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春秋】关于王庭筠家族若干问题的探讨(上)

来源:营口春秋

关于王庭筠家族若干问题的探讨(上)

作者 阎海

王庭筠(1151~1202),字子端,号黄华老人,熊岳人,是金朝中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王庭筠在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极为精深的造诣,以王庭筠为代表的熊岳王氏家族,更是人才辈出,是金元时期北方著名的文化世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王庭筠不仅是营口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名人,也是辽金史和东北文学史、书画史上的著名人物。早在民国时期,东北史学巨擘金毓黼先生就已经开始了对王庭筠的研究。时至今日,已有数十篇研究王庭筠及其家族的论文问世,使王庭筠的生平事迹有了较为清晰的脉络。但依然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或存在歧义。近期,笔者承担了《营口文化遗产记忆丛书》之中的《王庭筠及熊岳王氏家族》一书的撰写工作,对王庭筠的相关史料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研究,对上述问题也作了一些探讨。

王庭筠先祖王烈的籍贯问题

王庭筠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家族,其始祖可以追溯到汉末著名文人王烈(141—219)。王烈,字彦方,《后汉书》及《三国志》皆有传,但两书对其籍贯记载不同:《后汉书》称王烈“太原人也”,元好问所撰《王黄华墓碑》亦作“太原祁人”;而《三国志》则写做“平原王烈”。那么,太原和平原哪个是正确的呢?

东汉太原郡,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当时属于北部边塞,经济文化都很落后,更没有出过多少名流大儒,只有一个和王烈同时代的司徒王允(太原祁县人)属于三国名人,如果按照元好问所说王烈是“太原祁人”,那么王烈与王允应是同族,但却没有任何史料提到他俩有任何关联。

东汉平原郡(平原国)治所平原县,即今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王烈交游的好友管宁、邴原、华歆等名士,都生活在这一地区,其中华歆也是平原人,管宁和邴原都是平原东邻的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安丘、临朐东南)人。王烈和他们平时经常一起游学,战乱时又一起渡海到辽东避祸。朱虚县北部就是莱州湾,乘船经庙岛列岛朝发夕至即可抵达辽东半岛南端。事实上,在汉末渡海到辽东避乱的名士中,基本都是山东半岛的,如太史慈,是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而山西到辽东根本就无海可渡,走陆路更是千里迢迢。自古以来只有山东人才可能经常通过海路往来于辽东半岛。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王烈也的确生活在平原郡(平原国)。《三国志·王烈传》记载:“时国主皆亲骖乘適(王)烈私馆,畴谘政令。”所谓“国主”即指汉代的诸侯王。东汉时平原郡是诸侯国,延平元年(106年),封刘胜(与西汉中山靖王同名)为平原王,置平原国。作为诸侯国,平原不设太守,只设平原相,辅助平原王处理政务。东汉初平二年(191年),刘备就曾“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而太原在当时只是郡,不是诸侯国,没有“国主”。可见,王烈是平原人更符合历史事实。太原郡祁县有可能是其祖籍,但更可能是攀附名门。

“太原王氏”是魏晋至隋唐时期名门望族之一,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并列为“七族高门”。太原便成为所有王姓的望出之郡。唐代尤其讲究门第郡望,攀附名门者比比皆是,如河北昌黎为韩姓望郡,于是河阳人韩愈便称“韩昌黎”。就连有鲜卑血统的隋朝和唐朝的皇室也自称为汉人的“弘农杨氏”和“陇西李氏”。

因此,从唐代开始,凡是有点名气的王姓之人,大多自称其祖先出自太原。这不是王庭筠家族自身的问题,而是当时的社会风气使然。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06-13 10:32
下一篇 2023-06-13 10: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