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的意义

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然而由于推行三十余年改革,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使得在竞争中自然、经济、文化方面有所欠缺的弱势群体,难以化解社会变革带来的压力而陷入窘境,此背景下,以新《刑事诉讼法》《律师法》《法律援助条例》为标志,法律援助制度在中国逐渐建立起来。

作为一项国家制度,法律援助制度必然对社会产生莫大的影响意义,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司法制度的组成,法律援助制度能够为诉讼当事人提供平等的法律帮助,继而促进司法公正。弱势群体渴望公平正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虽然国家有出台保障平等诉讼的程序法,但因缺乏能力,经济困难,难以维持诉讼所需费用,出现了“有法难依”的困境。法律援助制度则正是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为诉讼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继而能让他们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2.政府部门与司法机关能够为此而矫正执法、司法过程中对弱势群体的不公平,以保障其能够得到平等的诉讼权利。我国《法律援助条例》直言“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法律援助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实施主体是行使国家权力的各级政府。依靠国家力量来保障弱势群体平等地实现法律赋予的权利,使各级政府负有提供法律援助的义务,公民享有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法律援助制度正是基于此目的,在客观上限制了公权力对私权利的过度侵犯与轻视,在公民与国家机关之间建立一个稳固的平衡点同时,也明确了相关部门责任,保障了弱势群体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司法的公正进行提供了可能性,符合法治的根本要求。

3.律师制度在推进法律援助制度发展的同时,也受其反作用。特别是近几年来,公职律师渐渐参与到其中。公职律师是具有国家公务员与律师双重身份的,不能以为社会提供法律援助为由谋求报酬。然而由于专职律师数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难以数量众多的承办法律援助案件,因此,公职律师参与法律援助工作,是具有可行性的。不仅在制度上,还是保障上,国家都已着手这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也因为公职律师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和服务能力。公职律师渐渐参与到法律援助工作来,已成为一种趋势。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有利于逐渐完善和健全律师法律制度。

4,法律援助制度其实也是社会保障制度在法律领域的体现。作为司法救济制度,法律援助为弱势群体或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必要的法律帮助,不断降低门槛、应援尽援、伸张正义,为纠纷的双方去消除纷争、化解矛盾、为他们合法权利提供便捷、迅速、有效的法律支撑和保障,确保每一位公民不受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差别的影响,能够平等地享受到法律的保护,实现家庭邻里和社会的和睦相处,从根本上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和谐。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12-17 00:18
下一篇 2023-12-17 00: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