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守护者丨丁石锁:干船上的“白娘子”

北京文化守护者丨丁石锁:干船上的“白娘子”

8月16日,延庆陆船全国代表传承人·丁石锁。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北京文化守护者丁石锁是延庆人。打小儿追随父亲“赛艇”。玩陆船就像很多技能一样。它需要毅力和天赋。无论何时,对玩陆船的坚持和“讲究”都不能改变。不能扔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项目“延庆陆船”第三代传承人。 2018年5月,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

75岁的丁石锁老人一站上干船,立刻就变得“有型”,浑身充满了活力。

作为延庆旱船的全国代表,丁老爷子跟随父亲“跑船”,肩上还能直接扛着三十公斤的木船。有人称之为“赛艇”,也有人称之为“赛艇”。陆地船最重要的就是刺激。这里最传统的节目是《白蛇传》,丁石锁陆船版的“白娘子”,从少年时的“闹事”到白发苍苍。

美丽的延庆陆船现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贵川乡村,每年正月十五,群众表演的花会期间,乡村小船如浮在水面上翩翩起舞,最受村民叫好。这项独特技能的传承仍然面临挑战。丁石锁说,玩陆地船和许多技能一样,需要天赋,但坚持需要坚持。无论什么时候,总有一些老“味道”是不能丢掉的。

在船的栏杆上放一碗水,这样开车时就不会溅出来。

延庆市区的一家造船厂里,几名队员正在将陆船的各个部件搬出屋外,准备组装。尽管徒弟邱振飞在指导,丁石锁还是忍不住紧急提醒道:“大家小心点。”别把船弄坏了。”

延庆陆船是延庆民间花会的艺术形式之一。表演者在陆地上模拟水上船的细节。最早的陆地船表演是由两个人一起驾着一条大船进行的。直到1937年,大船改装成小船,三艘小船组成一组,互相追逐。最多的时候甚至有九艘船。

丁石锁的父亲丁泰是《三艘船》中出演的传承人第二代。从五六岁起,丁石锁就开始跟随父亲丁泰尔学习玩陆船。 “每年正月十五都有很多花节,我父亲在花节上表演,我就跟着看,边看边学,边看边学。”

北京文化守护者丨丁石锁:干船上的“白娘子”

8月16日,延庆陆船全国代表传承人·丁石锁(中间老人)与“三艘船”表演团队。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丁石锁说,干船讲究的是稳定性、漂流、速度和转弯。 “稳”是指船在表演时不能上下颠簸、左右摇摆,运行得极其平稳; “浮”是指它运行时有起伏,表现出水面上有风的感觉。 “Rask”,顾名思义,就是跑得快的意思。“做8字、三角时,鼓声一定要尖,小步要跟着鼓声,最快的时候,鼓声可以达到每分钟120、30次,考验的是功夫。”脚的。”丁石锁说:双手打着节拍,脚下迈着小步。关于‘转’,丁石锁说:“即使‘转’,也不怕走快。三只船顺时针和逆时针转,越快越好。稳定是漂流的关键,漂快、快就行。”轮流。”

在丁石锁眼里,有天赋的人,才能跑得又快又稳。没有天赋的人,再怎么训练也跑不好。 “在船边放一碗水,跑得快,水没有跑完,才证明你跑得稳。”

木船表演包括漂流、划船、划船、划船等技能。丁石锁认为,漂流、划船最能体现演员的基本功。 “直线行,曲流行,小步绕行,漂、划可以快,但船要稳。”

老榆木传统陆船,花节漂流“西海”

该船长约2.5米,高约1.8米。看似粗糙,其实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心打造的。丁石锁告诉记者,陆地船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屋顶、支柱和船体。船体内侧为框架,外侧用金鱼、莲花、波浪、龙等图案的布帘围成船形。船体中部有一个60厘米见方的空间。演员站在里面,用两条布带挑起船来表演。

北京文化守护者丨丁石锁:干船上的“白娘子”

8月16日,“三艘船”演出前,丁石锁视察并组织了延庆陆船。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过去,乡村的船都是用实木制成的。北方多用老榆木,船上的画也纯手绘。 “它是实木做的,老榆木特别重,一艘船有五十、六十斤,行驶时,加上风的阻力,感觉重量有一百、十斤。”对于初学者来说,肩膀会淤青、流血。密封件很常见。

