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下好改革先手棋

落实治国理政新方略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不仅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担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集结号,两年多来,江苏注重中央改革部署的贯彻落实,注重各领域改革统筹推进,注重发挥改革试点的突破作用,注重抓改革方案的落地见效,始终把“走在前列”作为推进改革发展的标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攻坚克难,精准发力,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到底给江苏大地带来哪些摸得着、看得见的变迁?让我们来聆听两会代表委员的肺腑心声。

注重“协调性”,全面推进经济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我省在2014年全面展开改革布局、构筑经济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四梁八柱”基础上,去年继续发挥经济体制改革主轴作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培育形成了一批改革成功案例和改革品牌。

连云港(601008,股吧)把国企改革作为改革大棋盘里的关键一着,目前,港口、金融、城建、交通控股和工业投资、农业发展等6个“旗舰”型国企集团已经完成组建挂牌,并实现实质化运营。省人大代表、连云港市委书记杨省世说,“下一步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加快国企改革步伐,继续改深、改实,全力改活、改强,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发挥更大作用。”

针对企业投资项目审批这一“老大难”,镇江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多评合一”制度,受到国务院调研组的充分肯定。省人大代表、镇江市长朱晓明以“四个改”向记者披露“真经”:由“串”改“并”,理顺工作机制,将一般的工业性项目实行串联审批,理论上需要141个工作日压缩在50个工作日以内;由“暗”改“明”,提升服务质量,在市政务服务办设立窗口,1个工作日内统一受理材料,一次性告知评估事项清单和工作要求;由“点”改“片”,提高工作效率,对地质灾害、地震安全性和水土保持等3个评估事项,由过去的每个项目都要评估改为区域评估;由“增”改“减”,降低企业负担,区域评估费用由政府承担,建立中介机构免费比价平台由企业自主选取。

在谈到我省制定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方案时,省人大代表、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导孔令东说,实验仪器能够很方便地使用,部分仪器对社会开放,仅是第一步,“科技体制改革细化,将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向广度深度拓展。”

环境问题是江苏发展的最大瓶颈,省政协委员、省环保厅副厅长秦亚东说,“扎实推进美丽江苏建设,别无他路,必须以改革的勇气,制度的锐气,突出抓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整治工作,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

秉持“法治化”,有序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

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是深化改革的“利器”。在江苏,推进人大立法体制改革和工作创新成为一大亮点。在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刘克希眼中,惟有坚持运用创新思维,在注重前瞻性上下功夫,以“切口小、效果好”的要求,大力推完善组织机构、建立工作制度、强化过程控制,才能统筹稳步推进好民主法制领域改革。

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是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建立地方各级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加强行政权力标准化建设,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成为我省提高科学依法民主决策水平又一科学路径。对此,省政协委员、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金太军深有感触:“我参与了苏州市”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感受到政府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包括权力清单、政府规划这类制度化的方面,都在自觉强调法治,自觉践行依法行政。”

作为第二批全国司法体制改革试点省份,江苏司法体制改革实招迭出。尤其是,省检察院在南京等8家市、县(区)检察院启动员额内检察官遴选试点工作,被舆论称为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的“最难啃的硬骨头”。省政协委员、江苏中坚汇律师事务所主任闵建君说,以前,办理案件把关的层级比较多,改革后,实行司法责任制,法官、检察官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这对业务水平、办案质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谋求“双丰收”,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做好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必须有强大的价值领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支撑。江苏紧扣“三强两高”新目标,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努力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改革,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普惠。全省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2.88平方米,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南京市江宁区、淮安市“数字综合服务平台”、扬州市“”四位一体”数字图书馆”进入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示范项目)创建名单……来自基层的省政协委员、秦淮区文化馆馆长钟萍告诉记者,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我们区一级的文化管办团队就达到了40多个,每个团队平均人数在50-80人,这个群体是非常庞大的。我们打造的”文化惠民直通车”,四季不间断地推出文化活动。”

同时,进一步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厘清公益职责和市场功能,激发文艺院团发展活力。省政协委员、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院长张晓苏欣喜地对记者介绍,改革提高了演艺人员的创作热情,激发了市场活力。“我们完成了歌剧《运之河》和音乐剧《锦绣过云楼》的创作和演出,都收获了很大反响。《运之河》在中国歌剧节上摘得七项大奖,并且去年成功地在欧洲巡演了多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增进“获得感”,全面推进民生领域改革和社会治理创新

江苏始终把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作为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抓手,聚焦医疗、教育、就业等热点难点,突破改革“中梗阻”,使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江苏民生主旋律的“动人音符”。我省“十二五”教育规划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平均1.1万常住人口建有1所幼儿园;义务教育在全国各省区中率先实现县域基本均衡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现所有学段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全覆盖。“基础教育,关键是靠改革进一步激发教育的活力。”省人大代表、宝应中学校长潘新文希望,改革不止步,继续大作为。

积极推进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是一项惠及千万家庭的基础工程。省政协委员、盐城人社局局长王娟介绍说,盐城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省内异地就医全覆盖、转诊上海联网实时结算,率先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程;创办了全省唯一具有自主产权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同时,拿出真金白银,形成了具有盐城特色的返乡草根系、高校学生系、水乡盐商系、新盐城人系“新四军”创业兵团。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杭春燕 吴 琼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4-04-19 11:04
下一篇 2024-04-19 11: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