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挂靠不“靠谱” “躺赚”违法风险高

为提升行业技术水平,规范行业管理,政府根据各类各等级职业资质证书人数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项目工程招投标、建设及监理审计等环节实行“门槛准入”。这项严格的市场监管制度却在实际中走样。近日,长沙市民吴先生向《民生追问》栏目爆料,有机构每年花3万元“挂靠”自己的资质证件。这让他大吃一惊,原本是作为行业认证的准入证书,竟然可以成为获取“额外收入”的渠道?

挂个证就能白拿工资

2023年6月,吴先生毕业于湖南一家建筑职业学院,作为该类专业毕业条件,他取得了其中“施工员”、“质量员”两张证书。

领到证书后不久,吴先生便接到一名来自湘潭的中介机构的电话。“对方表示可以用证书挂靠兼职赚钱。”吴先生说,当时没有当回事,可是对方承诺可以拿到每年数万元的兼职费用,他有点动心。按照对方所说的,吴先生把自己的证书拍了照片发过去,并把自己的简历也发了一份过去。

一周后,中介机构来电,声称一家市政施工企业确定要签他,每年3万元。为了尽快完成证书挂靠,吴先生需要通过中介机构缴纳3500元的人才入库费用,在网上进行注册即可完成入库,这样才能签订合同,到时候签合同时需要携带本人的学历证明、身份证和资格证书等材料,可以面签,也可以网签。

“只是挂个名字,不用上班,一年就能从公司里拿到几万块?”吴先生表示怀疑。

中介机构表示,在不少特定行业都有这种情况,如建造工程类的“建造师资格证”、“注册结构工程师证”等,是否拥有持证员工直接关系到一家建筑企业能否达到一定级别的工程申请资质。即便是一间小小的药房,也要有专业药师挂靠才能合法售卖处方药。

“这些证照本用于证明企业人才资质,让普通人放心的‘官方认证’,可这样一来,谁知道究竟企业有没有这样的能力?持证的人不需要上班,是不是也说明这些证本就‘没有必要’?”吴先生说。

“挂证”需求大成灰色“产业”

有资质的特殊技能人才稀缺,不少中小企业常为资质问题犯愁,于是不惜重金租证。

一位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不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应取得相应执业资格证书,而取得证书须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这使许多经验丰富、操作能力强的技术人员无法拿到相应资质,而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顺利取得资格。“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与资质认定要求存在差距,因此产生证书挂靠,甚至形成了灰色产业链。”

“资质代办”、“建造师证挂靠”……只要在网络上输入这些关键词,就会跳出无数网站。为满足这些证件的市场需求,甚至有专门的中介公司。律师证、会计师证等都可以挂靠,价格也不同。

在一家规模较大的中介网站里,记者在企业“急需证书”栏目中看到:某地基基础公司需要“岩土工程师”证,某水利水土保持管理站需要“给排水工程师”证,某工程造价咨询公司需要“造价工程师”证,某建筑工程公司需要“一级建筑师”证,某建筑安装公司需要“电气工程师”证。

记者以企业需要一级建造师证为由,联系长沙一家办理挂靠的咨询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是纯挂证申报或维护资质,价格在每年1.5万元至1.8万元不等;如果要投标挂项目,费用则需要根据具体项目来谈,若需要持证者到现场的话,还得支付出场费、误工费等。

业内人士介绍,利用“挂证”赚外快在业内早已不是新鲜事,在建筑、环保、水利等领域尤为常见。一方面,建筑、环保企业在申报相应资质或参与工程项目投标时,均要求企业拥有数量不等的相关持证员工,或安排有相应职业资格证员工负责项目实施;另一方面,建造师、环评师考试通过难度大,全国范围内持证人数有限。

证书挂靠风险大

证书挂靠,“躺赚”劳务费就真的没风险?

其实对于持证者而言,“挂靠”未必是一项“靠谱”的选择,本身考证难度不小,不少考生要花费两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考试,最终取得证书绝非易事。长沙国晖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成表示,虽然挂靠能够“白拿钱”,但风险同样存在。“万一被查到‘挂靠’,资格就肯定被取消了,而且在建筑公司挂靠,需要在工程项目文件上签字,换言之,万一工程出了问题,就要承担法律责任,甚至可能坐牢。

按照《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格证书、注册证书和执业印章,都是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如果相关部门进行清查,持证者面临行政处罚,证件会被注销。一旦挂靠的项目因为设计原因导致事故,持证者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所以很多持证人不在挂靠单位上班时,只挂证,不挂章,以防止被人冒充签字盖章。

周成介绍,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资质证书是从事某种职业所应具备的条件和身份证明,由国家特定部门针对对特定人员发放。证书挂靠行为是不合法的,此行为本质上属于名义借用,而非真正在职,名不符实。

面对证书挂靠这一顽疾,人社部早在2017年就印发了《关于集中治理职业资格证书挂靠行为的通知》,部署打击住建、环评、药品流通、专利代理、消防等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挂靠问题。

近年来,相关主管部门打击防范举措逐步升级,且随着社保、职称、职业资格证件等数据库的联网进程加快,整治“挂证”行为颇有成效。

监管:加大各方违规成本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持续开展打击证书挂靠行动,不少地方通过撤销证书等手段打击挂证行为,这虽可以有效抑制“挂证”势头,但“挂证”现象依然难以绝迹。

如何打破证书挂靠“躺赚”?周成认为,一方面企业要以证书补贴、考试培训等形式支持员工考取证件,通过增加持证者变相稀释证书含金量,以抑制持证人“吃空饷”冲动。此外,还要及时修补“挂证”漏洞,比如尽快实现全国社保联网,防止持证人异地挂靠证件,同时通过社保和银行流水对比、人事档案核查等手段判别劳动关系存续情况,以确保监管层面落实“人证合一”。

周成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企业或单位所提供的各种证书的审查力度,加大企业违规成本,严厉处罚个人、中介“出租”证书行为等,以遏制这一违法违规的灰色利益链。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4-02-07
下一篇 2024-02-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