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文 | 小鱼

编辑 | 知文

流动儿童的概念目前在学界并没有统一的界定,多数学者认为流动儿童是指6至14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未成年儿童。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但学界对于流动儿童的定义主要在流动儿童年龄、在流入地的居住时间及户口这三个方面有所讨论。

01

流动儿童指的是6至14周岁随父母从农村流入到城市中,并在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且拥有非本地户籍,在流入地学校就读的儿童。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在流动儿童出现的问题中,心理虐待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心理虐待是指与儿童关系亲密、有责任义务的人,不论出于何种目的,持续、重复的出现了恐吓、贬损、干涉、纵容儿童以及忽视儿童情感的行为,不论这些行为是否对儿童造成伤害,均视为心理虐待行为。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流动儿童由于其所在家庭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因素,相较于非流动儿童有更大的心理虐待 发生风险。

相较于身体虐待,心理虐待更加容易被外界所忽视,但是其行为对于儿童的身心所造成的影响和伤害都是极大的,因此更加需要得到关注。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造成个体心理虐待的因素较多,其中家庭方面为主要因素,包括家庭成员的认知、沟通、情绪管理以及夫妻关系等,儿童所受到的心理虐待与所在家庭的系统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针对这一现象,研究人员运用家庭系统理论分析家庭系统的运行状态,以及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供针对性社会工作专业辅导。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有学者通过介入这种类型的家庭造成心理虐待的不利因素,改变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认知问题、沟通方式、情绪管理、教养方式等,并促进家庭三角关系的改变,以改善儿童的家庭环境,从而减少家庭中心理虐待行为的发生。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研究人员认为在家庭系统理论与理性情绪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家庭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对于儿童心理虐待问题的介入有一定成效。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研究人员在介入过程、理论运用与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方面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在针对于儿童心理虐待方面的相关建议。

预防层面要建立风险家庭评估和预防机制,并发挥社会工作的倡导和教育作用。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干预层面首先要有效开展儿童心理虐待的相关实务工作;其次要探索并发展相应的个别化干预方法;最后要重视家庭的外部资源的作用。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02

儿童虐待问题一直都是整个国际和社会都高度关注的话题,世卫组织将儿童虐待概括为躯体虐待、性虐待、心理虐待以及忽视。

不可否认的是,儿童虐待行为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值得引起关注与思考的公共卫生问题。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普通民众对于儿童的保护意识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政府也在政策、法律层面加强了儿童保护工作力度。

目前有关儿童的保护体系建设也越来越完善,我国法律对于受到暴力和伤害的儿童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针对于未成年儿童的身体虐待和性虐待,我国已经有相关的司法保护,社会大众对儿童躯体虐待和性虐待等议题也有足够的关注度,但是对于儿童心理虐待问题的关注与重视相对来说还远远不够。

对于躯体虐待和性虐待,心理虐待虽然不伤害儿童的身体,但是对于儿童的个性、心理等造成深刻的影响,监护人长期的心理虐待会使儿童在心理、精神层面遭受严重的创伤。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大,有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到城市中,流动人口的规模和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根据相关报告显示,我国的流动人口已接近3.8亿人,相较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流动人口的数量同比增长88%。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流动人口的未成年子女是目前受到较高关注度的群体,他们一部分被留在农村成为留守儿童,一部分则跟随父母一起离开农村,成为城市中的流动儿童。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20》中指出,全国流动儿童数量约为3700万,其中约有2100万是来自农村的流动儿童。

流动儿童跟随父母从农村来到城市,除了对于陌生环境的不适应之外,还会由于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户籍等因素在城市受到一定的限制和排斥,成为我们所说的社会弱势群体。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另外,流动儿童在城市的家庭生活存在一定问题,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在城市忙于生计而无暇回应他们的孩子除基本生活以外的其他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教育文化程度的限制,其教养方式、沟通方式和情感交流方式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为流动儿童带来心理的困扰和消极影响。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03

