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TOP10排名初定:多家明显大滑坡,超级头部更显业绩稳定性,极致马太效应持续上演

财联社4月4日讯(记者 高艳云)2022年券商投行业务可谓“冰火两重天”,有些券商持续强势反击,业绩喜人;也有些头部券商去年比较难捱,业绩大幅下滑。

截至4月3日,30家券商或上市公司主体披露投行业务经营数据,其中11家投行业务收入正增长,19家负增长。4家券商投行业务强势发力,分别是广发证券(41.08%)、方正证券(21.51%)、安信证券(11.75%)、中国银河(10.37%);3家头部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大幅下挫,如海通证券(-15.16%)、光大证券(-27.75%)、招商证券(-45.22%),曾经的投行“黑马”民生证券去年投行业务收入也大幅下滑,同比下滑幅度达20.92%。

除国信证券、国金证券两家大型券商尚未披露年报外,目前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86.54亿元)、中金公司(70.06亿元)、中信建投(59.27亿元)、国泰君安(43.11亿元)、海通证券(41.79亿元)、华泰证券(40.24亿元)、申万宏源(18.80亿元)、东方证券(17.33亿元)、安信证券(16.68亿元)。

5家头部券商投行收入合计占行业六成

部分头部券商投行业务稳中有进,包括中信证券(6.11%)、中信建投(5.24%)、国泰君安(6.13%)、申万宏源(4.88%)、东方证券(1.67%)、安信证券(11.75%)。

上述30家券商16家去年投行收入降速超过一成,其中最“拉胯”的3家券商分别是中原证券(-57.90%)、信达证券(-60.51%)、中山证券(-78.33%)。

行业马太效应依然较为强大,上述30家券商去年投行业务收入合计为519.88亿元,排名前五家券商该收入合计为300.76亿元,占比达57.85%,其中“券业一哥”中信证券的投行收入在30家中占比为16.65%。

中证协此前对全行业的分析中指出,2022年,投行业务净收入CR10达56%,呈持续上升之势。

此外,部分中小券商在特色精品投行的发力,获得了监管层的认可。

中证协指出,以国金证券等为代表的公司把握注册制改革重大机遇,提升投行服务水平,投行业务净收入连续三年位居行业前十。

头部券商有高居投行“王座”亦有“偏科”严重

多数头部券商在投行业务投入重兵,但与此同时,部分头部券商在该业务出现“跛脚”,收入及保荐人等均与头部券商身份不符。

十大头部券商的投行收入由大到小依次为中信证券(86.54亿元)、中金公司(70.06亿元)、中信建投(59.27亿元)、国泰君安(43.11亿元)、海通证券(41.79亿元)、华泰证券(40.24亿元)、招商证券(13.93亿元)、光大证券(12.82亿元)、中国银河(6.83亿元)、广发证券(6.10亿元)。

承销收入是投行收入构成的主要部分,承销收入由大到小的头部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71.2亿元)、中金公司(54.7亿元)、中信建投(53.2亿元)、国泰君安(39.5亿元)、海通证券(38.2亿元)、华泰证券(34.1亿元)、招商证券(11.7亿元)、光大证券(11.8亿元)、中国银河(6亿元)、广发证券(5亿元)。

其中,广发证券与银河证券承销收入同比增速最大,分别达15%、40%;同比降速较大的券商有3家,分别海通证券(-13%)、招商证券(-47%)、光大证券(-29%)。

去年保荐收入由大到小的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6.7亿元)、中金公司(5.9亿元)、中信建投(2.0亿元)、华泰证券(1.8亿元)、国泰君安(1.4亿元)、海通证券(1.0亿元)、招商证券(0.9亿元)、光大证券(0.6亿元)、广发证券(0.5亿元)、中国银河(0.3亿元)。

3家头部券商2022年保荐收入增幅最大,分别是广发证券(145%)、中信证券(129%)、国泰君安(53%);2家降速较大,分别是中信建投(-32%)、招商证券(-46%)、

财务顾问收入的“一哥”是中金公司而非中信证券,去年财务顾问收入头部券商的排名分别是中金公司(9.5亿元)、中信证券(8.7亿元)、华泰证券(4.4亿元)、中信建投(4.1亿元)、海通证券(2.6亿元)、国泰君安(2.3亿元)、招商证券(1.3亿元)、光大证券(0.5亿元)、中国银河(0.5亿元)、广发证券(0.4亿元)。

