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将天安门拆除重建,1969年为何下这命令?究竟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你相信天安门是一个妥妥的七零后建筑吗?甚至在1969年还神秘失踪了一段时间,等它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却焕然一新。天安门城楼为何消失重建,这其中又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要将天安门拆除重建,1969年为何下这命令?究竟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天安门的由来

探索天安门重建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天安门的历史。朱元璋登基后,将元大都改名北平府,而朱元璋四子朱棣在十岁时被封为燕王,北平府也成为他的封地。在朱棣的多年经营下,北平有了较好的发展,朱棣登基之后,一直有迁都北平的想法。

因为在北平生活习惯的他,觉得在北平才舒坦,到了北平后便把北平更名为北京,而按照当时南京城的发展,当时南京城有承天门,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便召集能工巧匠按照南京城的承天门来建造。因此北京的也被称为承天门。而承天门是皇城的正门,负责北京承天门建造的便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建筑大师蒯祥,蒯祥继承了其父亲的所有衣钵,深得明成祖的器重,当北京的承天门建成后,使得明成祖龙颜大悦,称其为“蒯鲁班”。

要将天安门拆除重建,1969年为何下这命令?究竟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据历史记载,当时建成的承天门是黄砖飞檐,三层楼式的木牌坊,跟我们现在看到的,庄严的天安门城楼完全是两个样子,那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难不成是1969年重建的时候,完全改造了吗?其实不然。

要知道,当时北京皇城正门被称为承天门,除了模仿南京城承天门之外,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寓意着承天启运,明成祖希望在这里继承天命,使国家繁荣昌盛。承天启运寓意是很好的,但是可能是这座城楼无法负担得起这样重大的寓意,北京承天门作为明朝紫禁城的脸面,自建成之日起就“命途多舛”,多灾多难。

在明英宗时期,就因为被雷电击中而引发火灾。而承天门是木制材料建成,并且当时的灭火技术低,导致建筑材料碳化严重,后来朝廷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修缮。而负责此次修缮的仍是蒯祥,当然这次修缮也奠定了以后的基本结构,虽然之后有修改,但也是在这基础上进行小修小补。

要将天安门拆除重建,1969年为何下这命令?究竟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崇祯末期,闯王李自成起义,带兵攻入北京,龙椅还没坐热,吴三桂就带领清军进入山海关。李自成的军队都是农民出身,没有很好的军事素质,自然不是清军的对手,因此一败再败,等到清军兵临城下时,李自成不得不从紫禁城撤退,可就在撤退的之时,李自成放火烧毁了皇宫大量建筑,其中就包括承天门。这也是承天门遭受的最大的一次人为损坏。

清军入关后,也准备定都北京,但是皇宫内因李自成的破坏,大量宫殿需要修缮,因此顺治皇帝便下令,将承天门在内的建筑进行修缮,并将承天门改为天安门,一直沿用到今天。将承天门改为天安门其实有两个说法,其一是当时闯王李自成入关后,看到承天门的牌匾,一时兴起,当着士兵的面就搭弓张箭就要射那个天字。

可谁知没有射中,偏了一点,当时气氛一度尴尬到极点,这时候,一个下属站出来对闯王李自成说了一句,“有天命者人自为,”下属的本意是说闯王李自成本,就是上天认定的皇帝,无需在意这些小事。但闯王李自成怀疑自己的箭术,同时也在揣测这句话的含义,再加上自己是农民出身,并非正统,就开始怀疑下属,是在讽刺自己没有天命,当时就要斩杀他,好歹最后被拦了下来。随后,清军入关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将承天门“改为”天安门“。

要将天安门拆除重建,1969年为何下这命令?究竟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其次,清军入关之后,自知在汉人眼中自己为外族人,为了祈求上天的保佑,修改了很多建筑的名字,其中承天改为天安就是取自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中天安二字,祈求上天保佑满清的统治长治久安。到了清朝,还在天安门原有的基础上,加修了一条护城河,还在河上修筑了七座石桥,也就是现在的金水河和金水桥。

