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实施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

贯彻实施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要带头宣传、推进、保障民法典实施,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民法典得到全面有效执行。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遵守、维护民法典的表率,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

——2020年5月29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法典化,意味着它的基础性、集成性;这是新中国条文最多的一部法律,1260个法条,对应着细致入微的民生关切;这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7编和附则,构建起全方位的民事权利保护体系。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走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它将如何解答时代命题?如何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进而引领大众步入中国法治新时代?

从立法之初,民法典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以人民为中心回应民众的呼声和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编纂民法典的重大决定。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启动编纂工作;

2018年8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2019年12月,“完整版”民法典草案全文公布,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7编以及附则,共84章,1260个条文。

2020年5月28日,伴随着人民大会堂经久不息的掌声,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的民事权利保障迎来了一个全新时代。

贯彻实施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回望历史,制定一部统一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从1954年首次启动算起,中国的民法典编纂之路已经走了整整66年。

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建议。针对这些意见建议所涉及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研究,并在草案修改中加以体现。

这部近年来公众参与意见最多、集大成于一身的民法典,以其浓浓的人文关怀,传递出了一部良法的温度。

贯彻实施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

2019年10月,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视察重庆法院。

“禁止性骚扰本来应是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的,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社会公众非常关心这一问题,提出了很多意见。立法机关对这些意见进行了认真梳理,并作了吸收,比如,为了防止职场、校园的性骚扰,要求用人单位,包括机关、企业、学校等在防治性骚扰方面承担相应责任和义务。”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方燕举例说。

人格权独立成编更是有力的例证。最初,民法典草案里没有“人格权编”。但法学界、法律界许多人士认为,在编纂民法典时,应该为人格权设立独立的一编。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权利。如果自然人不享有人格权,财产权就如同空中楼阁。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对名誉、隐私等的侵害呈现与过去全然不同的烈度,加强人格权保护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甲天说,人格权独立成编,可以提高我国的人格权保护水平,彰显民法典编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民利益放在至高位置。

如今,人格权编成为我国民法典的一大亮点、一大特色,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好评。

写满民事权利的宣言书

民法典姓“民”,所涉及的领域贯穿每位公民的一生,大到房产买卖、公司设立,小到针头线脑交易、物业费缴纳……生活中,几乎所有的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

贯彻实施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

2019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法官庭审后向旁听的全国人大代表介绍案件审理情况。

一段时间以来,高空抛物坠物致死致伤的事件引发社会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如何守护“头顶上的安全”,发生损害责任如何分担?

对此,民法典明确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同时明确规定了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和公安等机关的及时调查义务。

可以说,“禁止高空抛物条款”是民法典的一大亮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面临新的挑战。民法典人格权编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民法典将‘隐私’定义为‘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扩大了隐私权保护范围;将同样具有识别特定自然人功能的‘电子邮箱’和‘行踪信息’纳入个人信息范围,使个人信息保护更加全面、严谨、细微。”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表示,民法典的通过有助于应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对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挑战。

如何直面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医学和科研活动中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对人格权的威胁?

民法典人格权编规定,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这避免了科学伦理“不能承受之重”。

民法典的体系构建以民事权利为“中心轴”展开,始终尊重人民的意愿,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圆满完成参与民法典编纂的重大使命后,将前期参与立法积累的经验迅速转化为贯彻实施民法典的效能优势,成立了民法典贯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实施民法典”任务分解表》,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国家法治负责的态度,在贯彻实施民法典的主阵地上接续奋斗、担当作为,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工作,多领域的工作协同稳步推进。

贯彻实施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

2021年7月,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河北法院,了解诉讼服务工作情况。

一方面,司法解释相关工作稳步推进。民法典施行日,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等9部法律同时被废止,以这9部法律为依据制定的大量民事司法解释急需清理。民法典颁布后,最高人民法院立即开展司法解释全面清理工作,并要求各地法院对照民法典同步开展对本辖区司法政策文件的清理工作。同时,最高人民法院蹄疾步稳推动新司法解释起草制定工作,确保民法典得到统一正确适用。

另一方面,民事审判质效不断增强。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的方式,核心还在于将民法典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贯彻到审判执行工作中,不断提高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法律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在理性中贯穿着温情,在规则间传递着价值。翻开民法典,不难发现,它不仅是一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更是用基本法的形式来回应社会公众的关切,不断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映出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应有的价值追求。

民法典元年开启治理现代化的新时代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生效实施。与之相配套,最高人民法院在年前及时对原有的司法解释进行了清理,并发布首批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释。

据统计,自2020年6月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全面完成对591件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139个指导性案例的清理工作,废止116件,修改111件,决定对2个指导性案例不再参照适用。各地法院依据民法典所作出的第一批判决也已经诞生。

这些都标志着中国正式步入“民法典元年”,也将成为中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2021年1月4日,全国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工作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会议要求,要全面准确适用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统筹科学推进民法典统一正确实施。

要把系统观念落实到贯彻实施工作各方面,牢固树立法典化思维,确立以民法典为中心的民事实体法律适用理念,全面准确理解民法典核心要义。要准确把握民法典的溯及力问题,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废止、修改司法解释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妥善做好民法典施行后的法律衔接适用。

要认真学习贯彻新修改制定的民法典相关司法解释,确保准确理解适用,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近年来,人民法院每年审结的一审民事案件约占全部一审案件的90%,民事审判在人民法院工作全局中居于重要地位。贯彻实施民法典,不仅要贯彻条文,更要贯彻立法精神,秉持公正司法,依法妥善审理各类民事案件,提高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

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典。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法律,国之重器;法典,则是重中之重。

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人民意愿、科学严谨规范的民法典,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磅礴力量,带领我们走向更加光明而宽广的未来。

代表点评

全面贯彻民法典落实司法为民理念

贯彻实施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 黎霞

民法典实施后,各地法院牢牢把握民法典的核心要义,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司法裁判中准确适用民法典及其司法解释,充分体现了对民事主体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利的全面保护,很好地把握住了立法的价值取向。

如广东广州越秀法院审理的民法典实施后全国第一宗高空抛物案,有力保障了我们头顶上的安全。珠海市香洲法院审判的蹦床案,准确把握了民法典自甘风险原则与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之间的边界,并向相关部门发出民法典实施后的首份司法建议,完善监管措施,向当事人发出判后寄语,彰显司法温度。深圳前海法院审判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对格式条款制定者加重对方责任的否定性评价,充分体现了公平原则。

这些案件的审判都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是人民法院在贯彻实施民法典中落实司法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用好民法典,全方位提升老年人权益保护

贯彻实施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 李楠楠

因为工作原因,我一直关注老年人权益保护问题。我了解到,江苏南通两级法院在老年人权益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都设立了专业化家事法庭或者合议庭,其中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南通港人民法庭还是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全国试点法院之一。近年来,南通两级法院作出了很多有温度的判决,崇川法院审理的一起老年人居住权案件被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民法典特别节目播出,值得点赞。

希望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时,精准适用民法典,作出更多更有温度的判决,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司法获得感。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作者:逯璐 | 实习编辑:何一泓 师小晗

贯彻实施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09-04 00:13
下一篇 2023-09-04 0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