“古时候,延庆在长城外,冬天风很大,陆船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起落架重,不易被风吹翻,行驶起来也很顺利。” ,这正好符合延庆人讲求稳定的精神。”丁石锁说:延庆西五里营村有一座戏楼。属明清建筑。大石河村古民居的屋顶前低后高,前圆后尖。被称为“一堂一卷两廊风格”。延庆轮的屋顶与这两座建筑的屋顶相似。陆船顶部贴有细白纱,绘有吉祥图案。船的四个角雕刻着四个龙头,龙头叼着四朵彩丝绣球花。船柱上绑着四盏莲花灯。晚会时,船顶的六支蜡烛全部点燃,蜡烛和蜡烛发出的光芒将整个干船衬托得精致而清晰。

北京文化守护者丨丁石锁:干船上的“白娘子”

8月16日,丁石锁延庆指导干船“三艘船”演习。 “三艘船”四个角拱上悬挂的彩丝绣球花分为白色、青色、黄色,分别代表白娘子、萧青、许仙。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如果仔细观察陆船,每艘船都有一个彩绘船头和六幅舷画。 “三船”的画船头通常表现海上日出、两条龙戏珠、狮子滚绣球等。页画有十八种图案。

三只船所表演的故事来自中国人所熟知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三位表演者分别装扮成白娘子、肖清、许仙,演绎了三个人游西湖的故事。四个角的拱门上悬挂的彩色丝绸绣球花有白色、青色和黄色,分别代表白娘子、肖庆和许仙。船上的十八个彩绘图案都是《白蛇传》中的经典场景。

北京文化守护者丨丁石锁:干船上的“白娘子”

8月16日,丁石锁正在对延庆干船“三船”进行舾装。船上的十八个彩绘图案是《白蛇传》中的经典场景。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扮演白娘子的演员被认为是主舞,许仙和肖青紧随其后。三人时而绕着对方旋转,时而互相追逐,时而齐头并进。花会的地点此时正是“西海”,三船泛舟,热闹又自在。 。丁石锁最受欢迎的表演是白娘子,他的外貌酷似歌剧,脸谱得体,服装精致。早年,划船是一项技能活,也是一项力量锻炼。村里年纪大的女孩子不适合公开露面,确实扛不起船。白娘子、许仙、肖青等角色都必须由年轻人来扮演。丁石锁玩陆船的时候,已经有女村民一起练球了,但还是以年轻男子为主。就这样,丁石锁的陆船版“白娘子”从年轻时就一直运作到现在。他的精力或许大不如前,但他的“推、开、快、转”技术依然精湛。

一分钟数百拍,半锣鼓半场

“动作靠鼓,一半锣鼓,一半表演。”锣鼓越响越劲,演员表演得越有劲。延庆陆船有自己专属的曲调,以唢呐、笙、鼓、钹、钹、锅钹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演奏的歌曲有《八板》《小钉缸》《娃娃》《将军令》等十余套。

“陆船其实就叫陆船,速度比较高,基本上每分钟就打一百拍,最快的达到一百、二十、三十拍。《将军令》是最快的陆船歌。 ” 20世纪80年代,为了更好地演奏陆船,丁石锁开始系统学习延庆陆船的音乐伴奏。

“旋律的开场、结束、变化都是由大鼓指挥的,每个唢呐演奏者都会根据表演的不同场景,调动演员不同的情绪,即兴发挥。”丁石锁回忆说,当陆上划船运动蓬勃发展时,也需要优秀的唢呐演奏者。有的村子会花重金提前一年预约一名唢呐师傅。或者,今年花节结束后,可能会多付一天的工资,以表示预订明年的座位。 “现在最好的唢呐演奏家都80多岁了,还需要请他来表演。如果是别人,他总是格格不入。”

老歌艺人传承下来的老歌,在漫长的岁月里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回顾这几年,也是一个“亮点”。

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之际,延庆陆船携78艘大船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丁石锁作为成员之一,说起这件事还是很自豪的。随后1987年,在北京“龙潭杯”民俗花卉节大奖赛上,丁石锁率领的延庆陆船《白蛇传》再次夺得冠军。 2008年,丁石锁成为第一批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2014年11月,延庆陆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延庆首个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花会。

收了三个徒弟,端茶,学干船

可惜的是,即便是曾经如此“顶尖”的延庆陆船,如今也难以成功。 “现在很少有年轻人喜欢玩这个游戏了。”丁石锁说起这件事时感到有些难过。他小时候,每个村子都有人会划船,喜欢玩划船。村民们想玩一艘乡村小船。他们一喊,就有人追了上去。

北京文化守护者丨丁石锁:干船上的“白娘子”

