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律师分享法科生面试的四大问题,一针见血!

资深律师分享法科生面试的四大问题,一针见血!

作者 | 欧阳宇翔 上海协力(长沙)律师事务所主任

高级合伙人

来源 | 中国律师商学院

今天我结合自己的执业经验给同学们讲讲如何学习和运用法律知识,如何为未来“做律师”做职业准备,这个题目应该说离在座的同学们还远,探讨的紧迫性还不是很强。但作为一个执业多年、长期担任律所领导职务,面试过众多法科生、指导过许多年轻律师的“老律师”,我确实对法学教育以及现行法学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法科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有些话想说。近几年,我曾在多个场合零散地谈过这个问题,但不系统、不具体。我愿借此机会就这个问题详细地跟同学们聊一聊。

首先,我想谈谈我对现行法学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法科生的知识学习、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职业规划的直观感受。江山代有才人出,新时代的年轻人优点和长处当然很多,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今天我主要谈一谈普遍性的、有待改进的问题。

法学基础理论问题。这些年来,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法科生的法律基础知识和法学理论功底总体上比较薄弱,读书太少。协力长沙所招聘律师助理的基本门槛是其第一学历必须是985、211高校法学院或者全国知名的专门政法类院校,从这个角度来说,参加协力长沙所面试的同学肯定高考分数比较高,智商不差。我面试学生时,也从来不问实务问题,只问法律基础理论问题、法律概念问题,因为刚毕业的法科生不懂实务很正常。

一般我面试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读过哪些法律专著,书名、作者;第二个问题才涉及一些基本的民法、合同法、公司法、程序法、刑法、行政法的基本理论概念问题,我从不问小部门法和偏、怪的问题。但是,多年的面试结果是让我比较失望的:本科生除教材外,很少有人认真的读过什么法律经典著作;即使是研究生,很多人在对口的研究方向上读过的法律经典著作也不超过5本。

在基本的法律概念上,很多人也懵懵懂懂:一个行政法方面的研究生,面试时答不出什么是比例原则;一个诉讼法方面的研究生,答不出什么是民事诉讼法上的比较优势证据规则。试想,法学基础理论功底这么薄弱,如何经手法律实务?所以,对新进律所的法科生,这些年来我干得最多的,就是给他们列书单,让他们“强基础”,还有就是不厌其烦的讲解一些基本的理论概念问题。而这些,本来是同学们应该在学校里就完成的。

知识结构问题。面试法科生的另一个感受,就是现在法科生的知识结构太单一、太薄弱了,除了法律学科方面的知识外,极少具有政治、历史、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金融学、财税学等非法学专业知识。同学们,要知道,法律只是调整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规则,如果不懂规则后面的调整社会关系的本义,谈何理解和运用法律规制分析、解决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问题?说得简单粗暴一点,法律条文,哪怕是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都会念的!

可能大家羡慕西方国家,法律人是社会精英,法律人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很多社会贤达,如政治家、企业家、外交家,均出身于法学院,更遑论法官、检察官、律师。但同学们想过没有,他们这些法律人,难道像我们这样,只看法律书、只具备法律知识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克林顿、奥巴马的传记,看看他们上大学时是怎样读书的,涉猎范围有多广!在就业面试时,很多同学向往“高大上”,提出对企业并购重组、上市、金融、公司治理等高端业务感兴趣,希望从事这些法律服务领域。但抛开你的法学专业知识如何暂且不表,试问,无任何财务、投资、税务或者金融方面的知识背景,你凭什么可以从事这些专业领域?就凭着你对“高大上”的一无所知与一厢情愿的“热血”,我又怎么会、又怎么敢提供这样的岗位给你?

当然,这些不能完全怪同学们。作为上个世纪90年代毕业的法科生,我发现现在的法律教育体系非常不重视非法律课程的设计与融合。记得当年我上大学时,不仅法律课程开的很全面,而且同时开设了很多非法律课程,包括西方经济学、初级会计、中级会计、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财政学、审计学。我的财经、管理、税务方面的知识积累就是在本科阶段完成的,大家千万别误解我是因为读了经济类硕士才具备经济学科知识的。我认为,这些非法律专业课程的开设,对法科生的知识结构储备非常重要。所以,我强烈建议,法学院一定要开设数学课和经济类课程,我们法科生未来的路,不只有法律职业一条路,还可以成为政治家、经济学家、企业家、外交家!

