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所疑我有所答——衡水两级法院以“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工作做深做实“三源共治”衡水实践

民有所疑我有所答——衡水两级法院以“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工作做深做实“三源共治”衡水实践

“法官,你这么一说,我就想开了,我们也不上诉了。今天回去我就抓紧想办法筹钱给对方。”日前,在武强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判后答疑窗口,被告老吴握着张法官的手说。

原来,老吴所在的公司因为买卖合同纠纷被起诉。庭审过程中,双方因为违约金的问题,存在不同意见。接到法院判决后,老吴一下就急了,随即提起了上诉。主办法官老张得知情况后,主动约见被告,对其疑惑进行释法明理,细致地告诉他法院支持违约金的法律依据。经过张法官一个多小时的判后答疑,老吴终于解开了“心结”,撤回了上诉,这起纠纷最终实现了案结事了。

自2023年8月份以来,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省法院诉源、案源、访源“三源共治”工作部署,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司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在全市两级法院全力推进落实“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工作机制,将司法释明工作贯穿诉前、诉中、诉后、执行等各个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2023年,衡水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位居全省第一,审判质量、管理质效位居全省第三,人民群众满意度连续四年位居全省法院前列。

规范制度运行

出实招确保有成效

在具体案件办理过程中,衡水中院发现有许多从法律适用、审判程序、证据认定等方面没有问题和瑕疵的案件得不到当事人的认可,主要原因就在于程式化的法律语言和格式化的法律条文,难以让当事人尤其是普通老百姓真正明白自己究竟败诉败在什么地方。

衡水中院全面推行“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工作,法院作出裁判后,在宣判或当事人提出上诉、申请复议、申请再审、申诉时,针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就证据采信、事实认定、裁判理由、法律适用方面提出的疑问,由办案法官进行答疑说明,促使当事人服判息诉。

为规范运行,衡水中院先后制定了《关于案件判后答疑·司法释明实施规定(试行)》及其《补充规定》,从制度层面不断规范完善,确保做到此项工作的规范运转。该院严格程序运行,明确诉讼服务中心为判后答疑管理部门,判后答疑实行预约制,答疑法官在约定好的时间在诉服中心判后答疑工作室或窗口进行答疑。当事人对案件承办法官答疑不满意的,可以申请再次答疑或申请由庭室负责人、院领导进行答疑。线上线下同步答疑,当事人可以利用衡水中院研发的法官与当事人网上沟通渠道“码上通2.0”系统,亦可通过“12368一号通办”平台,提出答疑申请,法官将根据当事人要求以方便当事人的形式进行答疑。

2023年8月以来,衡水两级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均设置判后答疑窗口或答疑工作室,以满足当事人对判后答疑的司法需求。

“现在,群众诉前立案可以来法律咨询,判决以后,申请答疑解惑也能找到具体办事的地方了。”衡水中院立案庭庭长朱跃林介绍,“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制度的实施,做到了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见的方式、理解得了的法理、接受得了的道理,融通情理法,厘清善恶丑,不仅办结案件、实质解决问题,还让案件裁判的公正性得到当事人内心的理解认同。

坚持问题导向

出真招切实解民忧

针对部分当事人虽然对口头答疑结果表示满意,但希望法院能够将答疑的内容写下来,方便以后阅看,衡水中院立案庭创制“判后答疑书面答复”。办案人员在书面答复中对当事人的疑问进行清晰明了的解释说明,明确对专业术语的正确理解,用老百姓的话做解释,既巩固了答疑结果,也巩固了服判息诉效果。

衡水中院行政庭变“被动答疑”为“主动答疑”,收到申请人再审申请后,法官通过给申请人打电话、加微信、主动上门等方式进行判后答疑,嵌入式进行释明,引导当事人正确认识裁判结果,理性行使申诉权。

截至2024年3月15日,衡水全市法院以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对1195件案件开展判后答疑2000余次,全市法院通过判后答疑减少上诉案件537件、申诉案件53件。

“通过判后答疑,案件上诉率、申请再审率下降明显。”衡水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及时有效的判后答疑,就地解决群众合理关切和正当疑问,避免了因当事人的不理解而引发后续上诉、申诉甚至上访无休无止,切实将诉源、案源、访源治理要求落到实处,将当事人的诉累降到最低,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不断完善推进

出硬招做实“三源共治”

景县法院审结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被告某保险公司在收到判决书后,提交了上诉状。办案法官积极进行判后答疑,针对保险公司提出的质疑一一予以详细讲解说明。面对法官给出的详实证据、材料,被告保险公司最终认可了判决,当场撤回上诉,随即按期履行了赔偿义务。

这是衡水基层法院落实判后答疑工作的一个缩影。自这项工作开展以来,衡水基层法院纷纷结合各院实际情况,推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满足群众的诉讼需求。

冀州区法院结合“冀时语”平台、“婚调微家”等拓宽“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工作人员主体,制作判后答疑流程图,引导当事人主动适用判后答疑制度,实质解决纠纷。

武邑县法院创制《判后答疑告知书》,针对部分老百姓并不知晓判后答疑这项制度的情况,在送达判决书时,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判后答疑告知书》,确保每个当事人都能知晓并得到判后答疑的权利。

“有效的判后答疑,是促进被执行人主动履行生效判决确定义务的新契机。”衡水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判后答疑过程中,当事人一旦解开“心结”,理解法律规定,明晰得失,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履行生效裁判,申请执行率将得到有效降低。判后答疑也是强化普法宣传的新渠道,不仅能让案件当事人服判息诉、自动履行,还能让当事人、当事人的身边人更好地理解法律、遵守法律,进而自觉维护法律。

来源:河北法治报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4-04-22
下一篇 2024-04-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