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传承‖遗产继承过程中的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法律热点解读##媒体人周刊#在我们的生活中,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对于家庭中的财产分割问题,是每个家庭都不愿面对,而又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人们财富积累日渐丰厚,资产种类纷繁复杂,财富传承的难题也随之突出,一旦处理不好甚至会引发家庭纠纷。“帮传承”的律师特意帮朋友们整理了一份遗产继承方面的常见误区,帮大家在订立遗嘱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同时,也提醒广大朋友,订立遗嘱一定要找专业律师帮您完成心愿。

帮传承‖遗产继承过程中的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独生子女一定能继承父母的遗产

很多老人觉得,家中只有一个孩子,未来家中的资产当然归孩子一个人来继承。从子女角度来看,大部分独生子女认为,我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父母的财产未来除了我还能给谁?

其实,这是财产继承中最常见的误区。根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遗产分割按照法定继承规则进行,而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中包括配偶、子女和父母,且每人之间份额均等。因此,当父辈去世,而祖辈依然在世的时候,作为父辈的第一顺序继承人能分到财产的份额。而如果处理不及时,当祖辈去世时,与父辈同辈的姑姑或叔叔又可以作为祖辈的第一顺序继承人来分割财产份额。

帮传承‖遗产继承过程中的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所以,独生子女家庭中的财产问题,同样需要及时订立遗嘱,明确财产归属。

立遗嘱一定要亲人都在场,否则不能办理

订立遗嘱,不需要征得继承人的同意,也没有义务要把遗嘱内容告知继承人,遗嘱的效力与继承人是否知道或接受遗嘱内容无关。

所以,在订立遗嘱的过程中,并不会要求继承人的参与。订立遗嘱是财产所有人处分自己个人财产的行为,只要所立遗嘱是自己真实意思的表示,且内容合法有效,遗嘱就是合法有效的。

遗嘱形式多样化,在家就可以完成

根据最新出台的《民法典》规定,遗嘱形式包括公证、自书、代书、打印、录音、录像和口头七种合法形式,其中新增加的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备受关注,毕竟这两种遗嘱形式既便利,又比较贴近当代人们的生活习惯。甚至还有人感叹,以后只要手机在手,何时何地都能订立遗嘱了。

在此,律师已经提醒多次,要订立一份合法有效的遗嘱,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上述七种遗嘱形式中,除了公证遗嘱和自书遗嘱外,其余五种形式都需要有符合资格的见证人在场见证才有效。

《民法典》对于见证人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三类人不能担任遗嘱的见证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见证能力的人;

●继承人、受遗赠人;

●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公证遗嘱效力最高,应优先做公证遗嘱

《民法典》对于遗嘱的规定中,除了新增两类遗嘱形式外,另一重要变化就是取消了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原则,取而代之的新规定为“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也就是说,在民法典实施后,无论我们采用哪种形式订立的遗嘱,效力都是平等的,最终是按订立时间来确定法律效力。

帮传承‖遗产继承过程中的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只要有了遗嘱,孩子就能顺利获得遗产

自“帮传承”推出之后,很多前来咨询的朋友都出现了这样的误区,觉得立了遗嘱就万事大吉,孩子可以凭借遗嘱一定能顺利的继承到财产。其实未必,因为订立遗嘱只是整个遗产继承流程的第一步。

在涉及到继承的时候,还需要进行继承权确认的手续,也就是对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资格和继承份额进行审核和确认的过程,该过程可以通过公证程序或继承诉讼程序进行。这样做是为了在存在多份遗嘱时,需要经过充分验证和反复确认,绝不能凭借一方之词就武断确定按某份遗嘱执行。另一方面,财产登记机关依据公证书或判决书等具有公信力的权威文书来办理遗产过户,也能有效预防错误发生,并控制纠错成本。

子女继承遗产,无需理考虑债务

只想享受权利,却不履行义务,这样的情况绝对不会发生在法治社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继承人在分割遗产前,应当清偿被继承人生前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简而言之就是“要继承,先还债”。

不过也不用过于担心,所涉及的债务,并非无限连带责任,而是有限责任,以继承人所得遗产的实际价值为上限,超过部分就不在应偿还之列。

当然,如果确实不想涉及到父母生前的债务中,也可以根据以下两点来操作。

●直接放弃继承,那么对父母欠下的税款和债务就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父母给孩子留下的不属于遗产,而是其他性质的资产,比如保险理赔金、信托受益金等,由于该等资产属于保险受益人或信托受益人的自有资产,所以领取时无需经过继承权确认手续,领取后也无需用于偿还父母生前的债务。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10-30 18:27
下一篇 2023-10-30 19: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