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专注执行,一个小而专律所的逆流之路

编者荐语:

本文为亚哲采访我所曾文庭主任后撰写的文章。

通过此文,您可以全面了解到泽执所的发展、成长历程,以及当下面对疫情和竞争的双重考验,泽执团队的应对与选择。

以下文章来源于哲响 ,作者亚哲

作 者|亚 哲 (微信ID:ask12340) 来 源|哲 响 (微信公众号)

规模化浪潮席卷法律行业之际,不少律所走上了扩张发展之路,但也有少数律所成为了“逆流而上者”,他们并不热衷于扩张,更倾向于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垂直耕耘,用有限的精力,做精做深当下的业务。

有趣的是,在不断的执着坚守下,也有律所在这条“逆势”之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专注疑难执行”的江苏泽执律师事务所就是其中之一。

我与泽执的掌门人曾主任是多年好友,也经常探讨律师行业的感受与思考。特别是这两年,“小而专”发展的律所似乎成为了时代的宠儿,被越来越多的行业人推崇。

但往往“奉上神坛”的事情,都会失真。以公司制为核心的精益化律所建设更是如此,多数会失败,少数会成功。这之中的“舍与得”、“血与泪”似乎只有真正经历的人,才能说得清、道得明。

还是老规矩,今天将江苏泽执律师事务所成功背后的真相,以及曾文庭主任对机会、品牌、团队的思考,分享给大家,希望有启发。

以下内容由曾文庭主任谈话实录整理~

一、专业的背后,是长期积累

2019年,我和7位伙伴一同成立了江苏泽执律师事务所,全国首家只做执行业务的专业型律所。不少朋友好奇,为什么我会选择执行,这个在当初十分小众的领域?现在回头看来,有形势所趋,有机遇所致,最重要的还是有专业积累。

只专注执行,一个小而专律所的逆流之路

1. 什么样的形势?

在无锡,要想成为顶尖的头部律师,没有强资源支撑往往很难实现。不巧的是,我和当时的团队伙伴就是那群没有资源的人,要想从一众“万金油”律师中脱颖而出,就要找到一条市场驱动道路,用强劲的专业杀出重围。

而在当时,执行固然冷门,但需求十分旺盛,可谓是一片蓝海。对于律师来说,因为执行难、过程复杂、需要长期投入,所以少有人关注;但对于当事人来说,执行的需求永远存在,甚至有时是痛点需求。

可以说,形势所趋让我们决定入局执行,也正因这一决定,让我们在后期享受了极大的机遇红利。

2. 什么样的机遇?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我“第一桶金”的故事,没错,我首个执行案子就是从裁判文书网中淘到的。

个人习惯使然,我在浏览裁判文书网、企信宝等平台时,会习惯性查阅所有页面信息以及子栏目,又或许真就是运气所致,让我碰到了这个终本了8年之久的大标的案件,并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了解决办法,成功帮客户追回了千万款项。

这一次的成功,让我有了深耕执行的勇气和决心。

当然,这只是业务机遇,更重要的是,我遇到了一群愿意与我并肩同行的团队伙伴(后期他们也和我一起创建了泽执)。

要知道,想成功完结一宗执行案件,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的,从前期的数据调研,线索查找,到执行推进,再到最终的执行异议、执行复议,这一系列流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需要进行繁琐的数据筛查及分析,这一切都需要运用团队的力量才能得以实现。

只专注执行,一个小而专律所的逆流之路

所以,我很庆幸,当初遇到了一群愿意与我并肩同行的“战友”,当然,我们也不只有一腔热血,也有拿得出手的专业积累。

3. 什么样的积累?

在成为执行律师之前,我曾在企业做过4年法务,深入了解企业的组织架构、管理方式以及运作模式,这让我对执行案件中的被执行企业有了基础了解,更便于推动案件展开;我还在律所做过8年万金油律师,多类型案件的处理经验让我对全行业的了解更多、更广,不论是基础流程还是高阶流程都了熟于心。

2019年,甚至是现在,当别人听说泽执是只做执行的律所都会感到惊讶,当他们深入了解我们的案例、成绩也会觉得惊叹,但这一切的背后都是我们的积累与付出。

二、取胜的关键,在于合力协作

因为只做执行这一种类型的案件,所以从业务可选择范围来看,的确有所缩水,也正因如此,面对日趋激烈的法律服务市场竞争,小而专律所的生存压力也会相应变大。

因此,要想实现持续深耕,就需要在律所组织架构、制度设立、作业形式等方面形成协同合力,尽量在不确定环境中以“稳”制胜。

只专注执行,一个小而专律所的逆流之路

组织架构方面,我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办一体化律所。

为什么?因为执行案件大多十分复杂,疑难杂案众多,办案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人跟进、把控,以确保没有疏漏,否则,很容易出现“一子错,满盘皆落索”的情况。所以,能够形成部门协作的一体化模式成为了我办所的首选。

经过不断地探索、钻研,我从以往办案经历中总结出了一套方法论,并按照各环节、步骤,组建了业务拓展、线索应用、文书制作、执行实施、中控管理、争议解决6个组织部门,实现了部门之间的链条化协作。

只专注执行,一个小而专律所的逆流之路

在这方面,我始终坚信“放权”的力量,我愿意将我探索出的路径教给律所成员,助力他们实现职业价值,这才是我成立律所的意义。现在,很多事情都不用我亲力亲为,下属的伙伴也能顺利推行,这就是一体化组织架构的魅力所在。

制度设立方面,我们在一体化的基础上,实行了计点制薪酬制度。

计点制实际上改变了分配的逻辑,衡量分配的标准不再只是单一的业绩创收,而是综合标准,律师所得也不再是个人即时的案源收益,而是律所利润的二次分配。因此,大家会更在意成本,在意律所利益创收,真正实现“劲往一处使”。

