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弩之末!认房不认贷后,北京房价跌了

购房规则改写

最近,有一个词在房地产圈里火了起来,那就是“认房不认贷”。这个词是说,无论购房者是否有贷款记录,只要证明自己名下没有房产,就可以按照第一套房的标准办理贷款。这对于想要换房或者改善居住条件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楼市掀起波澜

半个多月过去了,现在全国楼市情况到底如何呢?今天看到了一个全国楼市的数据统计表。

强弩之末!认房不认贷后,北京房价跌了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从政策执行开始至今,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不涨反跌,甚至跌幅超过-2%,打破了20年来的负增长纪录。仅仅在政策实行之后的一周之内,北京和上海的房价稍微涨了一下,目前又跌了回去。

这个政策的出台让我感到很惊讶。因为从今年年初开始,国家就明确提出了“房住不炒”的定位,要求各地严格执行差别化信贷政策,防止资金过度流入楼市。而“认房不认贷”这个政策显然是与这个方向背道而驰的。

那么,“认房不认贷”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原因:

一、支持居民改善住房条件

这个原因听起来很正当,但实际上有点牵强。因为“认房不认贷”并不能解决居民购房的根本问题——高房价。目前,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都处于高位,尤其是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已经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即使降低了首付比例和利率,也无法改变居民购买力不足的事实。

而且,“认房不认贷”也不能保证居民能够买到合适的住房。因为目前楼市供需失衡的现象普遍存在,优质住房资源紧缺,而劣质住房资源过剩。如果居民为了享受信贷优惠而随意购买劣质住房,反而会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

二、为了刺激经济增长

这个原因看起来很合理,但实际市场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认房不认贷”会导致资金过度流入楼市,加剧楼市泡沫的风险。而楼市泡沫一旦破灭,会对整个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和损失。

我们可以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15年中国股灾中得到教训。而且,“认房不认贷”也会挤占其他领域的投资空间,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疫情后,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需要更多地依靠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来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楼市的过热,会抑制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也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和活力。

三、为了应对房地产市场的分化

这个原因听起来很现实,但实际上也难有成效。因为“认房不认贷”是一种被动的应对措施,而不是一种主动的调控手段。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依然高涨,而三四线和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则出现下滑。

这种分化既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反映了房地产政策的不协调。如果各地只是根据自身的市场情况,随意选择是否执行“认房不认贷”政策,那么就会造成政策的不统一和不稳定,给居民购房带来更多的困惑和风险。

美好表象下的潜在风险

可以说,“认房不认贷”这个政策看起来很美好,它既不能解决居民购房的根本问题,也不能刺激经济的持续增长,更不能应对房地产市场的分化。相反,它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和风险。比如刺激投机需求、加剧市场分化、增加监管难度等。

一些有资金实力的购房者可能会利用这个政策来进行短期炒作,从而推高部分城市的房价。而一些没有资格享受这个政策的购房者,则会面临更大的购买难度。此外,这个政策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更多的工作量和风险防范。

短期刺激还是长期稳定?

因此我认为,“认房不认贷”只是一个暂时性和局部性的政策,并不能改变楼市的整体走势。要想实现楼市的平稳健康发展,还需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提高住房供应和保障能力,引导合理消费和投资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

强弩之末!认房不认贷后,北京房价跌了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