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提篮桥监狱提前3天解放④:敲锣打鼓,迎送“犯人”出狱门

上海解放|提篮桥监狱提前3天解放④:敲锣打鼓,迎送“犯人”出狱门

1949年5月31日,《解放日报》刊发《军管会接收伪上海监狱,被迫害的“政治犯”当即获释恢复自由》和《受难的兄弟自由了》两篇报道。这是上海解放以后,新闻单位对上海监狱系统的首次报道。

1949年5月27日,上海全境解放。次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上海市委和军事管制委员会的领导,对尚未释放出狱的同志十分关心。在陈毅指示下,刘长胜指定上海市委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张祺负责办理,张承宗通知“警委”系统的联络员苗雁群陪同张褀一起去监狱。5月28日上午,上海军管会法院接管处第三组——监狱接管组,在接收专员毛荣光、王正福的率领下进驻提篮桥,正式宣布接管监狱。接收人员中还有一位原监狱地下党唯一的女党员,后去了苏北革命根据地,目前仍然健在的张仪明同志。王慕曾交出了监狱的犯人名册及完整的档案等。随即,监狱成立了“接收专员办公室”,作为全监狱的临时领导机构(当年9月21日,上海市人民法院监狱正式挂牌成立)。

5月29日上午,监狱里召开了“慰问与欢送政治犯恢复自由大会”,张祺、上海市军管会法院接收处副处长叶炎芳及毛荣光等人与会并讲话,王中一则代表45位出狱同志发言。张褀带来全国工人慰问金300块银元,每人分发6块。大会结東,午饭后又理发洗澡。下午2时左右,王中一等45人举着用自己的被单和席子制作的写着“跟共产党走”的横幅和旗帜,列队步行走出监狱大门,与等候在外的各界群众和亲属相会。在一片欢呼声和口号声中,他们与欢迎代表及亲友,分乘七辆大客车到市区游行,至静安寺结束。上海有家的各自回家,上海无家的由组织临时安排,在西藏路一家旅馆住宿。两天后,农工民主党的许士林等五位同志接上组织关系后,第二批出狱,监狱当天也组织了慰问和欢送大会。

1949年5月31日,新创刊的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刊发了《军管会接收伪上海监狱,被迫害的“政治犯”当即获释恢复自由》和《受难的兄弟自由了》两篇报道。这是上海解放以后,新闻单位对上海监狱系统的首次报道。

上海解放|提篮桥监狱提前3天解放④:敲锣打鼓,迎送“犯人”出狱门

1949年5月31日的《解放日报》。

数天以后,张祺向市委汇报迎接被捕同志出狱工作的情况。上海市军管会主任、市长陈毅认为,此项工作有重大政治意义,他强调:“这些同志都是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进监牢的,现在我们把他们解放出来,不能这样无声无息、默默无闻,对这件事要好好做文章,搞得有声有色、热热闹闹。”

于是,张褀等人又把出狱的大部分同志找回来,重新在提篮桥监狱集合。组织上海各界人土代表,在监狱大门口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当时正值苏联电影代表团访问上海,他们现场拍摄了这些历史场景。后来这些珍贵的内容,被编入新中国第一部历史纪录片《解放了的新中国》。

50名革命同志出狱后,不少人在党政机关及工厂企业担任重要工作。旧提篮桥代理典狱长王慕曾,解放初期被上海政法机关留用,担任市人民法院公设辩护人(律师),并在市中心的泰兴路分配到住房。旧提篮桥监狱卫生科科长赵伯勋回原籍行医。原监狱地下党支部书记赵英盛后在监狱系统及上海冶金有色金属公司工作,曾任科长等职,1963年积劳成疾,因病去世,后批准为革命烈士。

解放前夕提篮桥监狱惊心动魄的斗争,多年前曾记录在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与上海市劳改局党委合作编写的纪实文学《升腾的地火》中;作家树棻并以此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活着与死去的人们》,后被上海电视台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狱中曙光》。

来源:《上海滩》杂志、《解放日报》等综合

编辑:付鑫鑫 实习生:罗娜

责任编辑:王星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4-03-18 01:42
下一篇 2024-03-18 02: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