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世纪同仁丁韶华: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一个律师可以做什么?

对话世纪同仁丁韶华: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一个律师可以做什么?

2021年1月8日,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和江苏方德律师事务所官宣:两所正式合并。

当天,合并后的江苏世纪同仁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原方德所主任)丁韶华在微信朋友圈动情的写下:闯荡江湖18年,搁下一手创办的“方德所”牌子回归“同仁所”,是为了强强联合、再攀高峰,更是为了内心深处长久的使命驱使——如何在精品化和规模化的双翼下,构建与江苏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本土一流律所。

是的,使命感驱使。所以,愿意割舍,然后再出发;譬如断臂,才能独孤求败。

在丁韶华逾20年的律师职业生涯中,或许有过许多选择,但是特别明显的一个“脉络”是,从业越久,使命感越强——那是对苦难的理解、对事业的热情、对底线的坚守、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担当。

一个律师,可以仅仅是律师。但是,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一个律师,还可以做什么?

丁韶华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个人:从南师大走出的那个苦难而乐观的少年

在丁韶华许多关于自己的演讲和文稿中,都会用到一个词“出身寒门”。

回望来时路,于他而言,年少苦难已经不是苦难,而是财富、是鞭策、是永不能忘却的“那个自己”。

1985年,丁韶华的父亲在开山采矿过程中摔成重伤。从此,一个还算小康的家庭直接变成了“困难户”。这一年,丁韶华只有14岁。

尽管家里困难,但是父母从未有过让丁韶华辍学的念头。江阴百年鼎盛文风,普通家庭的坚持一直是: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1989年,丁韶华就读的江阴南菁中学,考虑到其家庭的实际情况和比较好的学习成绩,将其保送到不仅不需要书费、学费,还能够每月补贴饭票和26元菜票的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这成为丁韶华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许多年后,丁韶华在回忆这一段经历时,将之称为“人生收到的第一次大馈赠”。从这里,多少可以看到丁韶华性格中的乐观,也正是这种乐观,让他不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中,总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状态。

丁韶华本科毕业工作三年后,因在工作中感觉到基础不足,报考了南师大研究生,并在1996年顺利成为南师大法律系成立后招收的第一批研究生,师从中国著名法学家公丕祥教授。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法律”道路。

在丁韶华报考南师大法律系研究生的过程中,一段被业内广泛讲述的励志细节是:因为实在太穷,没有地方住,大约有四十多天的时间里,丁韶华就在南师大的大草坪上铺几张报纸入睡,早上在华夏图书馆洗漱完后即去自习。

如果说本科四年丁韶华更多感受到的是南师大的包容和爱护,“让自己这样一个穷学生能够不坠青云之志,认认真真读书、快快乐乐成长。”那么研究生三年,丁韶华除了在专业知识之外,更受益匪浅的是恩师时常耳提面命的话语,“到南师大读书,学习做学问,一定要首先学会做人,如果人做不好,那么学问也是做不好的,或者说是有限的。”这成为丁韶华逾二十年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坚守。

1999年,丁韶华法学硕士毕业,在面临是去做公务员还是去做律师的选择中,恩师公丕祥的推荐信,决定了丁韶华的职业选择,他被国家分配成为了彼时江苏省司法厅下属国办性质的江苏同仁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助理。

对话世纪同仁丁韶华: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一个律师可以做什么?

业务:每一项重组背后都是千万个家庭

因为从苦难中走来,所以才更懂努力和感恩,更懂共情和珍惜。

丁韶华在江苏同仁律师事务所待了不到两年时间。虽然很短,但是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十分感慨:“那会儿年轻,在做业务上也没有具体目标,就学着如何无球奔跑,我将所里成立以来保存的所有卷宗全部翻阅学习了一整遍。正是同仁所厚重的历史和规范的管理,为我的律师业务实践打下了基础。”

2003年,丁韶华又前往南京大学攻读了管理学博士(金融证券研究方向),师从中国著名金融学家李心丹教授。从此,丁韶华开启了自己金融法律服务的职业生涯。

2009年,丁韶华创建了江苏方德律师事务所,专注金融法律服务。“方圆天地、德法自然,做中国一流的金融法律服务者”,是他们的目标,“让强者更强”是他们的方向。

为什么选择做金融法律服务?

