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律师主要该关注哪些要点?

先放结论:1. “简单”案件,例如民间借贷、劳动纠纷、普通家庭的离婚和继承纠纷、交通事故,找“真诚的”;2. “复杂”案件,例如建设工程、知识产权、复杂商事纠纷、刑事案件、非诉讼领域的投融资、并购、IPO,找“专业”的、有时需要“团队”的,最好还能是“熟悉”的。

太长不看系列的其他要点:

前面所说的“简单”、“真诚”、“复杂”、“专业”、“熟悉”不是想当然的字面概念,是要能落到实处的;不要通过百度、各个法律咨询网站、抖音广告找律师,不要轻信电话邀请,不是说这些律师都是雷,而是不要通过这样的途径主动寻找;雷区:承诺案件结果的、初次见面就声称自己有关系的(小民事案件尤甚)、不签法律服务合同的、不用律所公账收款的、不开具发票的,直接再见;识别身份,搞清楚和你聊天的是销售人员还是律师,善用当地律协网站的律师信息查询功能;很多时候,熟人介绍的律师不一定靠谱不是一定要找头发花白或者稀少的,有时候他们可能更差;货比3456家

下面这些详细的解读,是你在选择律师时应该知道的一些信息和知识:

1. 律所和律师的关系

多数情况下,律师是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办理案件的,事务所往往只是个壳,如同菜场摊位和菜场的关系。多数律所只负责与律师进行财务结算、提供一些技术支持、进行执业纪律的管理。律所的规模大小、“知名”程度往往不说明问题。

一般而言,就与律所关系的维度上,律师分为两种,授薪律师和提成律师(也称独立律师)

授薪律师:属于律所的员工,类似直营店。由律所提供案件,并发放基本薪酬+案件提成,与律所的关系较为紧密,相对受到严格的纪律和工作制度的管理。但也往往是执业初级阶段,或者当前没有太高的事业追求的律师的选择,加上缺乏独立性,提成一般比例较低,所以有时会呈现责任感不强、积极性不高的特点。

如果你是通过律所的广告进入律所并委托案件,或者联系了律所的官方电话,往往最终由这类律师承办。

提成律师:表面上属于律所的员工,实际上自担风险、盈亏自负,自己获取案件来源,类似加盟店。这类律师就存在“客户”的概念了,由于其自行承担业务压力,因此会在承接业务上更加积极,对客户维护也相对重视。但由于其发展程度不同,且业务学习全凭自身、无需向事务所负责,也会有不少业务能力薄弱、服务态度不佳的人员。

在诉讼领域,这类律师相对占多数。合伙人事实上也是高级的提成律师。

2. 不要迷信年龄

年轻律师和老律师是两个不同的群体,没有高下之分。

(1) 老律师一般分为三种:A. 专业且底蕴深厚的;B. 混得不好或者不上进的;C. 半路出家的。

A. 这一类律师从业时间早,在某些特定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往往已经成立了团队或者拥有自己的律所(不绝对)。他们普遍有较强的客户筛选能力,如多少万以下律师费的案件不接、某一个或者某几个专业领域外的案件不接、当事人聊不来的不接。这类律师非常适合处理前面所说的“复杂”案件,收费一般也比较高。

如果一个老律师接了你的小案子,比如几千块律师费的劳动仲裁、十万元标的以下的民间借贷这种,要么是转交给下面的小朋友做了,要么他就是后两类老律师。

B. 这类律师不推荐选择。我们国家早年的法学基础教育并不完善,律师筛选门槛也比较松弛。有一些律师早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学教育,而又不主动补充和更新知识,执业多年仍是以经验主义为主。直到今天,即使是法官队伍里,都有极个别遗留的当年军转下来的“业余”人士,律师队伍更是如此。

虽然众所周知,法考是很难的(近些年有放水)、申请执业证是很苦的,但以我个人了解下来,还是有相当多拿到证的律师是根本到不了合格线的。何况当年呢。

这类律师虽然看起来年纪不小,但往往专业能力有限,崇尚人情多过崇尚技术。做律师认识些人,混口饭吃还是容易的,尽量擦亮眼睛不要成了冤大头。

这类律师,比一些负责任、有冲劲的年轻律师差得远了。

C. 半路出家的律师也分两种,带着资源和技术出家的,和投机钻营出家的。后一种无非是生意失败、对其他行业失去兴趣或信心,觉得做律师钱好赚,过了司法考试(早年可以,现在不行了)就上手的,这类见过不少,和第(2)类差不多,有时候真的会被一些纯真的当事人所钟爱,就不单独谈了。

