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律师这个职业,到底赚不赚钱?

在现代社会,有这么几个体面且高收入的学霸职业:医生、建筑设计师i、律师、金融、IT。

这些职业的共同点,就是有超高的学历门槛——211入门,985标配。甚至医生和建筑师本科,不少专业还是特殊的五年制。

其中,医生、银行系统是个高确定性的行业,进了国有银行系统、公立医院的话,稳定性和公务员差不多。而且是个年资越长,可预期收入越高的行业。

而建筑设计师、律师、IT特别市场化——

入行薪资很低、3-5年内比较容易达到一个中产收入水平,塔尖的天花板很高。

但是,他们所在的机构,都不提供长期稳定的保障。

属于高学历、35岁之前较高确定性,但很难跨越阶层,到一定阶段之后自求多福的专业。

同样的学霸,同样的名校毕业,不同的专业选择,毕业五年之后,结局不同。

今天聊一聊律师这个行业。

学法律的同学,毕业后通常会有这几种职业相关的选择:

进企业当法务、进入政府机关、进律所。

当然,通过司法考试的、第一学历的小伙伴,首选是进入律所,当一名实习律师。

从通过司法考试的那一瞬间起,这位小朋友的起薪,大概率会从两千多起步。

是的,我没说错,通过司法考试前三年的小伙伴,收入比普通专业本科毕业的小伙伴起薪更低。

然后,就是三年向自己合伙人师傅打杂的生涯——收入低下、工作强度高、怀疑人生。

一大半的小朋友没办法从高考的天之骄子、学校的明星院系到毕业前三年的温饱不能自理且工作时间超长的大转折中快速完成心理建设,会在进入律所的前三年中的某一天,放弃这个行业。

剩下的小伙伴,在三年里积累了一定的案例、能够独立服务客户,成为一名合格的普通律师。一小部分天赋特别好的小朋友,在前三年绩效出色、运气特别好,能得到一些优秀企业的信任,提前升值。

而普通律师在五年这个关口,有很大的概率,能够成为一个律所的一般合伙人。

成为合伙人的律师,就得自力更生。

因为,原来是他的合伙人给他发工资,而现在,他必须为自己把工资挣出来。这还没完,他还得向律所缴纳管理费,向下,为自己的助理律师发工资。

然后就是常规的高级合伙人、自己创业开办律所的路子。

在更高级的剧本里,还有两个路径——

创业,比如创办一家法律相关的IT公司。进入更大的企业,成为分管法律的副总裁之类的职位。进入政府机关,成为体制内的专业人才。

那么,一位通过司法考试的律所律师,进入职场五年后年收入大概是多少呢?

地方所,大约是20-30多万之间。

前提是,能熬过三年地狱期,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律师甚至是合伙人。普通的律所,人均产值,大约是30-50万左右,略高于影视、广告、装修设计公司;和建筑设计院基本持平。

那在厦门,一位律所的合伙人,能获得多少经营利润呢?

首先,厦门很难遇到惊天大案——比如完整的IPO项目、大宗并购等。这类案子干一票收入直接上天。

其次,厦门的大企业通常都有自己的法务团队,要么经历过IPO,和顶级的红圈所、宇宙所有一起扛过枪的战斗友谊。

而闽南的大家族婚姻关系又相对稳固,所以厦门本地律所,大多服务于中腰部企业和高级中产家庭。

这类企业和家庭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但服务的标的通常都不大。

所以,据说,厦门的律所合伙人单元,几乎没有10个人以上的团队。

也就是说,一个合伙人单元的年收入,大概率做不过500万。

我说的是正经的服务、诉讼收入,有一些不良资产等编外收入,很难被统计,能涉及到这类业务并做出规模的律师,应该也是为数不多。

至于国内天花板的律师,比如头部企业御用、常年在IPO收并购一线、或顶级富豪的家族法律顾问团,收入门类多且服务标的金额大,收入还是相当可观。

建筑师、金融、IT等行业也一样——大部分这种高知行业的学历价值,属于“优秀的绵羊”。

曾经天之骄子、工作体面光鲜、大概率温饱不愁生活不太窘迫,但难以离开羊群生态。

律师职业生涯后半期,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一方面,是企业、企业家、以及司法机关等信任资源。

现实中绝大多数律师,和影视作品里的“精英律师”、柯南福尔摩斯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

律师行业说到底,是个服务行业。服务业就得看业主、资源平台的背书价值。

提升律师收入有两类模型:

第一类:提升单位时间产值提升服务客户的层级提升个人的行业知名度

第二类:提升团队规模与服务半径,用更多人的单位时间,来创造收入。

以上,是我对律师行业的元素整理。

评论区、或抖音私信,老郑期待您的指导。

在厦门,律师这个职业,到底赚不赚钱?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4-01-05 21:48
下一篇 2024-01-05 22: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