有学者就流动儿童的心理虐待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结果显示流动儿童心理虐待阳性率为 78.6%,基于此,学者指出流动儿童是不仅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更是受到心理虐待的高危群体。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因此,重视流动儿童群体的心理虐待问题以及虐待行为后所产生消极后果显得尤为必要。社会工作是一门助人的专业,致力于为个人、家庭和不同群体提供帮助,解决问题。

针对于儿童心理虐待问题,社会工作可以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在家庭中针对心理虐待问题进行探索与尝试。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通过进入到流动儿童的家庭中,促进家庭成员的沟通、互动,为家庭成员提供有效的帮助,找到心理虐待行为背后的问题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关服务以改变父母的心理虐待行为,为儿童成长提供一个健康、有爱的家庭环境。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转型的脚步不断加快,社会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大量的流动人口及流动儿童群体也伴随着出现。

他们的成长环境与发展状况依旧是我国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而家庭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在家庭中父母或监护人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可能会对儿童的成长发展造成更加消极的影响。

通过聚焦于儿童虐待中的心理虐待,基于造成心理虐待的施虐者和受虐者因素分析,对于存在心理虐待行为的流动儿童家庭进行干预研究。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运用家庭系统理论对家庭系统进行分析,在系统理论与情绪认知理论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念与技巧对于儿童的家庭进行治疗与干预。

以此加强家庭系统理论和理性情绪理论应用到社会工作实务中的理解,并且从实务的过程中总结和反思对这两个理论的运用方法。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研究实践意义

家庭环境是会伴随一个个体的终身成长,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对直接影响儿童的行为、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

研究人员通过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通过改变父母或监护人的心理虐待行为,为流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家庭成长环境,促进流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相关心理虐待的研究在我国并不太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虐待问题在近年才慢慢开始被关注。

并且相比于躯体虐待与性虐待,心理虐待往往不被重视和关注,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没打孩子就不算虐待孩子,而实际上心理虐待的发生率高于躯体虐待与性虐待,并且会造成更加深远的消极影响。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因此,研究者希望通过尝试对存在心理虐待问题的流动儿童家庭进行介入,丰富儿童心理虐待领域的实践,引起社会大众对于儿童心理虐待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不同于关注于受虐个人的干预,研究人员运用专业家庭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家庭系统理论和理性情绪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家庭系统治疗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整个家庭进行干预。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通过对整个家庭进行相关服务,拓展社会工作在家庭服务与治疗的具体实践与应用,丰富社会工作在这一领域的相关实践经验。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04

心理虐待的分型研究

心理虐待行为表现为监护人对于儿童情感和认知方面的伤害行为,这些行为可以进行相对细化,国外学者对于心理虐待的分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心理学家Burnett在上个世纪提出心理虐待的9种分型:他认为心理虐待行为包括拒绝提供一个有爱的家庭环境、逼迫儿童犯罪、拒绝给予情感反馈与支持、拒绝给予儿童心理治疗、“灰姑娘综合征”、威胁、限制空间范围和提供暴力的语言环境。

而Garbarino在此基础上提出忽视、使儿童堕落、孤立儿童、拒绝情感表达、恐吓与威胁这5 种分型。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随着时代的进步,Patricia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的研究将心理虐待的分型更加细化为以下9类:包括使儿童堕落、剥削、情感控制、使儿童不安、拒绝情感反馈、剥夺儿童珍贵物品、忽略基本需要、不切实际的认知、羞辱和贬低。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可见,不同时期的学者对于儿童心理虐待的分型的讨论各有不同,但也呈现出一个从宽泛到细化的过程。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心理虐待在某种程度上是很难辨别的行为,当个体受到心理虐待后,通常不会以语言、躯体、情绪等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其自尊、情感和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伤害。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但这种伤害却容易被忽视,因此心理虐待的评估和测量存在一定困难,而心理虐待的分型研究也为心理虐待的测量提供相关的依据。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心理虐待

关于心理虐待的概念界定,学界尚未达成明确、统一的观点。心理虐待这个概念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被提出,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单独列为儿童虐待的一种形式。

05

心理虐待的定义

第一是施虐者的行为表现。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对于判断父母实施怎样的行为会被认为是心理虐待行为,在学界尚未有统一的说法。

