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性质)-罗纳德·科斯-1937

#2023广州车展#

The Nature of Firm(企业的性质)罗纳德·科斯(1937)

(企业的性质)-罗纳德·科斯-1937

《The Nature of Firm》(企业的性质)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先驱罗纳德·科斯1937年发表在《Economica》第4期(总第16期)上的经典论文。这篇论文以及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帮助科斯最终获得了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科斯发表这篇论文时年仅27岁,而我在相仿的年级才初窥经济学门径,还有大量的知识需要去学习。这篇论文一方面因为提出交易费用的思想而成为新制度经济学开创性的论文,并且奠定了产权理论的基础;另一方面,这篇论文也奠定了现代企业理论的基础,加深了人们对于“企业家”的认识。

在《企业的性质》这篇论文中,科斯主要探讨了关于企业两方面的问题——企业为什么存在以及企业规模是如何决定的。在论文中,科斯首次提出了通过市场机制去“组织”生产是存在成本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存在成本的),也就是“交易成本”的概念(需要明确的是:交易成本是指使用市场机制的成本,不同于“交易的成本”,即交易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如运输成本)。也许我们现在对于交易费用这一概念并不感到陌生,但是在新古典主义过于理想化的假设在当时是占主导地位的(根据参考资料显示,这篇文章在刚发表时也没有立即引起重视),因此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正是由于利用价格机制组织生产是有成本的,科斯探讨了企业存在的原因。此外,作为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替代方式,通过“企业”组织生产也是有成本存在的,这就引出了企业规模的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科斯还提及了企业家的角色和企业家精神,也简单提及了委托者和代理者的关系。

科斯将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因此本文也将从五个方面介绍本篇论文并尝试做出个人评述。在介绍这五部分之前,我们先简要介绍论文的引言部分。

在引言中科斯强调要重视建立经济理论所依赖的假设。企业的概念在经济学中使用方式就和普通人的用法是不同的。因为在经济学中有一种从单独的私人公司到行业分析的这样一种倾向,因此有必要弄清楚经济学中企业的定义以及和现实的区别(如果存在的话)。科斯提到本文给出的关于企业的定义,或者说关于企业的假设,将是符合现实的,以及容易处理的。符合现实是因为它和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定义是相吻合的;容易处理是因为这一定义可以使用马歇尔提出的边际和替代(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边际替代)的工具来进行分析。

在文章的第一部分,科斯就企业定义的提出先考察了“economic system”,即经济系统、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自发运行的,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整个过程是自发的、有弹性的和反应灵敏的,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一个组织。当然,这一观点也不否定私人计划的存在。但是这种理论假定资源的流向直接依赖于价格机制。因此反对经济计划,因为经济计划所做的事情已经由价格机制完成了,那何必还需要经济计划呢?

但是,“within a firm”,在企业的内部,这一描述是不成立的。因为存在与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生产要素不符的事实,比如说一个工人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的流动是因为被安排而不是价格机制。这就说明了企业内部有组织、计划的存在,而不完全是价格机制在发挥作用。自然地,经济学家们没有忽略这一事实,马歇尔将“organisation”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克拉克赋予 企业家以统筹协调能力;奈特强调了经理的协调能力。但是既然通常认为这种协调能力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就可以实现,那为什么还需要组织(即企业)呢?为什么还需要这种协调能力呢。

事实上,在企业内部,企业家指挥生产,市场交易以及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的协调能力所取代。反过来,这意味着市场机制是企业家协调的替代方式(注意,这里提及的两种组织经济方式相互替代的思想在本文中占有重要地位,下文会论述)。那么,如果生产可以由价格机制调节,那就不需要组织了,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因此就产生了这样的问题:组织(狭义理解为企业)为什么会存在?

科斯提出了关于企业的关键假设:

It can, I think, be assumed that the distinguishing mark of the firm is the supersession of the price mechanism.

企业的显著特征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也就是说,企业或者说企业家可以代替价格机制发挥组织和资源配置作用,企业家具有协调功能。因此,既然价格机制和企业家的协调功能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那么搞清楚两者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起作用,在实践中在两者中进行选择的基础就很有必要了。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核心部分,正是在这一部分,科斯探讨了企业存在的原因以及决定企业规模的因素。

The main reason why it is profitable to establish a firm would seem to be that there is a cost of using the price mechanism.