丁韶华坦言:“自己刚做律师时,其实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只是觉得要踏踏实实打好这份工,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国经济的变化和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认为可以通过自己的所学,去为中国经济和中国金融行业做一点事情。”

在丁韶华的带领下,至与世纪同仁所合并前,方德所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主营投融资、银行证券、并购重组、破产重整、不良资产处置、民商事诉讼、企业法律顾问等的专注金融法律服务的律所。

公开数据显示,过去十多年里,丁韶华团队协助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完成投融资、不良资产处置、破产重整和债务重组等各类案件金额累计近4000亿元,包括:获得“中国法律年度大奖”的7.5亿美元国际银团贷款项目(2007)、全国第一单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2007)、江苏第一单中期票据(2009)、江苏第一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2010)、江苏第一单集合信托阳光私募(2010)、全国首例资产管理公司催收改制银行已经打包处置完毕的巨额金融不良资产完胜案(2011)、江苏第一单区域集优(2011)、江苏第一单上市公司破产重整(2014)、江苏唯一一家省级民营资本投资集团组建(2016)、无锡地区首个破产重整转和解项目(2019)、全国第二江苏首例上市公司预重整引导人(2020)等。

这些“第一单”、“首例”、“首个”、“唯一一家”的背后,是丁韶华带领团队不断的尝试与突破,不断的积累经验和再出发。

在提到这些业务时,丁韶华有点骄傲、有点自豪,但更多的是“安心”和“踏实”。

“因为每一单债务融资业务背后,都是许许多多的中小企业,背后是许许多多的家庭;每一单破产重组业务背后,都是许许多多的工人,背后还是许许多多的家庭。这许许多多的家庭,就是成千上万人的生计。也许是婴儿的一口奶粉,也许是老人的一粒药丸,也许是孩子的一笔学费……”丁韶华每次都会在项目启动前这样给团队打气,“把这个项目做好,不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己”。

越深入自己热爱的事业,越明白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与欧美相比,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历程相对较短,而当前又处于一个内外部经济形势急速变化的阶段。时代潮水急浪拍岸,近二十年的金融法律服务实践下,丁韶华或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信,通过自己的专业,可以为企业、金融机构、区域经济保驾护航,参与到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变化中来。

对话世纪同仁丁韶华: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一个律师可以做什么?

行业:不仅仅是推动更要引领

在丁韶华身上,总是能看到两种气质的交融。一种是江湖侠气,那或许是一代人的英雄主义情怀——这一生一定要去做一些事情;一种是书卷气,系统的理论学习经历、常年的一线业务实践——更善于思考和总结。

为什么要去做一些事情,为什么不断的去思考和总结?

一方面,青年时代的苦难和学校师长们的“馈赠”,让丁韶华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追寻梦想。所以当自己有能力时,便时刻想着回报家乡、回报母校、回报社会。另一方面,过去三十多年里,身处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变化最激烈的时代中,丁韶华亲眼目睹了中国经济、中国企业、中国金融以及中国法治的发展和成长,“学好文武艺,报效国与家”的想法时时刻刻在内心深处涌动。

2015年12月4日,第一个“中国宪法日”,母校南师大的“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正式上线,丁韶华联系恩师,提出愿意向母校捐赠1000万元,以支持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开展。在此后捐赠仪式上,丁韶华眼中有光地说到:“我知道,这么多年一直期望报恩的念头可能可以实现了,协助公丕祥老师和各位老师、同学共同从事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这是对母校、对恩师、对中国法治现代化事业,最好的回报!我为自己多年以来特别想报答母校、报答恩师的夙愿终于可能实现,并且如此有意义地实现而激动不已、激动不已!”

而自2016年以来,丁韶华更是结合自己的金融法律工作实践撰写了一系列的理论文章,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地方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文章包括《以供给侧改革理念引领企业金融风险处置的经验与启示》、《关于设立“江苏省一带一路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政策建议》、《关于尽快修订<贷款通则>“先还后贷”条款的立法建议》、《以系统性思维防控江苏金融风险的政策建议》、《依法赋权设立金融辅助监管机构的立法建议书—关于制定<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条例>的相关建议》、《以金融财税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等。这些文章先后发表于中共中央《求是》杂志内参等刊物,得到了中央和地方领导的充分肯定。

其中,《以金融财税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文,可以说充分展现了丁韶华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责任与情怀、作为一名金融法律律师的专业和担当。

