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律师的出路是人机协作,你信吗?

张延来 法律出版社

未来律师的出路是人机协作,你信吗?

写在前面

刚开始说人工智能(AI)会替代律师的时候,多数人都一脸的不屑,我们那么“高大上”的法律服务,咋就可能被个电脑学会呢?其实一定程度上,律师是距离人工智能最近的行业之一,因为法律思维讲究程序和逻辑的本质属性计算机天生就有。没过两年,我们就开始领教了一些人工智能的厉害,事实上,无论是在诉讼还是非诉讼领域,计算机都已经开始替代律师了。电脑开始根据客户需求自动生成商标申请文件、专利申请文件、各类合同文本、诉讼文本等,越来越多的法律电商公司不再满足于在客户和律师之间建立连接,因为不同律师的服务难以标准化,所以干脆想办法以计算机程序替代律师。那么,在人工智能取代人的大潮中,律师该向何处去呢?

未来律师的出路是人机协作,你信吗?

01

未来律师的出路是人机协作,你信吗?

咱们律师行有个通病,就是太拿自己当回事儿。

刚开始说人工智能(AI)会替代律师的时候,多数人都一脸的不屑,我们那么“高大上”的法律服务,咋就可能被个破电脑学会呢?没过两年,开始领教了一些人工智能的厉害,于是近来又有专家、牛人放话说今后律师的出路在于人和AI协作。

这里有必要再度重申我此前的观点:AI一定会取代传统法律服务领域的律师,原因简言之就是计算机有着与律师天然一致的思维方式(逻辑+程序),同时传统法律服务中积累的大量结构化的数据(律师引以为豪的经验),机器一学就会。

那为啥到现在还没出现一个AI把律师的饭碗抢走呢?这就是文章开头说的,咱们太拿自己当回事儿,AI还没在律师行业发力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技术上做不到(刚好相反,技术上很容易实现),而是律师行业体量太小,人家瞧不上。

给大家说几个数据。2015年全国律师业务总收入679亿元,同年度天猫“双十一”全天交易额912亿元,而京东当年的市值500亿美元(注意,是美元)。

看了这几个数据做何感想,你觉得AI愿意涉足律师业务吗?

AI作为互联网时代最具革命性的技术成果之一,最先发力的领域一定是最高频、刚需且普遍需要的行业,如当下正在快速推进中的自动驾驶,这是经济规律决定的,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收回前期研发的巨额开支,才能盈利。在这之后,AI才会正式转向那些规模没那么大的垂直领域,如法律、医疗、金融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届时AI选择的不是跟律师协作,而是替代。道理很简单,如果这件事我做得比你好很多,还干嘛要跟你一起做呢?

有人说阿来律师你别大言不惭,人机协作可是凯文·凯利他老人家说的。没错,凯文·凯利(我个人也是他的粉丝)最近确实跟媒体互动时讲道:“在未来,律师工作的成就取决于和机器紧密合作的程度。”但是,请仔细听清楚,人家说的是“紧密合作的程度”,要达到什么程度算紧密呢?那得是律师在某些方面的水平远在机器之上。以“阿尔法狗”在围棋界的水平,柯洁也将将够资格跟它组队,你觉得自己是律师界的柯洁吗?我自己也主持开发了一款法律智能应用,叫“法规大师”,是用于在线广告合规自动审查的。虽然产品还在完善,但从设计之初就没想过再让人参与,因为无论是从专业、准确率、速度还是成本,各个方面都没有人介入的空间。所以,对于大多数律师同行而言,还是要清醒地面对现实,不要再有跟AI携手走向人生巅峰的幻觉。

那么,律师该向何处去呢?再次重申之前的观点:技术除了创造出AI这种“怪物”,还会全面瓦解当前的法律体系,因为这个体系是工业时代形成的,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技术革命的要求,就跟工业革命之后,传统的农耕时代的法律制度被近现代法律制度替代是同样的道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咱们高中就背过的。

那么,在这个法律体系解构和重构的过程中,当代法律人的生存空间被空前放大,摆在律师面前的是基于网络催生出的各类新型法律服务需求,这些新需求新领域没有多少数据和先例,机器暂时学不会,所以,丢掉老阵地(传统法律服务),开辟新战场(网络法律实务),这才是律师的出路所在。

小说《三体》里,当降维打击光临太阳系的时候,幸存的地球人都是坐了光速飞船逃走的那些,留下来抵抗的都死掉了。我特别欣赏里面的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未来律师的出路是人机协作,你信吗?

02

律师会被“阿尔法狗”打败吗?

