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年前丁玲为“半边天”写下四条建议 浙江巾帼这么干

潮新闻客户端 见习记者 张文利 赵培希 记者 孙磊 通讯员 林雨尘 郑晓刚

82年前丁玲为“半边天”写下四条建议 浙江巾帼这么干

20世纪50年代,杭州建德千鹤妇女通过辛勤劳作扛起“半边天”。图源杭州建德市委党史办

三月,春风杨柳万千条,第114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如约而至。常言道“妇女能顶半边天”,女性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令人钦佩。

1942年,曾被毛泽东主席称赞为“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的丁玲,写了一篇《三八节有感》,结合当时延安女性在情感、工作、婚姻、生育等方面的状况,提出四个建议:“第一,不要让自己生病。第二,使自己愉快。这种愉快不是生活的满足,而是生活的战斗和进取。所以必须每天都做点有意义的工作,都必须读点书,都能有东西给别人。第三,用脑子,通过理性,才不会浪费热情、浪费生命。第四,下吃苦的决心,坚持到底。”

不难看出,丁玲对女性的勉励是以“自律自强”为主基调的,直到今天这些建议依然十分中肯,因为女性要面对的,依然是82年前的那些老问题。浙江女性在处理家庭与职场矛盾上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她们如何在改革与创新中攻坚克难?如何成为公共治理中和谐善美的推动者?

近日,潮新闻记者采访6位具有代表性的浙江女性,她们无惧年龄与岁月,或用人生梦想拨动时代音弦,或在芳华之年为同学勇敢挡刀,或立于三尺讲台传道授业,或笔耕不辍为民发声……他们以乘风破浪之姿在各领域开拓进取,用多彩的追梦故事书写时代华章 。让我们一起走进巾帼故事,并向广大女同胞表达真挚的祝福。

82年前丁玲为“半边天”写下四条建议 浙江巾帼这么干

董四教登台表演。受访者供图

董四教(1944年出生):

在摇滚中怒放生命 用音乐温暖无数人

此前,在潮新闻上首发的新闻纪录片《摇滚奶奶》被美国侨报、欧洲时报、希中网等海外主流中文媒体转载,片中的主人公“摇滚奶奶”董四教收获各国网民的千余点赞,她那句“摇滚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让无数人同频共振。

“摇滚奶奶”最近在忙什么?推出新歌了吗?

她和伙伴们忙着排练大关社区的社歌,打算去钱塘江边逛一圈就算过节了。

“现在乐队一大半成员都是女性,真的变成‘摇滚奶奶’了。”谈起摇滚,董四教再次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把每一天都活得更有意义,她和伙伴们用音乐做公益,去孤儿院、敬老院演出,慰问退役老兵;集体创作《蓝马甲之歌》,进社区教更多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将音乐力量不断向外延伸,帮助更多弱势群体感受生活的美好。

董四教说,希望能够与更多爱音乐、有才华的老人一起,带着对自由与梦想的满腔热情,继续享受摇滚岁月。

82年前丁玲为“半边天”写下四条建议 浙江巾帼这么干

郁永仙近照。受访者供图

郁永仙(1935年出生):

缫丝娘子成旗手 特殊党费献给组织

家住嘉兴桐乡市梧桐街道大发社区的郁永仙,如今早已过上了安定的退休生活。当谈到她曾经的专业领域,眼睛透露出不一样的神采。

1935年,郁永仙出生于一户贫寒的农民家庭,在亲戚引荐下,她进入长安缫丝厂,从最底层的缫丝女工做起。深知身世之苦和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郁永仙在工作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努力。她放弃休息时间,苦练基本功,身体不够高就用砖头、木板垫高,手杆短就“左右开弓”跑着缫,反复实践后她逐渐练就了一身精湛的缫丝技艺。

1967年前后,郁永仙作为单位骨干被选派至梧桐缫丝厂,从“缫丝娘子”到车间主任,再到党委委员、工会主席,无论身份如何变化,郁永仙始终保持朴实敬业、乐于奉献的作风,多次被评选为优秀和先进。彼时,全国掀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郁永仙凭借认真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出色的技术,成为那个时期女性追求解放和实现价值的典范。

现如今,郁永仙依旧每天坚持读书、看报,以党员的身份不断提升自我。前些年,郁永仙还与老伴共同捐赠了两笔特殊党费共计4万元交给党组织。

82年前丁玲为“半边天”写下四条建议 浙江巾帼这么干

杨丽云(右一)与志愿服务队开展防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受访者供图

杨丽云(1942年出生):

昔日探路农村金融 今朝领跑社区公益

这几天,杨丽云外出的脚步不停。她忙着与飞鹤社区银龄党支部的老同志们一起慰问抗美援朝老兵。这位仍奔赴在基层一线的老劳模,曾任台州市天台县农业银行副行长,并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金融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80多个光荣称号。

