔡某向原告借款30万元,借款期限自2018年4月22日至2018年5月21日;借款期间利率为月利率3%,利息在借款之日每月对应日前支付;借款人承诺按期归还借款利息及本金,任何一期本息逾期支付的,出借人有权解除协议并要求借款人归还全部借款本息,如逾期还款按照借款本金的20%借款人承担违约金,并按借款期间利率支付利息,借款人承担诉讼费、律师代理费用等;谭某自愿为蔡某的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同日,被告蔡某出具借款借据一份给原告,记载借到原告现金30万元。该笔借款实际上由原告指示案外人朱某通过银行转账的形式于2018年4月23日转账给被告蔡某。2018年5月23日,原告与被告蔡某及案外人谭某另签订借款合同一份,约定被告蔡某向原告借款10万元,借款期限自2018年5月23日至2018年6月22日止;双方约定借款利息按借款期间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计付,借款人未按期还款,承担违约金按未还款额的20%计算;合同签订之后该笔借款现金10万元整,借款人已经收到,借款人不另写收据;谭某为被告蔡某的借款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该笔借款,原告称系以现金方式直接交付被告蔡某。

另査明,二被告于2009年4月1日至2018年6月6日之间系夫妻关系。二被告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二被告于2018年4月至5月间将共同所有的上述商品房出售,2018年5月2日,被告汤某收到购房人支付的购房款50万元,同日二被告共同所有的上述商品房相应抵押贷款还清(包括装修贷款15万元及购房贷款38万元)。

【以案释法】夫妻债务司法解释

本院认为,依法成立的借款关系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还本付息。本案中,被告蔡某向原告借款40万元的事实、由原告提交的借款协议、借款合同、收款收据、银行转账记录及第三人的说明足以证实,故被告蔡某应当按照与原告的约定进行还款。现在二笔借款均已经到期,原告有权主张被告还款。对于第一笔借款30万元,借贷双方约定借款期限内利息按月利率3%计算,借款期满后除支付违约金外仍按月利率3%支付利息,故原告主张被告蔡某按月利率2%支付借款期限内利息及逾期利息,不违反法律规定及双方约定,本院予以支持,但是根据银行转账记录,原告交付该笔借款的实际日期为2018年4月23日,故该笔借款应当自2018年4月23日起计算利息。对于第二笔借款10万元,借贷双方约定的利息为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计算故被告蔡某应当自2018年5月23日起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支付原告利息。原告主张被告蔡某支付律师代理费,但是未提交律师代理费发票原件,该笔律师代理费原告是否实际支付,本院无法查明,故本院对原告主张律师代理费的诉请,不子支持.关于原告要求被告汤某承担共同还款责任的诉请,本院认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夫妻一方在婚烟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本案中,被告蔡某向原告借款数额较大,原告主张系用于二被告夫妻共同生活,但对于第一笔30万元的借款,原告未能提交任何证据证明被告蔡某的借款用途,第二笔10万元的借款,即使能够通过微信聊天记录证明被告蔡某以还房屋贷款为由向原告借款,但是通过被告汤某提交的银行还贷记录能够证明被告蔡某向原告借款时,二被告共有的商品房贷款已经还清,也即被告蔡某所称的还款用途是虚假的,该笔借款没有用于二被告共同生活。至于原告诉称的,二被告假借离婚转移财产,首先原告未能提供证据证实,其次即使存在该事实,也不能据此认定借款系夫妻共同债务。综上,对原告要求被告汤某承担共同还款责任的诉请,本院无法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百零五条、第二百零六条、第二百零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第一百四十四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蔡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归还原告胡某借款40万元并支付原告相应利息(利息的计算为:30万元借款自2018年4月23日起按月利率2%计算至该笔借款本息还清之日止10万借款自2018年5月23日起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计算至该笔借款本息还清之日止);

二、驳回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例评析】

夫妻债务司法解释并未界定何谓日常生活,司法实践亦难以确定严格的判断标准。即使债务数额超出了家庭日常生活所需,也存在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可能。因此,如何认定一方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问题成为审理该类案件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虽以个人名义大额借款,但判定是否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或用于夫妻共同生活,需具体分析。应综合适用婚姻法第十七条、第四十一条及相关司法解释,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平衡债权人、举债人及举债人配偶的合法权益,准确界定夫妻共同生活内涵,公平处理纠纷。理由如下:

1.夫妻之间具有家庭日常生活事务代理权。

一般认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是指通常情况下必要的家庭日常消费支出,包括衣食消费、日用品购买、子女教育支出等,家庭日常生活需要的内涵和外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既有人格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家庭共益的特点。日常家事代理制度已在现代婚姻关系处理案件中被广泛承认,即夫或妻互为各自代理人,夫妻可以代表另一方对家庭财产或其他日常生活事务进行处理。婚姻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夫妻对共有的财产有平等处理权”就肯定了夫妻在婚姻关系中享有对对方的代理权,既可以行使积极的处分共有财产的权利,也可以行使消极的为家庭日常生活目的向外借款的权利。

2.认定夫妻共同债务应审查借贷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夫妻一方在从事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中所负债务或虚构的债务,第三人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的借贷行为首先应当是合法的,其次数额应当合理,如果有证据证明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才可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如案例所示,如果借款的目的是为了公司运转,数额相对合理且确实投入公司运营,系因正常的经营活动所负,债权人亦能够对以上事实举证,则需进一步审查公司经营收入的支配情况和用途,而不能简单认定该笔借款系个人债务。

3.举债人配偶是否因借贷而享受利益是判断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重要标准。

公平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旨在合理确定各方权利义务以平衡各方利益,权利义务相一致是公平原则的重要体现。在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中,如果举债人配偶分享了因举债带来的利益,就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即承担与举债一方共同还款的责任。本案中,蔡某的借款并未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汤某未享受利益,则对该债务汤某不应承担偿还责任。原告胡某主张用于还贷,但汤某举证证明还贷资金的来源并未来源于借贷,故不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结语和建议】

在平衡各方利益并充分考虑举证能力大小的前提下,夫妻债务司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债权人的举证责任,并督促其出借款项时对借款人身份以及借款用途尽审查义务。就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纠纷中举证责任的分配来说,如果一方所举债务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债权人须对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承担举证责任。涉及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案件,包括一般的民间借贷纠纷和家事纠纷两个方面,法律关系更为复杂,应谨慎处理。在审理该类案件时,不仅需要注重弘扬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互相扶持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也要维护好正常的民间借贷秩序,服务经济发展。根据借款用途和目的综合判断,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平衡债权人与举债人配偶的利益,既要防止债权人与夫妻一方串通虚构债务损害另一方利益,又要防止夫妻双方为了逃避债务借离婚名义损害债权人利益的现象发生。

相关法律知识:

什么是合同的法定解除

1、合同的法定解除是指已经依法成立而且生效的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某种情形,如果继续履行合同,将使一方当事人付出代价或遭受重大损失,因此规定这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经过解除后不再具有法律效力,使合同向将来终止法律效力或自始就不具有法律效力。

2、其特点在于:由法律直接规定解除的条件,当此种条件具备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换言之,法律规定了在何种情况下当事人享有法定的解除权,通过行使解除权,可以导致合同的解除。

3、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是不同的,其区别在于法定解除权是一种形成权,一方当事人享有仅凭法定事由作出的意思表示即可使当事人双方间现成的法律关系消灭的权利,其行使无须征得对方当事人的同意。而约定解除则是通过双方协商或事先约定解除的条件,是一种双方法律行为。

4、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07-20
下一篇 2023-07-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