美国儿童虐待专业协会认为常见的心理虐待行为包括言语恐吓、鼓励儿童发展不适当行为、忽视儿童情感需要、忽视儿童精神健康和教育需求、拒绝儿童与同龄人互动、故意拒绝儿童的请求等5类行为。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国外学者Dorota认为监护人对于儿童的侮辱、威胁、恐吓、奚落、指责、拒绝与儿童亲密接触、忽视儿童的情感信号都属于心理虐待的行为。

在这基础上,我国学者将心理虐待定义为与儿童关系紧密、对儿童有抚养义务的人对儿童进行重复、连续的不恰当行为,包括对儿童的情感忽视、恐吓、贬低、干涉和纵容。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而以上行为虽然没有对儿童的身体本身造成伤害,但是对儿童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是施虐者的行为动机。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父母的行为表现形式是其心理虐待定义的争议点之一,而学界就施虐者的行为动机这一点也有争议。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部分研究者认为施虐者的行为动机与心理虐待行为高度相关。也有研究者持不同意见,即心理虐待行为与其施虐者的动机没有相关性。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学者Hagan认为,如果出现施虐者否认其存在虐待儿童的动机或者不认为某种行为是虐待行为的话,这种状态下则无法依据动机进行对心理虐待进行定义,因此他认为施虐者的行为动机可以不是心理虐待的必要因素。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第三是心理虐待行为对于儿童的伤害程度。

部分学者更加关注一些负面行为对于儿童的心理层面所造成的伤害,而这样一些伤害可能会使得儿童形成一个负面的自我形象、忽视儿童内心的基本心理需要且不利于儿童潜能和技能的发掘等,而这些行为并不仅仅是父母的行为。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父母或监护人任何的威胁、奚落、蔑视、辱骂等一切伤害孩子心理健康、阻碍其精神健康发展的行为都是心理虐待行为。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06

James认为心理虐待会造成儿童长期和慢性的焦虑、不安、抑郁等负面情绪,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良好社会功能的形成有消极的影响。

第四是心理虐待行为出现的频率。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学者们争议的另外一个内容是父母或监护人对于儿童的负面行为是否是持续的、重复的。

部分研究者认为,只有当某种伤害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持续或重复出现时,才可以将其定义为心理虐待行为。

如美国儿童虐待专业协会将心理虐待定义为父母对于儿童的持续性伤害行为。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学者Rob也认为心理虐待行为是父母对儿童重复、持续的负性行为。当然,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部分学者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单次出的虐待行为也界定为心理虐待行为,并且认为界定心理虐待行为的严重性应该根据其虐待行为的某些伤害性特征。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第五是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性来判断是否存在心理虐待行为以及是否产生了虐待的后果。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学界中部分学者认为界定心理虐待还应该考虑儿童不同成长阶段的特性。

Hart通过进行相关的研究,表明父母会有计划的进行一种惩罚和控制,如果这种惩罚与控制的方式是针对儿童不同成长阶段特有的脆弱性,则将这样一种针对性的伤害行为称为心理虐待。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如果单独考虑儿童自身的脆弱性这一因素,那么就会认为不同心理承受能力的儿童受到同样的心理虐待时,外界会偏向于认为更加坚强的儿童所受到的伤害更轻一些,但这显然是不对的。

这意味着处理相关事件时,会对两种儿童提供不同程度的保护,这样就会导致对于那些坚强些的儿童的保护并不充足。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可以看到研究者们对于儿童心理虐待的关注重点和相关讨论各有不同,虽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关于心理虐待的精准定义,但是这些研究为准确界定心理虐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经验和理论支持。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为便于后续所服务家庭的心理虐待行为的测量与研究,研究人员将心理虐待定义为,与儿童关系亲密、有责任义务的人,不论出于何种目的,持续、重复的出现了恐吓、贬损、干涉、纵容儿童以及忽视儿童情感的行为,不论这些行为是否对儿童造成伤害,均视为心理虐待行为。

父母对于儿童的心理虐待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与人格发展

在儿童出现这一系列问题之后,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认知系统,以便个体积极正向的成长。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06-16 16:28
下一篇 2023-06-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