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单激增,香港保险真那么香吗?各种风险需要小心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燕东海 环球时报记者 杨沙沙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叶宛】赴港投保浪潮再起,保费猛增。香港保险业监管局近日公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保险业临时统计数字,期内毛保费总额达到1472亿港元,相较去年同期下跌7%。与此同时,2023年一季度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水准回升至96亿港元,同比增长2686.4%,约占个人业务总额的20.5%。香港保险业监管局认为,跨境人流恢复正常释放了压抑多时的需求,加上去年同期基数较低,造成数据爆发。那么,不断升温的香港保险真的有那么香吗?

“意料之中的事情”

多名香港保险经纪人表示,今年2月内地与港澳“通关”正常化以来,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内地客户咨询和投保,但升幅尚在预料之中,且未超过疫情前同期水平。他们认为,想要通过购买香港保险实现资产保值的内地客户增多,是今年第一季度内地赴港访客的新单保费同比上升的重要原因。

保单激增,香港保险真那么香吗?各种风险需要小心

在香港从事保险经纪的H女士称,过去3年来,由于疫情阻碍人员往来,香港保险行业客户大量流失。H女士认为,新单保费同比增长2686.4%这个数据并没有太大意义,“过去3年,因为客户过不来,签不了合同,香港保险行业内地访客新造业务基数很低,几乎为零。所以要比,至少也要跟2019年同期比。”根据香港保监局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为2019年第一季度的75%,尚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另外,内地访客占个人新造业务总额20.5%的比例与2019年同期26.4%的占比也有差距。她说,“如今‘通关’了,内地客户多了起来,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险种以寿险和危疾为主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年初恢复“通关”后,香港各大保险公司纷纷招聘人手,动辄招聘数千人以上,部分保险公司还在地标建筑上打广告。不少保险经纪人选择主动出击,在尖沙咀、广东道这些名店林立的商区主动向客户推销。近期,香港举办的大型会展增多,不少保险代理人在会展举办地附近招揽客户。同时,银行界的人士也透露,近期不少前来开户的旅客,他们开户的目的都与保险投资有关。

H女士称,今年她接待的客户主要是高净值人群和中产家庭,他们所购买的保险以健康保障和理财为主。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内地客户群组购买的保单中约97%是以非整付方式支付(即非一次性支付),终身寿险、危疾及医疗保险分别占已发出保单份额的56%、33%和5%。

在香港保险行业从业近20年的R女士称,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多,内地高净值人群和中产家庭出于投资理财的目的,将目光放在香港保险行业上。“过去一段时间美国硅谷银行爆雷等事件,影响到高净值人群在境外银行存款的信心。对这些人而言,保险理财是刚需。”

R女士说,除了高净值人群外,中产家庭在香港购买理财型保险的情况也逐渐增多。她认为,“疫情后世界经济萎靡,中产家庭的消费意愿有所衰减,购买理财保险对他们来说有强制存款的作用。”

“保险”中有“危险”

不过香港保险依然有一些内地投保人容易忽视的问题,例如,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中国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中国香港地区法律维权诉讼。其次,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果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再者,由于香港保险合同的文字和条款表述与内地行文不大相同,因此内地居民难以对香港保单的内容深入了解,需依赖代理人的讲解。能否依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分析产品利弊,与代理人本身素质有较大关系。

带有分红性质的寿险是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的主要产品,通常香港此类分红保险产品宣传的投资收益率达6%以上。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产品最终的实际收益率可能与其宣传的有出入。

赴港购买资产配置类的保险产品还存在政策风险。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此类投资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交易,不符合外汇管理政策,一旦资金无法顺利出境,就可能无法续保。

梁海明说,香港保险产品多、种类丰富,不少人跟风购买,觉得在香港买保险更有保障。但我国外汇管理局规定,个人每年结售汇不能超过5万美元。赴港买保险,受上述条款限制,如购买金额在5万美元或以下,影响不大。

对于高净值人群的高额保单是通过何种渠道缴纳保费的问题,R女士表示,“作为保险经纪,我们不会为客户提供相关渠道,也没有能力提供相关渠道,客户都是自行解决资金问题。”

曾在香港从事过保险经纪业务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内地客户投保,第一次缴费需要带着钱去香港,后面再交保费就得‘各显神通’了。如果客户能办香港的银行卡,那就直接把钱打到香港银行卡上,保险公司自己划扣。有的中介可以帮忙办银行卡,但需要支付不菲的中介费。有的客户保费金额较小,会找代理人代交。”有内地投保者表示,他在香港的保单是通过代理人转交给保险公司,数额约为一年两万美元左右。但这种方式对于投保人来说,存在很大风险。香港保监局也曾向来自中国内地的潜在的保单持有人发出提醒:直接向保险人支付保费,而不是向保险代理支付;不要参与香港人寿保险在内地的任何销售活动;不要与销售保险的无牌人士接洽。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06-17 15:39
下一篇 2023-06-17 17: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