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案发现场搬上法庭——苏州市检察院运用VR技术破解办案痛点

把案发现场搬上法庭——苏州市检察院运用VR技术破解办案痛点

运用VR全息复刻技术复刻的姜某某故意杀人案案发现场截图。苏州市检察院供图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记者刘巍巍、朱国亮)12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把案发现场搬上法庭——苏州市检察院运用VR技术破解办案痛点》的报道。

层层隔断的群租房、痛苦倒地的受害者、凌乱不堪的打斗现场……11月6日,姜某某故意杀人案的审理别开生面。公诉人苏州市检察院,在庭审中没有“纸上谈兵”讲述案件经过,而是通过案发现场VR全息复刻技术,以第一人称视角,向法官、被告、辩方律师等到庭人员呈现案件原貌。

“将VR全息复刻技术引入刑案办理与庭审示证,在全国尚属首创。”相关法律人士表示,苏州的这一探索,为证据呈现提供了新的载体,也为传统司法办案中的一系列痛点,提供了解决办法。

(小标题)断案告别“纸上谈兵”

姜某某故意杀人案发生在一处群租房内。这套房被分隔成8个小房间,被告姜某某和两名受害人均是这里的租客。

案发当天,姜某某与一名女性租户发生口角,后把她推至房间,并将她及其同屋室友捆绑后掐勒致死,然后放火逃离。

“作为一名深入现场的办案人,我们深知,原始场景的冲击,远大于仅通过现场勘查笔录进行的构想。”承办此案的苏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张飞说。

“案发现场是各种隔断的群租房,环境混乱。案发时,部分房间又因整改被拆除。”张飞说,光凭照片和文字描述,很难让人对现场有清晰的认识。

记者了解到,通常检察官在审查这类案件时,需要不断翻看现场勘查照片与讯问笔录,回溯案件“脑补”案情……无不耗费大量时间。

一段小插曲令人难忘。检方曾怀疑另一房间的男性租客也参与此案。因为案发时该男子就在屋内,却称没有听到任何动静,甚至对于之后的火情也一无所知。

“仅看文字材料,此人疑点很大,因为不合常理。”张飞说。

直到去了现场才发现,该租客房屋与案发地之间隔了三道门。最终,结合公安机关的调查,检察机关打消了对该男子的怀疑。

正是因为这起案件的复杂性,为让上庭证据更具说服力,检察机关决定将“案发现场”搬上法庭。

据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信息技术部周先豹介绍,检察官在现场复勘时,运用VR全息复刻对案发现场进行扫描,生成裸眼可视的案发现场。

记者看到,复刻场景清晰显示,被告与被害人租住在门对门两个房间内。剪刀的提取位置、房间的过火痕迹、来不及收拾的被告行李等现场细节,也都在复刻场景中一一呈现。

“我们对关键场景进行了近距离拍摄,后期通过放大操作查看细节信息。”周先豹补充说,现场勘查笔录中的照片绘图,也作为附件插入“重现”的现场中,实现了与传统现场勘查的对接。

“很生动,也很直观。”出席该案庭审的一位旁听人员说,公诉人用VR全息复刻形式“重现”案发现场,让大家对案件经过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还实现了与提交证据的一一对应。

(小标题)直击传统办案痛点

过去,我国在刑事案件办理中,一直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案发现场。但对于复杂案件,仅靠这些手段难以实现场景化重现,案情还原不够直观。

多位基层办案人员表示,传统案件现场记录方式存在短板。

“采用文字和平面图片描述,办案人员需要通过大量自行想象来重构现场。”一位办案人员说,“如果亲赴现场反复勘查,进行案件推演,又推高了司法成本。另外,案发现场也难以长久保存。”

如何让重建的现场更接近原貌?如何实现一次重建,多环节应用,永久保存?如何与传统的现场勘查资料衔接,更好服务办案?面对这些痛点,苏州市检察院决定将VR全息复刻运用于司法办案。