2020年初,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华夏大地突然陷入“停摆”状态。当时,正在国外考察的丁韶华,基于自己多年深耕金融条线的经验,敏锐的判断,实体经济不能停,金融财税必须冲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第一线。在经历了几个通宵后,丁韶华组织团队在第一时间拿出了这份洋洋洒洒的文章,从点到面,从理论到实操,深入分析了实体经济可能面临的困难,以及金融财税能够做什么以支持。

很快,丁韶华的这篇文章就摆到了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办公桌上,并得到了重要批示。此后,江苏在全国率先通过一系列金融财税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复苏,与这篇文章不无关系。

“不论是捐资,还是进行理论研究,都是为了倾尽所学,为社会做一点事情。我们对行业的意义,不仅仅是推动,更多的是要引领。”丁韶华说。

坚守:绝不能为了追求速成而自废武功

法律工作需要专业、需要责任、需要梦想,但是更需要懂得坚守。

丁韶华曾在不同的场合讲述过自己对于“职业坚守”的理解。

在回顾自己的工作道路时,丁韶华说:“从事律师工作这么多年,最对得起母校和恩师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在做律师期间,坚持自己默默耕耘埋首前行。虽然这段时间正是恩师担任江苏省高院院长之时,但是自己没有向恩师汇报或者请教过一个案件!一方面,坚持做学生的必须充分维护恩师形象,决不让任何人在“法官和律师关系”这方面给公老师出难题;另外一方面,作为学生深知恩师从来公正严谨,不可能给我们任何开方便之门的机会。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自己不努力而靠歪门邪道是永远不可能有出息的,也有负恩师栽培。”

在对南师大2016届全体本科毕业生的演讲中,丁韶华告诫师弟师妹们:“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绝不可急功近利,不要企图让自己稚嫩的翅膀直接在长空中翱翔。慢慢来,才能走得快。”

在前不久转发“海南百亿法官张家慧”的新闻时,丁韶华写下了一段让人动容的评论:“咱们这些年轻律师,与我一样,出身寒门,无依无靠。现在,夫家妻家的责任与依靠,家庭的担子,都系于我们一身,绝不能因为贪图安逸、追求速成而犯下如此低级错误,不是我不想,实在清楚这样做的违法成本太高,不但未来没有,而且已经到手的也会归零;尤其是,一旦养成坏习惯,走上速成路,一定就会放松自己对理论和实务的推敲与思考,一定会逐步自费武功,成为让人看不起的废人,切记切记。”

丁韶华不仅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团队。正是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引下,丁韶华和他的方德团队屡获殊荣。

丁韶华是2000年取得律师资格证的,但是,在2004年就成为了“南京市首届十大优秀青年律师”,2005年获得“江苏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律师”称号,2007年获得当年并购重组类全国唯一的ALB“中国法律年度大奖”,2010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并在2015年第十二届连任,2016年获聘为首届江苏省政府法律顾问,2020年获聘为第二届江苏省委法律专家。方德团队则曾连续七年获得南京律师业“优秀业绩奖”(2007-2013),南京市年度优秀商业交易(非诉讼)业务大奖、南京市年度优秀民商诉讼业务大奖和南京市年度优秀破产业务大奖等荣誉。这支团队还成为了江苏省3000多家律师事务所中唯一的一个“江苏省青年文明号”(2014)。

因为有坚守,所以才敢往前走,才能往前走。

今天,当外界问起丁韶华,为何同意将一手创建12年的方德所并入世纪同仁时,丁韶华直言,同仁所成立于1983年,是江苏省第一家律师事务所,至今已经推荐117家企业IPO上市,他们偏重“股权”,推动企业往前,而我们偏重“债权”,协助企业纾困,两家非常具备协同性;与此同时,两所在合规、专业、愿景、价值观上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真的让我感到,回家的感觉,很好”。他不认为高举同仁所的大旗是对方德所的淹没;相反,作为合并后新所的管委会主任,他认为:“同心方胜,仁者德也。两所强强联合,不仅是简单的实现百人规模、亿元年收入的短期目标,而且可能成为江苏领先、中国一流的综合性法律服务强所。这既与江苏高质量发展水平相适应,也可能为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进程贡献一份厚实力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丁韶华是幸运的,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他寻找到了自己的坐标;丁韶华是令人钦佩的,他在自己的坐标轴上,不断精进,努力为时代的发展贡献一份心力。

来源:江苏金融汇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12-09 01:50
下一篇 2023-12-09 02: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