2016年3月9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因为人类的自尊心在这一天再次被机器狠狠地伤害了。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阿尔法狗)在与围棋选手李世石的首局对弈中成功逆转,一向“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单凭智商傲视食物链的人类,这一次被“伤”得不轻。

人类被机器打败显然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97年,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就败给了IBM的“深蓝”,那个时候的“深蓝”运算能力还不如我们现在手上的iPhone。2008年“北极星2”计算机连续击败六名得州扑克顶级选手,得州扑克难度比国际象棋明显高出一截。2011年,美国智力竞猜节目《危险边缘》中,计算机“沃森”碾压该节目史上两位最强选手获得冠军,同年,以一台运行数学模型的电脑作为代理人的基金击败日本最优秀的基金公司。

如此看来,人在围棋上失利似乎也没啥值得大惊小怪的,其实不然。我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同志,深知这次“伤自尊”的原因所在。一是围棋向来被视为人类智力的巅峰游戏,会下围棋的人类看待其他物种总有种感觉,就像范伟说的“别老整三岁滴,要整就整四岁滴”——满满的智力优越感,但这次轮到计算机对人类投来鄙视的目光了;二是与象棋对决时计算机所使用的暴力遍历算法不同,这次的“阿尔法狗”用的是模拟人类思维的算法,电影《一个人的武林》里,王宝强就是用对方最得意的武功打败各路高手,这种摧毁式的挫败感是难以消除的。

回归正题,律师会被机器打败和替代吗?

显然会,而且会比其他行业的人更容易被打败。这么说,估计会让一向以智商为荣的同行不快。好,咱们来讲讲道理:律师擅长什么?无非是逻辑、推理、分析、归纳(有人说我擅长搞关系,请原谅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律师值得自豪的事情)。无论是诉讼还是非诉讼的法律事务,都是先找法律依据,然后把法律问题跟依据相匹配,最后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计算机最擅长的是什么呢?就是逻辑分析,最基础的是和非,在计算机的语言里表现为“0”和“1”,由此可以衍生出无数复杂的逻辑模型,从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器,到复杂的天气预测,所以说律师的思维模式跟计算机天然就接近,我们去到了一个人家本来就擅长的领域。

一说到这个问题,总有些同行牛气冲天地表示不服气,这些同行大多在某领域里有些经验积淀,譬如说诉讼。他们总强调临场应变,强调自己身经百战,其实,哪个棋手不是临场应变、身经百战。计算机的方式很简单,把所有的案例都去看一遍嘛,你耍过的花招、用过的技巧、说过的理由、用过的证据,计算机都去看一遍,这叫作“穷举”式打法。另外,绝大部分诉讼根本没有电视里描绘得那般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无非就是那么有限的一些套路而已,刚出道的实习律师可能觉得有点新鲜,做几年下来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些有限的套路在计算机看来根本上就是“三岁小孩儿的游戏”。

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非诉业务,什么上市法律意见、融资、并购、股权激励,以我有限的非诉经验来看,这些早就有成熟模板(业内统称这些有模板的文本叫“大陆货”)的业务比诉讼还容易编写成程序。

事实上,无论是在诉讼还是非诉讼领域,计算机都已经开始替代律师了。电脑开始根据客户需求自动生成商标申请文件、专利申请文件、各类合同文本、诉讼文本等,越来越多的法律电商公司不再满足于在客户和律师之间建立连接,因为不同律师的服务难以标准化,所以干脆想办法以计算机程序替代律师,只要有资深律师和优秀的产品经理合作,他们就能找到越来越多机器智能可以发挥作用的场景,一步步挤压蚕食律师的业务空间。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看来,还有大量的法律业务掌握在律师而非机器的手里,这恐怕也是律师们依旧瞧不上互联网的重要原因。技术目前看上去太初级了,就算能做到替代律师,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这些同志忽略了技术的成熟速度并不是线性而是指数级的,一张纸对折42次,厚度是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这就是指数级增长的结果。就好像当年打败卡斯帕罗夫的“深蓝”,不到二十年,它就缩小到了一只手就能抓住的方寸大小。所以今天人们看来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很可能过不了多久就来到我们身边。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律师业务都会被机器取代呢?程序性工作的部分,无论是脑力还是体力工作,都会被技术替代。法律电商就处在这个象限里面,法律电商就是用技术替代律师的人工(程序性脑力劳动)。

先来看程序性脑力劳动。其实在我们的律师工作当中有相当大的部分都属于这一类,如道路交通、离婚等高度标准化操作的领域,都很容易被计算机学会。做出一个程序或者应用,使自己自助式地解决问题,这些领域的律师很可能就会失业。

再看程序性体力劳动,这个就更普遍了,典型的例子如原来拧螺丝是用卓别林扮演的工人去拧的,现在都是机器在做。所以只要是程序性的东西,都是机器善于去干的,都是技术善于去干的。

