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银行业劳务派遣用工方式

浅析银行业劳务派遣用工方式

来源丨北大纵横

作者|时昆,北大纵横合伙人

银行不仅是我们国家经济命脉的承载体,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银行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四大银行,已变成六大银行,还有四千多家银行分布在全国各地。银行间与其他企业一样,也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加上外资银行逐步进入中国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银行业对外开放,吸引了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我国银行业的建设当中,有利于夯实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人才基础。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需要较高的薪酬福利来支撑,一定程度上给各家银行的人工成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何降低人工成本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银行业用工数量呈现下降趋势

为了降低人工成本,一些银行开始压缩网点,谨慎新设网点,缩减用工数量。行业用工持续萎缩。201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业用工人数持续减少,在全行业用工中的占比也持续降低,2019年全年用工指数都低于全行业用工指数,作为金融业主力军的银行业存在减员现象。2019年至今,行业用工数量仍是下降趋势。

浅析银行业劳务派遣用工方式

2010-2019年金融业劳务用工总量

浅析银行业劳务派遣用工方式

2010-2019年金融业劳务用工指数

采用劳务派遣,降低人工成本

随着银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很多银行在思考向内部挖潜,降低人工成本。银行由于无法承担太多正式员工的高工资,减少正式用工数量,但是直接导致人手不够,催生了学习国外的社会化用工方式,其中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走上舞台,是众多银行采用的一种常见方式。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帮他们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逐渐兴起并发展壮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日趋成熟。很多银行在一线岗位纷纷采用劳务派遣,在满足自身用工需求的同时节省了在员工招聘、培训阶段的成本,同时规避了人事变更带来的成本与风险,一定程度上为银行业减轻了包袱。

银行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利弊分析

(一)银行采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意义

当今国内各家银行都或多或少有劳务派遣制员工,并且有持续丰富劳务派遣的使用范围的趋势。

面对人工管理成本和使用成本的不断上升,众多银行开始对人工成本进行控制,逐渐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员工。通过劳务派遣机构代理,银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准备合同、订立合同阶段,以及在合同阶段,主导薪酬发放、解雇的工作,可以减少这些工作程序上的成本;最重要的是,很多银行的劳务派遣员工和正式员工收入差距很大,正式员工甚至是劳务派遣员工的几倍,为银行节省了很大一部分人工成本。总之,通过劳务派遣制,银行实现了人工成本的下降,实现了人工成本利益的最大化。

劳务派遣制员工大都分布在银行的一线部门,但并不局限于一线岗位人员。银行里的劳务派遣员工主要的岗位有:大堂经理、柜员、客服专员、内勤保障、理财经理、客户经理等岗位,或在远程授权中心、事后监督中心、清算中心的一些岗位。这些岗位的员工大都直接面对客户,他们的工作态度、能力与银行的形象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由此可见,劳务派遣员工的质量与银行的业绩息息相关,而且对银行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

(二)银行采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中出现问题

一是银行业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员工,却忽视了规范化经营。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现实不难发现,银行业的劳务派遣员工是从事什么工作,符合这“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吗?通常情况下,劳务派遣的工作时间是不超过半年,一旦超过则只能是合同用工,而且,对用人单位的劳务派遣工比例明确,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总员工人数10%,但现实中,很多银行劳务派遣员工已经远远超过这一比例要求。如果国家劳动部门严格实施劳动监察,很多银行已经触犯国家法律法规,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有很大的管理风险。银行业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如何防范劳动用工的法律风险,依法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是摆在银行高层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是银行劳务派遣员工与正式员工待遇差别明显。银行内部对待派遣员工和正式员工,在工资待遇上缺乏相对的公平性。在同样的岗位,付出同样的劳动,薪酬待遇却不一样,国家虽然明确规定了“同工同酬”的工资原则,但现实中,很多银行让“同工同酬”成了一句空话。这就会导致派遣员工不管怎么努力工作,拿到的薪水依然很低。导致员工产生消极怠工的心理,进而影响工作的状态和工作的效率,长期来看,必将影响银行的形象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是劳务派遣员工的保障机制不健全。被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参与民主管理、参加工会组织等权利未得到落实和保障,同工不同酬、不同保障待遇的问题明显,使一些被派遣员工对企银行缺乏归属感;加班工资得不到支付是普遍现象,经常加班,但是很难得到加班工资;派遣也员工没有职业发展前景,他们在银行一般是没有职业前途的,也很难“转正”。

四是员工需求持续变化导致队伍不稳定。根据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派遣员工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而很多银行鉴于用工性质,很少去关注和引导。银行派遣员工一开始还有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随着对工作愈加熟悉,工作能力的提高,他们的需求也不断提高,银行却很少注意他们需求的变化,造成派遣制员工很难有归属感。较大的心理落差使大量被派遣员工离职,银行员工流动性加大、资源浪费等问题不减反增。

积极应对行业挑战,规范、稳健发展

(一)内部挖潜,提高员工素质

面对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每一家银行要健康发展,就要夯实管理层,向内部挖潜,向外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拓展更大的服务市场。“打铁还需自身硬”。每一银行企业需要从长计议,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树立强大的品牌,才能在市场大潮中勇立潮头。

(二)规范用工,严控风险

作为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银行业,依法经营是发展之本。规范用工也是长久之计。为了有效解决劳务派遣中的各种问题,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相关法规管理体系。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这些法规明确了劳务派遣的适用工作规范、以及劳务派遣的相关权益,因此劳务派遣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实关键是规范执行问题,法律监督是否到位问题。每家银行要认识到合法合规不仅仅要表现在业务上,还要体现在用工制度上。随着员工对国家法律法规意识增强,维权意识提高,出现劳动仲裁的风险几率越来越大。从每一家银行来看,只有主动遵纪守法,才能控制法律风险,维护银行品牌,也才能稳健发展,否则,国家法律法规一旦实施“责任追究”,最终受损失的还是每家银行。

(三)勇于担当,永续发展

银行关系到千家万户,服务地方经济。作为关系着千万家企事业单位的一家企业,要担负起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合法合规使用劳务派遣工,对员工负责,为建立良好的用工环境做好榜样示范。我们在管理咨询服务过程中,就曾遇到有的国企,因用工不规范,导致被仲裁机构处罚,被判支付违约金上百万的事件,对企业来说得不偿失。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更加健全,监督力量的增强,将会倒逼管理者更加科学规范的方式运作,合法合规使用劳务派遣员工,充分利用劳务派遣制度带来的红利,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障企业永续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