法律思维方式问题。第三个面试法科生的感受,就是现在的法科生极少具有良好的法律思维习惯。我一直坚持的用人原则是:深厚的法律功底与良好的法律思维习惯,两者之间,我更倾向于那些具有良好法律思维习惯的法科生。为什么?很简单,思维方式是纲,法律知识是目,纲举才能目张,法律功底可以补,而良好的法律思维习惯却是或因为天分,或因为长期有意识训练才能形成。

什么是法律思维?很多年轻律师都问过我这个问题。今天,我不从其学理上给予定义,而从我的律师执业体验上来说说我的看法。法律思维,我的认知是,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自觉运用法律原理、法律原则、法律规定进行权利、义务、责任的理性分析。

法律思维要求摒除道德、情感、社会舆论、大众心理的掺杂和影响,进行看似“冷冰冰”的专业法律分析。法律问题,无非就是权利、义务与责任分配与承担问题;法律问题中的诉讼问题,就是通过诉讼的方式分析权利(法律规定的或约定的)、义务(法律规定的或约定的)的内容及其合法性(法律保障性),解决行使权利、违反义务的后果承担(谁承担,承担多少,怎么承担)的问题;而法律问题中的另一大块非诉问题,就是通过非诉讼方式(谈判、合同签署等)安排权利、义务的内容,设置责任的认定、追究机制,从而实现利益可预期的目标的问题。

很多同学不能自觉运用法律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常常不能把法律和实践很好地糅合,分析起来,常常是两张“皮”,具体到实务中就是,运用法律处理实际问题时,头绪不清楚或束手无策。

法科生的职业规划问题。去年12月,我有幸应邀担任某名牌大学举办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决赛评委,10名决赛选手中有好几个法科生,他们的职业规划都很具体,有要做涉外审判法官的,不仅是法官,还得是主审涉外案件的法官;有要成为国内某某一流所北京所的律师的,不仅是律师,而且得是国内一流律所的律师,还得是国内一流律所在北京办公的律师······我的个人观点是,在校的法科生不宜作这样具体的执业规划,不应将自己圈囿于如此狭窄的方寸之中,这样的职业规划不仅不切实际,而且不科学。

我认为,首先,法科生把职业定位于与法律相关的岗位都不算是职业规划,因为无论是法官、检察官、律师还是企业法务,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结构都没有太大差异;其次,在校的法科生正值青春年少,个人主观因素、社会需求、个人志趣爱好都处在动态的变化中,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一我的职业理想:高中考大学时,我的理想是做官,所以高考志愿选择的是农村经济专业,但事实却是阴差阳错的被法律系录取;大学期间,我讨厌法律,但也不再执着从政,于是转而一心要成为名利双收的金融家,于是咬紧牙关自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报考当时被称为“南方金融家摇篮”的湖南财经学院财经方向的研究生,最后如愿以偿学的是财政税收专业;研究生期间,我的职业理想又变成了投行家,想发挥自己法学与经济学的复合优势,但是我立志绝不就职银行,“银行基层千千万,行长哪能天天换?”——当行长,太难!但研究生毕业时,我却没能就职证券公司投行部,而是成了财政部驻湖南省财政监察办事处的一名财政干部;工作两年多后又辞职下海,从事了律师。回想这么些年以来,从最排斥的职业兜溜一圈后又回到当初最讨厌的律师职业,在自由张扬个性,施展拳脚的同时,挣点小钱,还乐此不疲,多么具有讽刺意义!

但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大学期间我排斥法律职业,但我却从来没有懈怠对法律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因为你对法律不感兴趣,不要因为你认为未来不会从事法律职业,而懈怠对法律的学习,并且以此作为你不认真听老师讲课、不看法律书的理由。

接下来,我谈谈法科生如何学习知识、如何完善知识结构、如何形成法律思维习惯等问题。

怎样学习知识。我认为,作为人文学科的学生,一是应当读一些人文方面的专业著作。个人认为这些书籍是必读的: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史、世界发展简史、西方经济学说史、西方法律学说史、美学、伦理学、自然辩论法、政治学等。二是法科生应当认真听课。法学院开设的法律课程内容不是枯燥法条的死记硬背,而是追溯源头,讲解法条背后的原理、目的与精神,培养法科生的法律素养,法律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能学好的。三是学校每开一门法学专业课,除教材外,法科生应当读一本法学大家的专业专著,比如公司法,法科生可以再读一读刘俊海教授的《现代公司法》;合同法,法科生可以再读读韩世远教授的《合同总论》。四是每学期精读一本外文国外法律专业书籍或者阅读一本外文版的法律期刊。就研究生而言,应当通读自己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法学大家关于此方向的专著、论文全文。