接下来终于到了机器不擅长的,非程序性脑力或体力劳动。目前看来,至少技术还没有能取代人的一个地方就是非程序性工作,需要人的创造力、想象力、跳跃性思维能力的工作,无论是脑力上的还是体力上的,技术都无法取代。比如说心理咨询(非程序脑力),再如美容美发(非程序体力),我们律师群体中也有一部分是包含在这个象限里的,可能是一部分律师,又或者一部分业务。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非程序性工作是人接下来找工作或者自我提升和发展的一个方向。说回到律师业务,机器暂时无能为力的领域就在于那些没有成熟操作模式,需要律师自主分析,甚至需要律师、企业人员及其他专业领域人员协同分析研判,才能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互联网经济催生出越来越多新的商业实践,这些实践蕴含着新的法律关系、新的行为、新的交易标的等,想要满足这些新的需求、解决这些新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工作,这是机器无能为力的,所以电商法律或者说互联网法律会成为律师新的爆发点、增长点和起点。

最后,很遗憾!无论律师还有多少可以施展的空间,终有一天还是会被机器(人工智能)彻底取代,因为人的智力发展的速度跟人工智能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阿尔法狗”如果把它目前已有的“智力”用在法律服务上面,估计大部分律师就已经被拿下了——这个结论令人沮丧。

未来律师的出路是人机协作,你信吗?

03

法律人如何对抗人工智能

在前面,我提出过一个观点:律师是距离人工智能最近的行业之一,因为法律思维讲究程序和逻辑的本质属性计算机天生就有,所以在人工智能取代人的大潮中,律师应该是最早受到冲击的群体。

现在我打算把这个问题再谈得深一点,并且延伸到另一个命题:律师怎样才能在这场看上去毫无胜算的人机之战中幸存。

先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律师会最早被人工智能冲击?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前面所说的法律思维方式与计算机思维太过接近,我学过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语言的底层无非就是“是与非”的基本判断,对应到集成电路中最基本的单元就是“0”和“1”。所有的逻辑和运算都是从“0”和“1”(是与非)推演出来的。

@知乎的这张图很好地展示了计算机逻辑语言被硬件理解和执行的过程。计算机语言最终将经过编译转换成0101010101,而这些“0”和“1”就对应电脑硬件(集成电路)中的低电平和高电平。这些电平控制开关的打开和关断,于是各种组合就产生了复杂的逻辑电路。

这种工作(思维)方式跟律师是高度一致的,我们律师的工作无非就是给出法律依据和事实条件之后的是非判断。例如,法律规定是欠债还钱,事实条件是我欠了你的钱但是没有还,结果就是我必须还钱。计算机语言表述为:

if 欠债还钱=法律规定;

if 张三欠钱没有还;

then 张三必须还钱;

else 张三不必还钱

不少人看到这里一定会说实践当中的逻辑要远比这个复杂,这我承认。但复杂程度非常有限,不太可能比围棋复杂,这是由法律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法律追求稳定性和一致性,以便对后来者给予相对确定的指导,这时的法律逻辑模型不可能像围棋那样每走一步都面临无数种可能的结果(最高人民法院近来所提倡的“同案同判”即是最佳注解)。所以阿尔法狗能赢李世石就说明它可以在大量的法律应用场景中胜任和取代律师所做的工作。

第二个原因更加关键,计算机并不完全以跟律师相近的思维方式取胜,它的第二个法宝就是大数据。我们很多律师同行(尤其是出道有些年头对自身专业能力比较自信的同行)瞧不上人工智能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在复杂的法律问题上律师个人的经验至关重要,殊不知这恰恰是人工智能的最大长处,这里必须来简要说明一下什么是人工智能。

《智能时代》这本书对人工智能做了比较清楚的解释,很大程度上澄清了人们对这个概念的误解。人工智能并不是让机器具备人脑的思维,让机器模拟人脑的思路在数十年的人工智能进程中被验证是一条死胡同(至少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科学家发现人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获得的大脑,其工作原理很难被机器完全学会,于是他们调整了思路,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机器进行训练,尽可能把所有的答案告诉机器,从而使之具备“智能”。典型的像自动驾驶,其实就是把大量的驾驶路况和处理方式都告诉行车电脑,而不是训练行车电脑像人一样遇到问题后再能动性地做出反应。

通过海量数据赋予机器智能的做法,更典型的例子是谷歌,现在人们都逐渐意识到谷歌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硅谷钢铁侠》一书中记载了埃隆·马斯克甚至对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推动人工智能的做法感到忧虑),而不是表面上看到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之所以提供搜索业务,核心目的是为人工智能不断地获取数据,搜索引擎天然能捕捉到来自人类的各种问题和答案。

了解人工智能是什么之后,我们再回到法律领域,那些被律师们引以为傲的经验,机器可以通过大数据快速掌握。当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司法案例公开经最高人民法院制度化之后所带来的法律大数据应用,把这些判决书内容拆解成一个个最小分析单元之后输入计算机,经过科学系统的分析归纳,可使之摇身一变成为经验丰富的诉讼律师(某种程度上,天同所对于商事纠纷案件的预判就是这个原理)。通常一个律师处理过100件离婚案件就可以算得上专业离婚律师了,计算机理论上可以把所有的历史离婚案件遍历一遍,然后分析、记忆和归纳,这就好像奥数学生很会做数学题,但我让电脑把奥数题库里所有的题目和答案都记下来,你说谁的成绩会更好呢?