带资源和技术出家的这一类,很多也是律师中的宝藏。比如公检法转行、房地产公司法务转行、医生转行、工科技术人才转行等。他们要么有多维视角的案件办理经验,要么有丰富的特定行业经验,要么是有着普通律师逾越不了的技术门槛。

就拿医生和技术人员举例,我作为一名高中学习文科,大学学习法学的科班法律从业者,基本没有机会再去系统的接受医学或工学教育,从事这些行业的。那么但凡涉及到医疗纠纷、专利纠纷,我们这类人挖掘医疗行为细节、阅读专利图纸的能力几乎是永远无法与这些专业人员比拟的。如果你的医疗纠纷需要在一个十年万金油律师和一个5年医生+2年律师的新律师之间选择,我会强烈建议你选择后者。这种优势是相当豪华的。

(2) 年轻律师也是有着相当显著的优势的

除了刚刚拿证,业务还并不熟练的一部分外,年轻律师大多是接受科班教育出身,接受过法考和执业实习的双重磨炼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做一名优秀的律师有着巨大的期待和憧憬,还没有被律师工作中的负面情绪、社会上的各类乱象把棱角完全磨平。因此他们不仅能够保持持续学习,对加班、出差、细致钻研案件并不抗拒,且十分在意自己在当事人、法官眼中的形象

缺点是,对于一些比较依赖经验的案件,或者一些需要系统性操作的复杂案件,还缺乏一些处理能力。

但大多数连律师都不知道怎么找的当事人,手中的案件大多是金额不太高、法律关系不太复杂的。这类案件不需要太多经验、高超的操作技巧,更不需要熟络的人际关系,反而最需要的是扎实的理论素养和耐心、细心、责任心。

我当年是从资本市场业务转做诉讼业务的。还记得刚刚转业务方向的时候,为了一个五千块律师费的、证据惨不忍睹劳动仲裁案件,我用起了以前的老技能,给他十余个同事一一做电话访谈、制作电话录音、整理访谈笔录,又到外地去对潜在的证人进行走访,联系其他法院调阅关联案件卷宗。最终历经仲裁、一审、二审翻盘胜诉。

但说实在的,过了这个阶段,真的很难有时间、精力和冲劲对待这样小金额的案子了。只有时间和责任心双重丰富的年轻律师才能把一个小案子精心雕琢的。

顺便说一句,这个案子是当时所里一个合伙人强行甩给我的,原因是她不想做了。当时距离开庭还有三天,该搜集的证据没有搜集,该梳理的内容没有梳理,甚至她自己都不知道她连管辖机构都选错了。

她是没能力做好这个案子么?不是,人家只是见案子太小,完全没当回事罢了。

3. 为什么不要在网上找律师

前面提到过,由于律师身份的不同,以律所名义打广告的(比如百度推广、比如抖音、比如其他线下广告、也包括电话销售),多是为了以律所为单位收案,并分配给律所的授薪律师承办。

这里就要说到我前面提到的,“分清销售和律师”这一点了。以我刚做诉讼律师的时候所在的律所为例吧,这是一类很典型的模式。

律所收到案件机会之后,你的案件是不会自动变成承办律师桌上的案卷的。会需要有一个人询问你的案件情况,初步解答你的咨询,更重要的是,让你愿意掏钱。

没错,律所不是慈善机构,当然要赚钱。只不过独立律师一般会尽可能维护好客户,底线较高。而小案件的当事人,在某些律所眼中,纯粹是一锤子买卖。

(1)销售端

有证的授薪律师,当然要被安排更多的需要证件的工作,比如立案、开庭、调查取证等。哪有时间陪客户挨个聊的,何况一般而言,每谈五个这类客户有一个交钱的就已经相当优秀了。

再者,做授薪律师的年轻人,不少都比较实在,底线也比较高,带着点精神洁癖。所以摸索当事人的心思、说当事人愿意听的、试探当事人的心理价位、说些不该说的、承诺些不该承诺的(比如法律不允许的“拍胸脯包赢”)、瞒住对当事人不利的、再引导客户付费,这些脏活根本不是这些年轻律师能干的。