而记录这一切的,就是清代宫廷建筑匠师家族的样式雷家族,这个家族是当时建筑界的天花板,外行人可能不太了解这个家族,但迷恋盗墓笔记书的人应该都知道,在盗墓笔记中,张家古楼的设计者就是样式雷。一个是皇家御用建筑师,一个是承载天命的辉煌建筑,但是遗憾的是样式雷,也只是对天安门进行一些修缮,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不过为了后期皇宫建筑的修建,样式雷还是留下了当时对天安门的设计图纸。要知道,这个图纸在后来新中国重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要将天安门拆除重建,1969年为何下这命令?究竟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1900年,八国联军对清廷发动战争,为了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还曾炮击天安门。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摇摇欲坠,加上签订《辛丑条约》这样不平等的条约,其中需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本息合计超过9.8亿两。所以即使天安门作为当时清政府的门面担当,清廷也没有任何多余的钱财用来修缮天安门,完成所谓的面子工程。后来,清朝覆灭,中国一直处于战乱时期,人们更没有心思和金钱来修缮天安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才得到全面的修缮,可以说,天安门也见证了我们伟大新中国的诞生!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因为北平的特殊性,如果武力解放,不仅会损害我国众多的文化遗产,同时,还会损害到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为了避免人民流离失所,经过党中央商议,决定和平解放北平。当然,和平解放北平,也并不简单,当时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还想负隅顽抗,但在我党的坚持努力下,经过三次谈判,终于北平以和平手段得到解放。

要将天安门拆除重建,1969年为何下这命令?究竟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几天后,北平军管会以及市政府开始正式进城办公,全面接管北平,当时文化接管委员会奉命接管天安门,但是,此时的天安门早已不似以前的宏伟辉煌,接管时,只有一把锈迹斑斑随时都会掉落的铁锁,让人唏嘘不已。因年久失修和战乱的原因,天安门的状况可以用“满目疮痍”来形容。八国联军炮轰的痕迹仍然存在,墙皮脱落,门窗失修,原本的琉璃瓦也布满了灰尘,杂草丛生,鸟屎遍布,城楼上也到处都是断砖残瓦。金水河中也都是淤泥,散发着异味。

七届二中全会后,党中央经过商议,决定将办公迁至北平,并商议在适当的时间举行开国大典。但是在哪举行开国大典却成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其实当时有两个场地可供选择,一个是南苑机场,一个是天安门。但是两个地方都有利有弊。南苑机场在开国大典不久前举行过一次阅兵式,场地够大,也远离城区,不会影响到交通,但是也正是因为远离城区太过于偏僻,交通实在不便利。

并且当时的南苑机场没有“阅兵台”,要举行开国大典就要建造一个新的阅兵台,这不仅花费巨大,时间上也不一定来得及。而天安门就是现成的“阅兵台”,交通便利,不过不利的因素是会影响到城区的交通情况,而且因年久失修,天安门显得破败不堪。

要将天安门拆除重建,1969年为何下这命令?究竟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后来便将这两个方案都上报党中央,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反复商议下,最终决定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北京政府接到通知后便开始着手对天安门进行修缮,让天安门看起来不是那么的破烂不堪。当时的北京市民知道,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举行的时候,也纷纷自发前往帮忙,所以整个清理修缮天安门的用时也比较短。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城楼上顺利举行,毛主席在这里庄严地宣布了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天安门见证了这一伟大时刻,而开国大典也赋予了这座古老城楼新的含义。自此之后,重大事情也都安排在天安门城楼上,有重要节日也会在这里举行庆祝活动,主席、总理都会登上城楼,因此城楼的安全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在开国大典之后,便邀请专家研究对天安门城楼进行修缮的方案,但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因此对天安门城楼的修缮工作就耽误了,直到1952年这项工作才开始进行。

要将天安门拆除重建,1969年为何下这命令?究竟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这次整修是自康熙29年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修缮。那些腐朽的梁柱都被更换,同时对那些残缺的彩绘,与壁画进行了重绘。而在这次的修缮过程中,竟然还在城楼西侧的木梁上,发现了三颗未爆炸的炮弹,经过专家鉴定后,认为这是当年八国联军炮击天安门时留下的未爆炸的炮弹。