建立企业是有利可图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使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使用价格机制组织生产最明显的成本是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另外,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订立契约的费用也必须考虑在内。虽然可以通过通过技术使得成本最小化但是不能完全消除这种成本。建立企业后,由于不必和企业内部同它合作的生产要素订立契约,一系列契约就被一个契约(即企业)取代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契约的特性是生产要素为了获得一定的报酬而在一定的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调配)。契约的本质在于它限定了企业家的权利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他才能指挥这些生产要素。

使用价格机制的第二个成本在于契约的期限问题。为了某种物品或者劳务的供给,人们倾向于订立长期契约。通过订立一个长期契约可以节省签订若干短期契约的费用。人们为了规避风险也可能更倾向于订立长期契约。但是由于预测方面的困难,长期契约往往只规定一般条款而将具体细节留待以后解决,这些细节以后由购买者决定。When the direction of resources (within the limits of the contract) becomes dependent on the buyer in this way, that relationship which I term a ” firm ” may be obtained. A firm is likely therefore to emerge in those cases where a very short term contract would be unsatisfactory. 当资源的流动方向以这种方式依赖于买者时,我称作“企业”的关系就出现了。也就是说,当短期契约不能令人满意是,企业就因此出现了。

上述两点总结而言:

the operation of a market costs something and by forming an organisation and allowing some authority (an ” entrepreneur “) to direct the resources, certain marketing costs are saved.

市场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种组织并且允许企业家支配资源,某些市场运行的成本就能被节省下来。如果企业家不能做到降低成本,那么组织方式就回回到市场交易的方式中去。

企业出现的另一个因素在于有管制力量的政府或者其他机构通常对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组织的同样的交易区别对待。这种区别对待造成了通过市场交易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以销售税为例,如果在公开市场交易就要去支付这种税,但是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则不需要,因此这将导致企业的出现。(记得我学税法的时候有提及某些集团内部交易的避税方法,我认为就是对这一观点的反映。此外,目前有学者认为当前的税收制度没有考虑征收企业内部交易活动所应承担的税负而造成了税收损失和不公平也是这一问题的反映。)二对于已存在的企业,这一因素将鼓励企业规模的扩大。

以上就是organisations such as firms在一个由价格机制组织资源分配的专业化交换经济中出现的原因。下面讨论企业规模问题。即既然企业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为什么不能把所有的生产都交给一个大企业去完成呢?科斯利用边际和均衡的分析工具进行了分析,即由企业家组织生产的边际成本和市场机制组织成本的边际比较,提出了三个因素。

首先,企业扩大时,企业家功能的回报会减少,即企业内部组织追加交易的成本会上升。均衡点是: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 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来组织这笔交易的成本。其次,当组织规模增大时,企业家不能导致生产要素的最佳使用(用在他们价值最大的地方)。均衡点:资源浪费带 来的亏损等于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个企业家组织这笔交易的亏损。最后,一种或者多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会上升。可能因为小企业比大企业存在“其他方面”的优势。企业扩张的停止点是上述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前两个因素即“管理收益递减”。

除了上述原因外,随着被组织的交易的空间分布,交易的差异性以及相对价格改变的可能性的增加,组织成本所失误造成的亏损也会增加,当更多的交易由一个企业家来完成时,这些因素都会增加,这些也构成了企业规模扩大时效率趋于下降的原因。一切有助于管理技术的变革都将导致企业规模的扩大(通过改变组织的成本和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来实现,当然,也可能导致企业规模缩小,如果创新对后者的减少更大的话)。

此处的注释我认为值得一提:由家庭制度到工厂制度的变迁并不单单是个历史的偶然,而是由经济力量决定的,这似乎很重要。事实表明,由工厂制度到家庭制度的变动是可能的,如俄国的例子,反过来也一样。价格机制不能运行是农奴制的本质。因此,那里不得不由一些组织者来指挥。当然,当农奴制过时了,价格机制就能运转起来了。直到强有力的机构安排工人进入某一工作位置,它才取代了价格机制,而且企业再度出现。

在第二部分的最后,科斯提到了“联合”和“一体化”的概念。当先前由两个或更多个企业家组织的交易变成由一个企业家组织时,便出现了联合。当所涉及的先前由企业家之间在市场上完成的交易被组织起来时,这便是一体化。当企业通过这两种方式方式来扩张时,就可以用常规的经济分析工具分析“竞争性产业结构”。

在文章的第三部分,科斯讨论了为什么上述关于企业在专业化交易经济中出现的原因比其他已有的解释更可取。在这一部分中,科斯主要介绍了别的学者的观点,并且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学习这些学者论述自己观点的行文逻辑和方式(不管观点是否正确)以及科斯批判论证的方式。

有观点认为企业是分工的结果。没有一体化力量——企业,分工将导致混乱。但是这种一体化力量已经存在了,他就是价格机制(可以看出科斯是从自己在前文做出的假设的基础上来反驳的,即两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调配资源的组织方式)。没有理由认为专业化会导致混乱,因此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重要的是说明为什么一种一体化力量企业会代替另一种一体化力量价格机制。