谁能干呢?销售。这些技术活乃至脏活,是很多销售人员的老本行,和正经律师的气质不那么搭。

明白了么?这种情况下坐你对面的,有很大可能性是个销售。他大概率没有证,中概率有个实习证,小概率有证;大概率从没做过一个案子,中概率假装自己做案子,小概率真做过几个案子。不至于对法律一窍不通,但是确实很多判断并不准确。

最后拿到承办律师面前,他谈他的城门楼子,到律师手里却是胯骨轴子。有的案子纯粹是无理取闹的也得硬着头皮做,不然说了实话当事人退费事务所要找你算账;有的案子明摆着赢面不大,但销售的牛皮已经吹出去了,你还得帮着圆;有的案子就纯粹是坑客户的,有时候销售答应了客户他会亲自做,你还得帮衬着,说X律师一直都在一起承办这个案件。

怎么辨别呢,你就盯准了,这个案子谈完之后,他多大程度参与这个案件。我前面说了,独立律师是比较在意维护客户的,即使是把你的案子交给自己下面的人做,也至少会时不时问一问聊一聊的,不会签完合同就彻底失踪,在微信群里装死或只发一些“收到”、“好的”这些没营养的东西。

销售是不会参与做案子的,因为合同签下来任务就完成了,做案子也没他的提成。至于新来的律师和你说“x律师也一直在关注这个案子”这种话,你别听他怎么说,你就看看微信群里或者电话里他到底有没有干货。实在怕自己上了贼船,过个十天半个月,给当初谈案的人突击打个电话问进展,问懵了就是销售。

另外,有没有执业证,当地律协官网上都是可查的,擦亮眼睛。

(2)承办端

抛开前面提到的,授薪律师拿到的案件本身素质较差不谈,授薪律师的工作环境和状态也往往很难为你提供优质的服务,很大程度上要靠运气碰到个善良负责的人。

薪酬:我当年做授薪律师的时候,工资结构大概是这样的:纸面4000(到手前扣五险一金)的底薪,加上提成。提成是两万元律师费以下的案件,承办律师立案时拿400,结案时拿400,共800。如果替别人开庭,一般是一次200块。时不时还有一些扣钱的由头,比如被投诉(虽然常常是销售埋下的根,锅律师背)。

吓人么,两万律师费的案子,真正做案子的律师拿800,如果案子低于五千块,不提成。中间还可能有人拿着两百块钱,让你看完一个案子之前所有的案卷内容,然后替他去开庭,开庭前后和当事人沟通个几轮,再把情况转告给同事。

换了你,你拼命几个月给他做么?前面我提到的那个我拼命做的劳动案件,律师费五千,我一分没有。(突然觉得自己高大了起来)

这是在上海。一个市区房价超过十万块,租金能到一百块/月/平米的地方,即使是外环区域,也就是打个对折而已。那么考虑到房租房贷,水电吃喝等开销,不扣钱的情况下,这样一个律师每个月新接进来的案子就至少十个才能维持生活。赚的稍微多一点的,一个月甚至要接二十个。

咱们粗算一个案件认真梳理案情准备立案,压缩到极限也至少要两到三天。十个案子,这个月的工作日就已经排满了。这期间还要处理拉口卡、抄户籍、调取证据、出差通勤、线上线下提交立案这些需要时间的事项,还要处理前一两个月案件的开庭事宜,还要和客户沟通。您算算这时间,31天够用么?

所以每个案子都认真做,基本没可能。

当时我保持着初心,接到的案子都要挨个给当事人电话沟通几轮,认认真真理清楚了思路再立案,尽最大可能组织证据。好在领导比较宠我,没有摊派得太狠。最后算下来,一个月生产力也就6-7个案子。加着班,也拿不到八千块。最后想想算了,还是不学蝇营狗苟这一套了,不做了。

加上这些小金额的案子,当事人的文化水平和素质参差不齐,还要花心思去圆销售的谎,时间一长,也就磨圆了。从最开始一个个争辩,一个个解释,到这破案子爱赢不赢,别特么烦我就行。

(3)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所以我一直说,尽量不要自己主动在网上找律师,网上这个模式,你的案子真就“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了。

我也一直讲,如果是真的想咨询法律问题的,你去付费咨询,不要想着贪点便宜只肯免费咨询

就好比你买鸡蛋,买的就是鸡蛋;有人免费送你鸡蛋,除了个别好心人,其他的恐怕不是推销就是传销。

4. 何为“真诚”?何为“专业”?