8月16日,丁石锁的徒弟邱振飞正在为《三艘船》的演员化妆。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目前,丁石锁有三位徒弟,其中一位就是“80后”邱振飞。 2011年,邱振飞和另外两名队员在延庆文化中心的帮助下奉上丁石锁茶,成为其弟子,开始跟随丁石锁系统学习和研究延庆旱船。

“小时候,在延庆县,正月十五特别热闹,每条街道、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花会队伍。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陆船队要进城了,快来表演吧。现场很拥挤。我当时还很小,所以爸爸把我举过头顶,让我坐在他的肩膀上看表演。我很兴奋” 邱振飞对延庆陆船的兴趣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年纪稍大一些后,邱振飞开始思考,如果自己能扛着陆地船去表演,那该是多么有趣、多么享受。 2009年冬天,几个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一起在延庆桂川广场玩耍。他们凑钱买了三艘旧船,组建了“90后陆船队”。邱振飞也加入了。 “只有我是80后,其余的都是90后。”邱振飞说,他和团队的另外两名成员杨正宇和郭成有幸成为丁石锁的徒弟,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我们三个人聚在一起的机会很少,而师傅亲自指导、亲自行动的机会就更少了。

当我们三个人聚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只能和其他玩家一起玩。68岁的李玉环也是一位陆船爱好者。休息的时候,他就和几个姐妹一起玩陆地划船。正月十五,他们会和丁石锁一起上街表演。李玉环和“90后”船队成员年龄相差几十岁,但当他们开始驾驶船时却丝毫不服输。

当你表演的时候,你必须脚踏实地。学习干船就是学习做一个好人,学习创造艺术。

在丁石锁看来,面临损失的不仅仅是人类。随着老一辈乡村船演员的消失,一些表演套路和老技艺被简化或颜面尽失。

20世纪80年代,流行对陆地船进行改造,从木结构改为铁条或不锈钢材料,甚至可以折叠,使原本笨重的陆地船变得更轻,更方便练习者使用。丁石锁说,现在的陆地船重量有三十多公斤,但他觉得不能再轻了,否则玩的时候会浮起来,陆地船的稳定性就表现不出来。

北京文化守护者丨丁石锁:干船上的“白娘子”

8月16日,人们齐心协力,将延庆旱船“三艘船”从存放地打捞出来。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摄

除了材质的改变外,所有装饰陆船的手绘画都被水墨书写所取代。虽然效率提高了,但与老工匠一张一张画出来的图相比,总感觉不够精致,不够逼真。丁石锁说,延庆陆船主要使用《白蛇传》,但很少有大师能够把十八个陆船经典图案全部画出来。

很多老工艺其实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而被优化或者改变。对于延庆干船来说,有些东西可以改变,有些东西不能改变。

丁石锁说,自古以来,在陆地上表演只是演员的个人兴趣,不求任何回报。以前我们去村里演出,村民一般每晚都会提供一顿饭。有的送馒头、豆腐、白菜、粉丝和一些米面。 – 照顾食物不好。 “当你去一个地方时,人们想要给你。你必须像你应该的那样玩东西,如果你不给他们东西,你必须像你应该的那样和他们一起玩,你不会放松”。

丁石锁的父亲不识字,但他的教养却十分严格。虽然没有报酬,也没有接受任何治疗,但他自己花钱买了化妆品和头饰。 “当时没有塑料花,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把它们放在纸上,戴在头上。晚上我坐船去看演出,然后坐船回去。我就这样走了十多里路,有时回到家已经是凌晨一两点了。”

丁石锁说,玩乡村船讲的是水平,也讲的是仁德。 “无论你去哪里过年,都不许开口索取任何东西。你不能说你不要,但如果你不给,你肯定就没有。”允许争论,表演的时候一定要脚踏实地,把自己的本事拿出来,不要太激烈,多跟老艺术家们交流学习。”丁石锁在教授陆地划船技巧时,也将这些原理传达给了他的学徒。邱振飞还觉得,通过向丁石锁学习陆地船,大师教会了他更多如何做人。近年来,延庆区还加大对延庆陆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保护力度,提供表演道具、服饰、乐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弟子邱振飞说,他现在有一个梦想,就是希望延庆陆舟在传承人这一代人手中再次被更多人认识和喜爱。

新京报记者 曹景瑞 尹亚飞

编辑张树静 校对赵琳

仅在头条号发布,其他平台均为搬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欢迎转发!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阳光百合阳光百合
上一篇 2023-10-01
下一篇 2023-10-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