回忆起那段“脚踩黄土地”的峥嵘岁月,杨丽云感触颇深。1980年10月,天台城关信用社东片储蓄所成立,次年,39岁的杨丽云由于工作出色被调入该所担任负责人。之后,她风雨无阻,徒步穿梭在城关地区的大街小巷,挨家挨户摸清情况,搞调查,宣传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动员老百姓把手头余钱存入东片储蓄所。在杨丽云和同事们的辛勤工作下,东片储蓄所不断壮大,目前已升级为天台农商行城东分理处,存贷款余额超2亿多元。

1998年退休后,杨丽云仍然闲不住,牵头全县金融系统的90余名退休人员组建了银龄志愿服务队,并担任队长,与赤城街道飞鹤社区结对共建,定期开展平安巡防、清理非法广告、防诈骗宣讲等工作。她说,人退休了,但心不能退,劳模本色不能退,能够发挥余热,为天台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是一种幸福。

82年前丁玲为“半边天”写下四条建议 浙江巾帼这么干

陈云芳开展义诊。受访者供图

陈云芳(1951年出生):

妙手仁心为患者 “白衣天使”不停歇

在台州临海市,有这样一位白衣天使,行医40余载,她始终坚持在一线接诊,日接诊量最高达123例,曾获得过“中国好人”、省道德模范、省“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她,就是陈云芳。

1972年,陈云芳被推荐到温州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在乡镇卫生院从事内儿科临床工作。1987年,她开始专攻皮肤科,就职于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多患者慕名而来。1996年,陈云芳腰椎间盘严重突出,一度无法起身,在床上躺了147天。好不容易等到能下地行走了,她马不停蹄地回到医院,因为“患者还在等着我呢”。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医院为她特别定制了比普通凳子高30厘米的凳子,还严格控制每天接诊量。自此,这把凳子便成了陈云芳最亲密的“战友”。

2006年,55岁的陈云芳到了退休的年纪,本该颐养天年,但她选择了坚持。这一干,又是将近20年。2023年底,陈云芳继续在临海邦迪医院坐诊,空余时间为外地的患者通过电话进行医疗咨询。

“只要有病人需要我,那就继续干下去。”陈云芳笑着说。

82年前丁玲为“半边天”写下四条建议 浙江巾帼这么干

郑雪君(右二)开展公益活动。受访者供图

郑雪君(1961年出生):

为民代言的女记者 “无冕之王”真勤勉

在温州,“郑雪君”这三个字可谓家喻户晓。入行新闻业30余载,她笔耕不辍,创造过一年见报稿700多篇的记录,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殊荣。

1992年,时任温州第二棉织厂党委副书记的郑雪君转行进入温州晚报当记者,那时,来报社求助的人很多,郑雪君撰写稿件《向叶爱兰老师伸出“春天的手”》,为乡村小学代课教师筹措医疗费;推出“不让一名贫困生失学”结对助学活动,三年来为8000多名特困生解决上学费用;策划“让矾矿特困职工过个好年”的连续报道,四处奔波筹措到18万元送到困难职工手中……

2003年,温州晚报以郑雪君的名义创办了《雪君工作室》专栏,架起市政府和老百姓沟通的桥梁。郑雪君和团队飞赴欧洲、非洲多个国家开展公益活动,将善心远播海外。

十多年前,郑雪君退居二线,开设了《温州晚报公益道德讲坛》栏目,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公务员、教师、律师、记者、志愿者等演讲,唤醒每个人向善向上的力量。

又是一年“春”好时。2022年,雪君理论宣讲工作室入选浙江省首批理论宣讲名师工作室。她表示,希望通过道德讲坛,促进更多人立志,让他们以更坚定的内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82年前丁玲为“半边天”写下四条建议 浙江巾帼这么干

崔译文进行反诈宣传。受访者供图

崔译文(1999年出生):

挡刀女孩成警察 责任担当永不忘

最早听到崔译文这个名字,是她被大家称为“挡刀女孩”。2019年,还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上学的她和一名同学经过操场时,突然有个男生持刀上前对同学行凶。面对冰冷的尖刀,崔译文顾不上多想,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同学,成功逼走了歹徒,自己却不幸身中8刀,在ICU抢救了3天才转危为安。

“爸爸是名顶天立地的军人,我不能给他丢脸。”在崔译文身上,留下了一道道伤疤,最长的一道从胸口一直延伸到腰腹。爱美的她也曾对着镜子流下过眼泪,而现在再说起身上那条18厘米的伤疤,她只说是“勇敢过的象征”。

2023年9月1日,崔译文回到家乡,成为宁波市公安局高新分局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同年9月12日,在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宁波站中,崔译文成为第三棒火炬手。

“挡刀女孩”、人民警察、亚运会火炬手、“小青荷”、“中国好人”“第七届浙江省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见义勇为英雄”……近些年来,崔译文的身份越来越多,她说,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自己还要继续努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4-04-29 18:22
下一篇 2024-04-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