法律领域有句谚语叫“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就说大量的问题都是发生过的。这类有先例可循的问题,计算机的大数据一定比人类那飘忽不定的经验更靠谱。

好,让我们做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性总结,机器有律师一样的程式化、逻辑化思维,而在经验方面,机器有大数据做后盾可以快速掌握之前的历史经验,所以人工智能率先抢律师的饭碗就一点也不稀奇了。

下面进入第二个更深的命题:律师有机会在这场毫无胜算的战争幸存吗?

经过前文的分析,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是使用大数据训练出来的程式化、逻辑化的应试工具,战胜它的方法恰恰就在这里。

第一个方向是,摆脱机器擅长的程式化、标准化工作,诸如交通事故、保险理赔、民间借贷、离婚、继承、批量商标维权等具备完善操作流程并且已经演变为一系列标准化动作的法律服务领域,律师应该尽快离开,而那些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工作的领域,律师就可以大展拳脚。比如审合同已经开始由机器接管(如“合同家”“爱合同”等),但律师要做的事是告诉客户应该跟对方形成怎样的合同关系,各参与方的主体身份应当怎样设计,站在一个更宏观的层面去考察合同,以便确保合同最大程度实现合作目的,我的《法眼电商》一书中有一篇《审合同与商业模式有何相干》,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方向是,进入到没有先例可循的法律服务领域。既然机器是依靠数据获取“智能”,那人就可以进入那些缺少数据、无章可循的法律领域,就像“二战”时期的诺曼底登陆那样开辟第二战场。举个例子,VIE是国内互联网公司为了同时引入外资和取得国内互联网业务经营许可而设置的一种公司架构,在新浪实施之前是没有先例的,这种全新业务人工智能就无计可施。新浪的VIE律师便是完成了从0到1的开创性工作,让VIE架构成为一种新型的法律服务,之后,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律师开始学习模仿,案例和数据的积累也越来越多,机器便开始跟进和接管了。

那么,类似VIE这种全新的法律服务领域多吗?我可以负责任地讲,非常之多。新的技术革命让商业模式加速进化,人的行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在不断的解构和重构之中,新的法律需求自然奔涌而出。你可以留意一下新的《电子商务法》、新的《民法总则》草案中提出的大数据权利和虚拟财产、层出不穷的新型网络案件案例等,只要有心(当然,还有市场需求这个根本动力),这样的法律服务“新大陆”都会被逐步开掘出来。

事实上,费了这么大的篇幅,最终想说明两点:

1. 人工智能必定会取代传统法律服务领域中的大量业务,而且一点都不难。这种冲击和替代比当下逐渐流行的法律电商更加难以招架,法律电商就像优步,让用户以更低价格、更高效率享受更优质的服务,下一步有了人工智能的优步必然把司机从驾驶位上拉下来,律师也面临着同样的情况。

2. 未来法律实务领域的竞争更大程度上并非发生在同行之间,而是人机之间。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以及它的优劣长短,就不会产生两种畸形的心态:蔑视和恐慌。正确的选择是从现在开始,在正确的方向上开始起跑,当然,如果让机器陪你一起跑,就再好不过了。

未来律师的出路是人机协作,你信吗?

书名|网络法战地笔记:互联网法律从业者进阶指引

作者|张延来

未来律师的出路是人机协作,你信吗?

内容推介

本书全面介绍网络法律体系、网络法律市场、产品合规设计,详细分解网络知识产权、电子存证、平台合规、涉网诉讼、数据、区块链、IT日常法律顾问,帮读者迅速掌握和提升网络法律服务技能。

作者简介 | 张延来 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 (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 、中国政法大学实践导师、杭州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垦丁网络法学院创始人。浙江大学法律硕士,具有法律和计算机双专业学科背景,执业以来完全专注于互联网法律实务工作,担任数十家知名一线互联网公司常年法律顾问,并代理多个代表性互联网诉讼案件。曾多次参加网络相关立法工作,是国家工商总局《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杭州市《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立法小组成员,曾多次参与中国 《电子商务法》 的立法研讨工作。

未来律师的出路是人机协作,你信吗?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4-02-21 21:48
下一篇 2024-02-21 23: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