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约70%农民工不能熟练使用普通话

云南约70%农民工不能熟练使用普通话,进城务工后,语言成为他们与他人交流的障碍

语言不通成农民工维权“绊脚石”

提高农民工法律维权意识,正确表达自身诉求,要从普通话培训开始

4月9日,昆明市盘龙区总工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一件农民工工伤案正在审理。

为了证实自己是公司的员工,采石工孙桂应请出了他的三名工友出庭作证。

“证人,请说出你的姓名,出生年月、籍贯和家庭住址。”盘龙区仲裁员张波用标准的普通话向证人唐俊友发问。文山州广南县底圩乡普龙村唐俊友答,“我是唐俊友,和他是工地上做伙计的,在石材厂做工。”

张波连用普通话问了三遍,唐俊友才基本回答清楚。

“你和申请人在一起工作吗?”张波接着问。

“我打炮眼。”唐俊友说。

“你和申请人在一起工作吗?”张波又问。

“我就是打炮眼的。”唐俊友答。

“孙桂应和你一起工作吗?”张波再问。

“我晓不得(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唐俊友被问着急了。显然,唐俊友听不懂普通话,他只能听懂家乡话。

2014年8月10日,孙桂应经人介绍,到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一家石材厂上班,负责石场开采石料的工作,上班的第17天发生意外,膨化剂飞溅进双眼。事发后,他在云南省红十字医院住院治疗1个月,左眼被诊断为重度角结膜碱烧伤,几近失明。

孙桂应要求石材厂赔偿,厂方没有与他签订过劳动合同,不承认和孙桂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拒不赔偿。于是,他申请劳动仲裁。由于被申请人单位在昆明市盘龙区,案件由盘龙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考虑到能更好地维护农民工权益,该案在盘龙区总工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开庭。

“晓不得(不知道)打工还要签订劳动合同,我们都是老乡说工资多少,就去做伙计了。”孙桂应带着浓重的口音说。在仲裁庭上,语言不通成为他和工友们维权的最大障碍。

“70%左右的农民工不能熟练使用普通话,在家乡时,他们说普通话的机会很少,进城务工后,语言障碍使他们不能自如地与周围人沟通,影响了与雇主和同事及其他群体之间的交流,交际范围通常只限于同乡之间。”云南省爱国律师楼劳动维权中心律师刘爱国说。调查显示,只有5.8%的农民工和“本地城里人”交往,在城市里遇到困难或者是经济上遇到麻烦时,首先想到去寻求的和首先能够得到帮助的,仍然是农民工群体。有的农民工坦言,他们不愿开口说话,觉得很自卑,怕自己的方言与蹩脚的普通话受到城里人的歧视。

刘爱国认为,更严重的是,语言成为农民工维权的障碍。由于交流困难,很多农民工只能依靠熟人介绍工作,只能从事工作环境封闭、条件较差的工作,工作中与人沟通的能力较弱。有的农民工甚至只能通过他人帮助才能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要求。

“语言不通成为制约云南农民工劳动维权最大的‘绊脚石’。”盘龙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许永春说,“要提高农民工法律维权意识,要从农民工普通话培训开始,使受训后的农民工具备初步的普通话听、说能力,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诉求,为自己依法维权。”

据了解,目前,昆明市盘龙区每年有400多件劳动仲裁案,90%是农民工维权案件,之前鉴于工会没有仲裁权,会到人社部门申请劳动仲裁,现在工会有了这个派出仲裁庭就方便多了,农民工维权需要仲裁,仲裁委视情况就可以安排开庭。(黄榆)

(责编:刘桥娜)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4-04-27 15:29
下一篇 2024-04-27 15: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