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开问题 守住底线 夯实基石

□本报记者 金鑫

“出版高质量发展之路怎么走?不出这类‘剪刀+糨糊’、可能误人子弟的教辅读物是题中应有之义。”最近一期的《上海出版审读阅评》上,审读阅评专家对一本沪版教辅出版物给出了如是阅评意见。

事实上,自2019年12月创办,上海市委宣传部主抓的《上海出版审读阅评》就不怕自曝“家丑”。

“批评是经过几轮反复思考后提出的。”上海市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毛小曼告诉记者,一篇阅评报告刊登前,专家们会反复斟酌,所有引用的问题,出版处都会专门核查,包括引用的原文。为公允起见,在《上海出版审读阅评》首页留有邮箱地址,欢迎大家阐述不同意见和理解。

面对“真批评”的《上海出版审读阅评》,出版单位也从开始的“拿到后就塞到抽屉里”,到目前的已能坦然接受,并有过改之。比如,审读阅评组接连几期抽查教辅读物,并刊登《学生用书当慎之又慎》《教辅读物书名切忌夸大其词》等阅评报告,引起沪上出版单位高度重视,推动了教辅出版物审校制度进一步完善,有出版社将原来的印前分级分类抽查,改成了现在的“全查”。

在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办公室,记者翻阅了4期《上海出版审读阅评》。每期40页左右,7至8篇阅评意见。其中,有2篇综述,指出近期沪版图书出版中发现的问题,希望引起业界警惕。比如,第六期上的一篇综述提出,近期上海一些集刊类图书中出现了需要引起警惕的问题,提醒出版社加强对集刊类图书意识形态方面的把关,避免失谨违规。

“负责阅评审读的老同志每个月要看书、写出报告,版协负责编辑、校对,也如履薄冰,不敢懈怠。”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会长胡国强告诉记者,每期刊登的5至6篇阅评意见是从每月30余篇阅评意见中选出的,批评意见占比较大。“我们不是和谁过不去,都说好话,还办《上海出版审读阅评》干什么?当然,我们也是实事求是的,凡是批评性的意见都要反复核对,力争无误。”胡国强说。

“审读阅评组的功能就是为上海出版守住底线。”毛小曼说。《上海出版审读阅评》的定位和功能是经过调研,反复讨论、深思熟虑后定下的。“出版质量是行业发展的基石。我们把退休后的社长、总编辑们请过来,希望借助他们的力量,通过审读阅评,发现沪版图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苗头性问题、预警性问题,提醒现任的社长、总编辑们,乃至一线的编辑,一步一步地夯实上海出版的基石。”毛小曼说。

上海市委宣传部出版处近期正在摸查上海所有合作书的底牌,将加强对合作图书的出版管理,而这也正是一篇审读报告《出版合作书要保持清醒头脑》引发的。毛小曼说:“《上海出版审读阅评》或许自曝了‘家丑’,但我们希望把出版质量中的问题摊开来,供大家一起学习。”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4-04-02 19:26
下一篇 2024-04-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