在这之后,对于天安门的修缮也只是哪里有问题完善哪里,外表看起来也在慢慢变好。但是,天安门城楼自明朝修建起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中间经历过炮火的冲击,天安门城楼整体有所损伤,只靠简单的修修补补,还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经过专家的检测后发现,天安门城楼的地基整体有下沉的迹象。上级决定对天安门进行重建,但是这个想法在当时仅仅被当成提议,没有真正得以施行,因为除去一些主观因素之外,在外人看来,天安门城楼并没有什么问题。

促使这件事得到重视,是在1966年3月8日和3月22日,河北邢台发生了6.8级和7.2级的地震,这两次地震波及到周围不少城市,更不要说距离邢台只有四百多公里的北京了。地震使得本就每况愈下的天安门城楼的情况日益严重。为此北京市政府组织一次对天安门城楼的一次“体检”,不检查不知道,一检查吓一跳,很多檩、枋都出现脱落或者断裂,再加上一些设计上的不合理,以及建造时的偷工减料,而且长时间的维护不到位,整体架构出现严重变形。在检查中,更是发现了一个让人惊出一身冷汗的问题,那就是在毛主席在天安门休息的地方后面的一根大柱子,看似完好,但是里面竟有10米的空心,十分危险。

要将天安门拆除重建,1969年为何下这命令?究竟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中央在知道这一情况之后,很是重视,还好这个问题发现的及时,如果发生意外,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中央也知道了过去的修修补补,对于这个老旧的建筑来说只是小打小闹,没法解决根本问题,永远都是治标不治本。经过党中央数次论证,最终做出一个慎重的决定:天安门城楼在原址上按照原来的规模,和原来的建筑形式重新修建。这一决定一宣布就在圈内引起轰动,因为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古建筑工程,再加上天安门的特殊地理位置,怎么能不让人震惊。

1969年,这个经历了300多年历史的城楼,这个见证无数朝代兴衰的城楼,终于被下令拆除。但时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北京的冬天天气寒冷,刚搅拌好的水泥会在寒风中迅速凝固,不适合修建建筑。可是,次年1970年的五一劳动节,还要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活动,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都会登上天安门城楼,所以必须尽快施工,也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周总理亲自指挥。

要将天安门拆除重建,1969年为何下这命令?究竟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最开始的时候,工程师是想交给外国工程师来做。因为当时国内的建筑水平较国际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事实证明,即使是古人的建筑,也能让外国人叹为观止。

外国工程师在看到天安门的实景时,以及我们提出的次年五一劳动节之前完工的要求之后,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工程。因为在这些外国工程师的计划内,要完成这样庞大的工程,即使四五年也只能勉强完工。既然洋人工程师靠不住,那我们就自己来。要知道,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运输物资到中国,紧急修建的滇缅公路,仅仅用了9个多月的时间。

当年经过国际顶尖的工程师严密的商讨,认为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可以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但是当时上级给定的时间是一年,云南王龙云带领云南少数民族同胞,用落后的工具和双手竟然提前完成了这项工程。可惜因为战乱的原因,样式雷一脉到第八代之后的传承就几乎断绝,否则,在样式雷的参与下,这项工程一定事半功倍。

要将天安门拆除重建,1969年为何下这命令?究竟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当时担负重建天安门任务的是,北京第五建筑公司。但是重建天安门并不是一个公开的项目,需要严格保密,所以在筛选工人的时候也是十分严谨,除了要技术好之外,政治上也要绝对可靠,全部都要通过政审才可以。当时五建选好工人之后,按照军队的编制,组成木工连,瓦工连、彩釉连、架子连和混合连等多个施工连,每个连下有相应的排、班,要求这些工人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每个工人有自己的工牌,两个连之间不允许相互打听,而且在这些施工连中还随机混入了一部分人民解放军,确保工程的万无一失。

因为这是秘密施工,所以在动工拆除之前,在周围搭建一个巨大的天棚,将天安门包裹得严严实实。天棚的材料是用苇席制作,经过席棚连和架子连得相互配合,用了一个星期就将天棚搭建起来,外面的人根本不知道里面在做些什么。为了克服冬天的寒冷,还在棚内修建了一个锅炉房,让棚内温暖如春。