(1)真诚

之前回答了一个冷门问题,题主说,他的律师跟他说“这个官司赢了也很难拿到钱”。引起了题主极大的不满,怀疑这个律师是不是吃干饭的。

下面一个答主一针见血,说“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一个律师,在没有收你钱、接你案的时候,就清楚地告诉你你的案件有什么风险,这很可能会导致他失去你这一单生意。收律师费后才跟你说,纯属混蛋;收费前和你说,我真的建议你好好谢谢他。

不少当事人,就喜欢听好听的话,仿佛他要购买的不是法律服务,而是心理疏导。

拍着胸脯告诉他“稳赢”的,他觉得,真专业,掏钱;苦口婆心劝他说这案子赢不了或者拿不回钱,少花点冤枉钱的,他觉得,没水平,再见。

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到医院去,一个医生说“这病很难治好,留着钱旅旅游吃点好的吧。我也可以努力一下,但你要考虑好钱包。”,另一个医生说“没问题,交钱我就能给你治好,如果治不好,那只能怪你自己运气不好”,然后给你开一堆又贵又烂的药。

骂前一个,捧后一个,你不该死谁该死?

这种素质,就是我说的真诚。这种真诚,和所谓销售技巧,有时是矛盾的,相信观察一下就能发现。

(2)专业

这里说的简单点。

律师的专业不体现在:a. 执业年限、b. 案例数、c. 口才、d. 法条背得滚瓜烂熟。

体现在:a. 对待案件的态度、b. 逻辑与分析能力、c. 检索与法律运用能力、d. 证据组织能力、e. 沟通能力、f. 真实的实务经验。

讲几点:

案例数和实务经验不是一回事。谁还没被同事借去过几个案例呢?真实的实务经验才是核心的指标,但是这一点难以考察;

背法条和法律运用能力不是一回事。法条的熟悉程度固然能反映一定的知识属性,但这是一个极易伪装,且实际作用有限的要素。“法条熟练”是“专业”的结果,而不是“专业”的原因。

如今绝大多数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都是极其容易检索到的,多数时候字典拿来用就可以了,背不背下来没什么差别。能够高效完成法条、类案的检索,熟练运用现有的法律、司法解释和裁判意见,才是最最核心的能力

所以如果有一个顾左右而言他,问就是砸法条的,和一个一时不能给你确切的答案,但可以随后交给你一份检索和分析报告的,后一个往往更好一些。

5. 熟人介绍的律师怎么样?

关于熟人介绍的律师,希望你们能够不给这个因素太高的预期加成

我国的法律服务人员的分配是非常不均衡的,律师这个行业又仿佛有一些和客观情况不相符的光环和神秘感。很多非业内的人们,一辈子可能也不会认识一个律师。有些人偶然在社交场合认识了一两个律师,就会视若珍宝,然后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显示自己多么有人脉和能力,把他们介绍给其他人。

律师不像普通的商品。喝过一百种饮料,推荐两种好喝的给朋友,一般问题不大;但一共就认识一两个律师,还不见得有过业务上的往来,随随便便推荐给周围的人,并不一定靠谱。

这种情况,律师好坏全凭运气,和你自己找也分别没那么大了。如果真的是朋友委托过的,甚至是多次委托过的,可以认真听听朋友的评价,问的细一点再决定。否则,搭了人情之后,后面万一发现律师言过其实、出现不愉快乃至解除委托,都有一个面子拴着,实在没必要。

另外,律师和医生一样,也分很多不同的业务领域。你认识一个心内科的医生未必能够很好地解决你在骨科上的病痛,一个知产律师未必能够在建工领域发挥太大的作用。

但是相应地,一个律师如果靠谱,那么他也往往有条件借助自己的同学、朋友、律所平台和其他社交圈,帮你筛选到一个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地域的律师。这种情况,比普通的熟人介绍,靠谱得多。

目前大致想到了这些内容,日后随缘再补充。有耐心读到这里的人,都是足够专注,喜欢干货的朋友,愿你们好运常伴。

以上。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09-22 10:33
下一篇 2023-09-22 1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