当律所利润到达一定程度后,律所成员的收益也将随之提升并稳定下来,基于信任基础而生的激励体系,将进一步推动成员互相帮扶、彼此拉拽,更有利于团队的团结和凝聚力产生。

当然,在计点制落地过程中,我们也走过不少弯路,甚至出现了吃“大锅饭”的情况,一度引起了律所内部成员的不满。所以,我们一直在根据律所发展情况更新、调整相应制度。

比如,设立案件激励,拿出成功案件律所收入的一定比例激励办案律师;设定最低回款限额,如果无法达到标准,那就无法参与律所利益的二次分配,只能拿到基本工资;放权给部门领头人,让他根据实际情况在部门内部分配点数等。

制度的设立本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不同的发展情况、人员情况,进行不断调整。

作业形式方面,虽然我们打造的是小而专律所,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只专注自身,要想实现律所的长远发展一定不能固步自封,呈现封闭状态。

尤其是大多执行案件都会涉及多地联动处理的情况,所以我们开始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开始与各个地区的本土律所进行合作,争取集团作战,实现资源协作的最大化。

曾经,我们就和XX所一起协作解决了一个案件,他们负责XX地区的执行推动,我们则主要负责安徽区域的执行推动,多方联动,双管齐下,最后顺利完结案件,达成了双赢局面。

当然,在多律所协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打法,比如与XX所的协作,我们就采用了“预付费”的方式进一步推动合作达成,这是在以往的合作过程中少有发生的。但是,只要有益于推动案件进程,做些创新、挑战又有何妨?

这3年来,为了更好地发展执行业务,泽执已经和200多家律所达成了合作关系,对内,泽执是一个紧密结合的组织团体,对外,以泽执为中心,我们形成了一个执行专业的律所网络。

一人行速,众人行远,要真想在执行领域做出成绩,打响品牌,形成组织合力必不可少。

三、竞争的实质,是不断学习

和2016年初入执行领域时不同,如今我国执行市场已经日渐成熟,曾经的小众市场变成了如今的必要领域,随着律师群体、当事人对执行领域的重视日益加深,过去少有竞争的局面如今已不复存在。

我曾在不久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以“执”命名的专业执行团队已经有数十个,全国各大律所也陆续成立了执行法律事务部、执行与保全事务部、执行与不良资产业务部等执行部门,具体从事执行业务的律师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出,保守估计至少有3000人左右。

作为法律人,我很高兴能见证执行领域的成长与崛起,随着执行进入2.0阶段,泽执所面临的竞争也将进一步扩大,这一点毋庸置疑。

其实,在我看来,泽执也算得上是执行专业的“探路者”,这几年,我也在不少媒体平台上发表过执行专业的相关文章,参加过不少活动,分享泽执的创办经验,希望让想要加入执行赛道的律师同仁少走一些弯路。

曾有律师好友问我,如此对外分享泽执模式,你就不怕被模仿、竞争吗?

这方面我可能和旁人的想法有些不同。在我看来,竞争的出现不是坏事,反而是对律所品牌的一种认可,是一种助力律所品牌发展的全新机遇,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竞争是一种变相的肯定。

所有行业内,能被模仿的一定是标杆,一定有其过人之处,如果有初创律所认为泽执模式可行可取,愿意将我们的模式作为发展基础,其实也是对泽执的一种肯定。

这恰好能说明,泽执3年来的品牌沉淀没有白费,对外,让更多同行、客户看到并认可我们,对内,让律所成员也会因自己是泽执人而感到骄傲,变相提升了律所的议价能力。

其二,竞争能够推动律所不断学习、进步。

竞争的产生其实是一种自然的市场规律,再正常不过。对手多了,竞争强了,为了进一步生存,我们会结合市场变化进行革新,通过学习、探索,主动改变自身发展逻辑,用变化应对竞争,所以,竞争也不失为一种推动行业积极、正向发展的措施。

只专注执行,一个小而专律所的逆流之路

当然,随着市场入局者越来越多,要想始终保持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美誉度,就一定要坚守本心,夯实专业。作为小而专律所,我们下一步就是要继续建设人才梯队、提升服务水平。

人才,是行业发展的灵魂,对于执行来说更是如此。案件落地过程中,我们有太多难题、细节需要着重处理,所以我们要更进一步培养专业人才,用案件实战帮助他们在行业里做精做深,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

服务,是决定律所品牌口碑的关键,所以我们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拥抱市场变化,服务好手上的老客户,多做经典案件,积累案例。

和所有行业一样,要想在法律行业做得长做得久,律所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论是资源积累,还是专业实力,律所品牌的呈现需要花心思花时间去学习、去沉淀。

所以,我始终坚信自己要走一条“小而专”的律所发展之路,因为我的精力始终有限,盘子大了,可能会无暇顾及律所发展的方方面面,还是专注当下、专心脚下就好。

写在最后

每当我们看到小而专律所的成功,往往会归因为:

市场的趋势红利,巧妙的品牌动作,人和的团队建设。

但在这些表象原因背后,其实还藏着更深层次的因素:

选择执行业务前,曾主任有过8年的律师沉淀,4年的法务积累;

打响品牌知名度前,泽执做了大量的前期投入,尽管这些投入可能完全没有回报;

紧密配合的团队形成前,创始团队也会反复争执、传统律师也曾摔门离去……

但在泽执成长的路上,这些“看不见的”后者才是真相,如何去看清真相,做出选择,似乎才是梦想真正的指南。

“面对梦想的义无反顾,面对未知的勇于试错,面对竞争的虚心状态。”这是我看到泽执的亮点,也是曾主任最为与众不同的地方。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12-31
下一篇 2023-12-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