接下来重点介绍奈特的观点:奈特先从理想化的情况(不存在不确定性)入手讨论,然后引入不确定性、无知的事实和只靠判断而不靠知识进行行动的必要性(现实情况,有点接近不完全理性的行为人)。这个时候重要的是决定“做什么和怎么做”。这个能力可能很多人不具备。这个时候就需要“企业家”来发挥作用了,他们需要承担预测消费者需求,以及对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和控制的责任。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以及因此导致的“决定”问题,“头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即决策和控制功能的集中化。奈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是自信者和承担风险者,他们向怀疑者和胆小鬼支付有保证的工资,并出于人类的本性来换取一定的控制他人行动的权利。总之,企业的出现是不确定性的结果。

科斯的批判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第一,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和知识也不必亲自参加生产,他们可以通过出卖建议和知识获得报酬。第二,可以通过契约的方式给良好的判断和知识以报酬保证,但是没有去指挥这些行动的完成是完全可能的。科斯的意思是有提供这些能力并不一定意味着要换取支配权,这就否定了奈特的“人类的本性”的观点。最后是奈特自己提到的理想情况下也存在协调者会带来某些矛盾。在科斯看来,奈特并没有真正说明价格机制被替代的原因。

第四部分继续讨论企业规模规定问题。在这一部分中,讨论了传统的观点。完全竞争情况下成本曲线向上倾斜会限制企业规模,不完全竞争下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问题会导致企业家停止追加投资从而限制企业规模。但是这些观点都假定了只生产一种产品。企业有可能选择生产多种产品:比如说完全竞争下,当组织新产品的交易较继续组织老产品的成本要低的时候。此时,企业规模就会扩大,上述观点不成立。因此科斯认为企业规模的确定必须考虑marketing cost(市场成本,交易成本,即使用价格机制的成本)和企业家组织的成本。

最后一部分讨论了本文建立的企业的概念是否与现实世界相符,以及是否易于处理的问题。通过讨论“仆人和主人”以及“雇员和雇主”的区别来进行了回答。雇员是独立的缔约人,并且仅向雇主提供其劳动成果,他并不是在雇主的控制下工作和提供劳务,雇主仅仅是“指导”,雇员必须自己计划和 设法完成自己的工作,以实现他答应提供的结果。因此,“direction”指挥才是这种法律关系的实质,这正是上文提出的经济概念。代理人有是否工作的自由。因此这一概念符合实际。

那么该定义是易处理的吗?显而易见,在考虑企业规模的时候我们就用了边际原则。通过静态分析找到了均衡状态,研究市场交易成本和内部成本使用了滚动均衡的理论(a theory of moving equilibrium)。最后论文简要区分了initiative和management的区别,并提及了对加深边际产品的概念的认识。

以上就是对科斯《企业的性质》的具体内容的介绍。这篇论文的主要贡献就是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雏形,让人们认识到利用市场机制也是有成本的,改变了对新古典主义基本假设的传统认识。在本文中,科斯将企业和价格机制作为两种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组织生产的方式(强调相互替代)。正是由于运用市场机制也是存在成本的,因此企业才会产生。同时,也因为两者边际成本的比较,导致了企业的规模不能无限扩大,企业规模存在一个增长停止点,即存在均衡。而对企业规模的讨论仍然使用了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方式,因此,可以认为这是对新古典主义基本假设的完善。科斯在文章中对我们的启示从如下角度来说就是:企业的边界究竟在哪里(这是我上课老师刚好谈到科斯的这篇论文,因此我把老师的观点写在这里作为思路借鉴)?究竟什么时候应该使用市场机制,什么时候应该使用企业组织生产?

科斯在文章中提到的经济计划存在一个最优规模,即企业最优规模的观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市场和计划的关系。科斯关于如果管理体制创新降低组织成本比交易成本更大可以扩大企业规模的观点也提示我们对创新的思考,以及对问题研究方法的完善。

在企业理论方面,有批评观点认为企业的产生和存在是因为生产成本的节约、利于协作的观点我认为也是有道理的。另外企业规模决定方面,我认为科斯只是提供了一种自己的研究方式。从别的角度使用别的方法也可以探讨企业规模的决定。我查资料看到的从生产本身方面,即规模扩大对生产成本的影响方面也是可行的。

此外,关于对经济学研究中建立理论的假设的强调也值得我们重视,假设要符合实际,并且能够处理,能够用我们已有的工具进行研究。

编辑:EGQ 校对:researcher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11-27 02:16
下一篇 2023-11-27 02: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