“我们对VR全息复刻进行了改造”,周先豹说,“挖掘VR适用于司法办案的场景,梳理可行的实施路径,让VR适应司法办案。”

经过一年实践,目前,苏州市已初步建成一个运行于检察内网的VR全息复刻系统,培养了一支VR全息复刻队伍,梳理了一套工作流程。

周先豹说,他们以案件信息安全为核心,无论是平台搭建、系统研发、人员参与等均实现内部赋能,形成了司法办案领域可持续发展应用模式。

如今,检察技术人员赶到现场,利用专用设备进行实景扫描,采集信息上传到检察内网服务器,由后台算法将图像及相关空间参数,生成可裸眼查看的三维场景。

苏州市检察院办案软件——“办案E卷通”,通过案件ID自动将三维场景与案件关联,随案流转,供办案人员在各环节使用。

发生于昆山市的何某污染环境案,属公益诉讼范畴。该案中大多现场为开放或半开放。时间一长,原始环境存在灭失风险。

“我们拍摄时,厂房已经易主,所幸现场暂未拆除。”昆山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赵庆说。

他向记者介绍:“通过全息复刻,可以清晰地看到,被告将软管接入废水处理设施综合池,将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引入排污口,导致周围河道重金属超标。”

“VR全息复刻技术将原始场景冻结,使我们后续可以一键‘回到’原址。”赵庆说。

(小标题)既能还原也能推演

从电子取证、人脸识别到无人机勘验……近年来,越来越多新兴技术为司法办案助力。

“苏州检察机关此次将VR全息复刻技术运用到司法办案领域,呈现了一种新的证据载体,可谓颠覆传统。”江苏荆澜德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倪瑞春说。

周先豹用四个字概括VR全息复刻技术的应用特点,即“快”“准”“真”“全”。

“快”:一个100平方米的案件现场,从扫描到生成至发布,耗时不超过2小时,对于刑事案件的快速反应、快速研判具有重要意义。

“准”:复刻的案件现场物品尺寸、方位、形态与原始场景等比例呈现,可以进行缩放、测量,也可以与现场勘查资料关联展示。

“真”:不同人员可以从不同视角、不同路径无限次“进入”VR案件现场,查看与实地一致的场景,消除对案件及空间布局的理解误差。

“全”:全面记录案件现场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细节的形态、相对方位,在任何时间对案件回顾都不会遗漏细节。

全方位、无死角、突破时空限制的特性,除了应用于现场还原,对于案件推演也具有现实意义。

张飞举例说,昆山市此前发生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被害人在房间内被嫌疑人殴打,造成全身十余处骨折。出于求生的本能,被害人拼尽全力逃离现场。检察官在全息复刻场景中置入人物模型,推演被害人的逃离路线,验证了案情。

在其他刑事案件中,也可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推演。

周先豹介绍说,目前他们已经实现将作案工具植入场景,人物模型进行48个关节的自由活动。相信很快就能让模型依照预设活动轨迹,像动画一般自己行动起来。

记者了解到,苏州市检察院每年承办的案件数量在15000件至20000件之间,占江苏省检察系统办案总数的四分之一。“运用VR全息复刻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苏州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说。

“这项技术将案发现场的实景以三维形式形成数字存档,随案永久保存。”这位负责人说,不管是过了10年还是20年,回头看相关案件,均能唤醒当时的案发场景。这无论对案件本身,还是类案研究,都具有重大价值。

下一步,苏州市检察院还将持续拓展VR全息复刻技术的应用场景。通过更多典型案例的实景呈现,使这一创新成果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对于苏州检察院的创新举措,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国祥认为,此举提高了办案效率,同时也要及时制定完善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标准,让技术应用精准无误。

倪瑞春说,司法办案的主体是人,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要让技术发挥更大作用,还在于运用的人要坚守公平正义的初心。他建议在这一技术的后期应用中,将现场勘察、VR录制等环节做得更细致,探索建立流程留痕及监督机制,避免产生差错。(完)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4-04-16 07:50
下一篇 2024-04-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