要将天安门拆除重建,1969年为何下这命令?究竟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就算现在也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天安门城楼上到底用了多少木材,谁也说不清楚,而且在拆下来的东西中,无论大小,都找不到一个钉子。工程正式启动后,中央要求新建的天安门城楼要与之前的在形式、规模上都要一致,为了拆下来的东西以后可以原样装回,所有拆下来的结构件,都是照着原样画图,还要清楚具体的方位,然后拍成照片,交由中国建筑院绘制图纸进行制作,然后再根据当年样式雷留下来的图纸,两个对比着进行,拆除工作也进行的比较顺利,差不多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天安门城楼就被完全拆除。

在当时拆除的时候,木工连的工人,姚来泉带着工人爬到脊瓦的最高处数脊瓦的数量时,发现了一个大约30厘米的金丝楠木雕刻的方形盒子,上面刻着二龙戏珠的图案。撬开盒子之后,发现里面有金元宝、宝石、黄豆、高梁、黑豆、谷子、玉米,在请教专家之后得知,这是一件镇楼之宝,应该是当年皇帝祭天之后留在这里的祭品,虽不算珍贵,但却意义重大,用来辟邪,祈求平安。后来城楼新建,中央批准在原来的地方放上新的“辟邪”之物:是一块长17厘米,宽12厘米,厚3厘米的汉白玉石,并在上面刻着”1970年1-3月重建“的字,是天安门重建的见证。

要将天安门拆除重建,1969年为何下这命令?究竟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整个天安门城楼的拆除工作,堪称是惊喜交加,“喜“的是发现镇楼之宝,紧接着便来了惊,在一面墙壁拆除时,工人竟然发现一枚炮弹,大家赶紧撤离,之后经专家鉴定,这枚炮弹是八国联军时期留下的,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是一枚完整的炮弹,因为专家说,如果是击发未爆,那就应该是只有弹头没有弹壳,但是完整的放在这里,我们也揣测不出这其中的含义。在后续的拆除中,又发现几枚一模一样的炮弹,鉴于当时的保密工作,这些炮弹就都被公安机关带走了。

天安门城楼之前是采用木制材料制造而成,仅柱子就有16根之多,而且每根长达12米,重好几吨,一根就要一辆车来拉,拆除完之后就要找合适的木材。人们发现海南岛和西双版纳有合适的木材,因为这种木材最大的特点就是遇到火,不会着,只是冒烟,对于防火会很有帮助,最后选择从海外进口的木材。

对于此项工程,周总理一直关注着整体的进程,许多重要决策都是由周总理拍板决定。因为天安门是明朝和清朝的门面担当,因此城楼上各个地方的彩画和图案都有着严格的规矩。在后来的重建中,对于这些图案和彩画有所争议,有的人认为应该沿袭古代的方案,采用金龙和玺彩画,也有的人认为那些是封建旧物应当摒弃,采用葵花向阳和延安宝塔。

要将天安门拆除重建,1969年为何下这命令?究竟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周总理看后认为,龙是我国的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应当沿用,并指示:天安门彩画整体采用朴素的“大丽花和玺“,勾头等小型琉璃瓦件可用向日葵图案,其余一切照旧,任何结构不得改动。值得一提的是,在天安门重建过程中,只拆除和重建了上部的一部分,基地移动的不多。虽然它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还是砖混的结构,但古人的技术令人倾佩,那时候,用糯米汤和混合的泥土做成的砖,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仍然很结实,很难拆除。

1970年4月7日,天安门重建工程竣工,通过了国家的验收,在拆除完席棚和外面的脚手架之后,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座崭新的天安门城楼,所以当时的世人并不知道。

要将天安门拆除重建,1969年为何下这命令?究竟发生什么重大事情

自1969年12月15日动工,到1970年4月7日竣工,仅仅用了112天的时间完成了,当时洋人专家说的不可能完成的工程。这当中不仅有拆除、重建、油漆绘画,还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梯、供暖、通讯等设施,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在世界上都少之又少。就像疫情爆发之初,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建造,一个用了9天,一个用了12天,速度之快,足以看出我们的团结与努力。中国人民永远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永不言弃。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阻止我们前进的脚步。有困难解决困难,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是我们一直要传承下去的精神。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阳光百合阳光百合
上一篇 2023-10-08 09:39
下一篇 2023-10-08 09: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