在读书方法上,我的体会和建议是先“观其大略,不求甚解”,然后再细细研读,不强求立即完全搞懂。囿于同学们眼下的基础知识积累、理解能力、社会经验与阅历,很难完全理解和把握学术大家们大作的精髓,但这不应该成为放弃的理由。要知道,读了不懂与因不懂而不读,以后对你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里说一点题外话。前段时间,学者们一度在争论大学到底是职业教育还是人文精神教育的问题,我想这是个伪命题。大学完全既可以对学生完成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学生职业素养的塑造。把两者对立,甚至非此即彼,这是不应该的。一个大学毕业生,没有人文精神,与普通的职业技术人员有何差别?反过来,一个大学毕业生,若“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只知坐而论道,而没有赖以安身立命的基本职业素养,岂不可悲?

如何完善知识结构。法科生除法律外的最重要知识应当是财经、税务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一方面,法学院应当适当开设数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学、会计、财务贸易等方面基础知识课;另一方面,若法学院未开设这些课程,法科生可以到金融学院、管理学院等去蹭一些这方面的基础课。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爱好阅读一些这方面的专著。本科阶段,具备一些基本的常识性知识即可。

如何养成法律思维习惯。我建议一是大家可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收集法律界专业人士对这些社会热点问题的分析。现在网络时代,一般有热点问题出现,就有法律专家对其进行法律分析。二是寒暑假到法律实务部门实习,到“一线”去观摩、去学习对具体法律问题的处理方式与方法。说到实习,我建议在校法科生不要等到大四学校安排才去实习,从大一暑假开始就去,可以到不同的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律所、企业法务部等。当然,法学院安排一些法律实务专家来授课就更好了。三是多看看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的最高法院的判例、案例指导以及《司法观点集成》。可以说,最高法院代表着全国最一流、最具权威的法律实务认定观点,是法律人实务操作最直接的指引。

对于职业规划问题,我个人建议是不做,一定要做就做大而不宜做细。这个问题我上面已经讲的很详细了。

最后,我想特别强调一点,我非常不赞成大学生为了出国、考公务员甚至考各种职业资格证书而本末倒置,把基本的专业学习扔到一边,整天沉浸在准备这样那样的考试当中。这都是短视的。以后漫长的人生中,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也必然会付出代价。

同学们,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要发财,靠乱来”的时代正在逝去,知识、头脑决胜的时代正在到来。依靠权力获取特殊资源的传统行业,如房地产、矿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通过金钱、美色行贿获取利益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具体到律师行业,倚仗标的额巨大的诉讼案件、公关能力而获取巨额律师费、一夜暴富的机会将越来越少,尤其是对年轻律师而言。未来,我们法律人将越来越多地仰仗我们精湛的法律技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而获得报酬,社会对我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也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努力读书,学习知识,你将获得丰厚回报!

听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会想:这还了得!按照你说的去做,大学生活不是很苦逼,潇洒、浪漫的时间全泡汤啦?

同学们,别担心,我是经过精心测算的,一定是让你又学习好,又有时间浪漫潇洒、恋爱的:

只要在星期一到星期五,保证每天有包括听课时间在内的8-9个小时进行有效学习,你就完全可以做到了。

因为你是一个文科生,文科的著作阅读起来还是很快的,比起理工科学生做实验、算算术轻松得多;如果你能把周末抽一天时间用于读书,假期平均每天读2-4个小时,你就能读更多的书。何况你恋爱的时候,还是可以思考问题的。比如当你看起来是含情脉脉,实质是呆滞的目光凝望你的恋人的时候,你空白的脑袋是完全可以开动起来思考理论问题的,这样你一方面俘虏了你恋人的感动,另一方面又收获了知识的丰腴。岂不是两全其美?!(画外音:原来谈恋爱还可以这样子……会玩)

同学们,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吧!把恋爱和学习在同一时间纬度里完成!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4-01-05 20:50
下一篇 2024-01-05 2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