财务顾问收入整体呈现下滑,10家头部券商中8家同比下滑,仅2家券商该收入增长,分别是中信证券(6%)、广发证券(46%),降速较大的3家券商分别是海通证券(-36%)、光大证券(-29%)、中国银河(-25%)。

保荐人数来看,截至2023年3月末,10家头部券商投行人数总数达3303人,具体情况是中信证券(588人)中信建投(538人)、中金公司(478人)、华泰证券(390人)、海通证券(370人)、国泰君安(298人)、招商证券(229人)、广发证券(194人)、光大证券(135人)、中国银河(83人)。

保荐人数“极大值”与“极小值”相差悬殊,中信证券保荐人数是中国银河的7.08倍。

IPO项目数量在头部券商又存在一层“马太效应”,中信证券以保荐52个IPO项目高居榜首,超过第二名11个,达26.83%;其他券商及IPO保荐项目数依次中信建投(41个)、国泰君安(28个)、海通证券(28个)、中金公司(27个)、华泰证券(22个)。此外,4家IPO项目仅为个位数,分别是光大证券(8个)、招商证券(7个)、中国银河(5个)、广发证券(4个)。

去年IPO项目规模方面,中信证券高居榜首,IPO承销保荐项目总金额达1237亿元,是第二名的2.22倍。头部券商IPO项目金额规模由大到小依次是,中信证券(1237亿元)、中信建投(557亿元)、中金公司(486亿元)、海通证券(350亿元)、华泰证券(308亿元)、国泰君安(301亿元)、光大证券(102亿元)、招商证券(101亿元)、中国银河(36亿元)、广发证券(22亿元)。

股票再融资项目数量排名依次是中信证券(51个)、中信建投(30个)、中金公司(25个)、华泰证券(19个)、国泰君安(15个)、海通证券(12个)、招商证券(5个)、光大证券(5个)、广发证券(5个)、中国银河(3个)。

股票再融资项目规模排名依次是中信证券(1288亿元)、中信建投(587亿元)、中金公司(511亿元)、海通证券(362亿元)、华泰证券(327亿元)、国泰君安(316亿元)、光大证券(107亿元)、招商证券(106亿元)、中国银河(39亿元)、广发证券(27亿元)。

2022年债券承销规模依次中信证券(1.58万亿)、中信建投(1.24万亿)、华泰证券(9597亿元)、中金公司(9177亿元)、国泰君安(8215亿元)、光大证券(3525亿元)、海通证券(3267亿元)、招商证券(2933亿元)、中国银河(2540亿元)、广发证券(1539亿元)。

广发证券投行业务复苏

在诸多投行之中,广发证券的发力颇为引人注目,其在经过2021年来的积极整改后涅槃重生。

广发证券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公司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6.10亿元,同比增41.08%。主要得益于债券发行井喷式增长。

大环境来看,2022年,市场整体发行节奏有所放缓。东财Choice统计显示,2022年,首发家数为425家,较2021年减少98家,达18.74%;首发发行费用为389.5亿元,仅小幅同比增长2.05%。

但随着业务恢复,广发证券的股权融资情况正不断好转。2022年,公司完成股权融资主承销家数17家,股权融资主承销金额184.07亿元,较2021年均实现零的突破。

广发证券投行债券业务则迎来井喷式发展。2022年,公司主承销发行债券188期,同比增长370%;主承销金额1420.76亿元,同比增长358.38%。

广发证券投行业务延续恢复趋势,获得卖方研究的一致认可。

华创证券认为,广发证券投行业务持续修复,各项承销规模明显增长,财富管理大趋势下,持续看好公司资管业务增长与投行业务进一步修复带来的业绩增量。

方正证券指出,目前,广发证券股权再融资、债券承销等投行业务已逐渐复苏,IPO有待发力,在全面注册制带来增量机会的情况下,公司投行业务预计将全面恢复。

全面注册制打开券商投行业务增量空间

全面注册制改革的落地,成为券商投行业务大发展的重要契机。

湘财证券指出,主板上市条件放宽,审核流程优化,未来IPO发行将进入常态化,投行业务增量空间打开,注册制推动IPO规模增长,拉动投行业务收入稳定增长,收入贡献占比提升。

同时,湘财证券提到,跟投机制赋予投行业务重资本属性,券商一方面能够获取跟投收益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另一方面也面临业绩波动风险。此外,新股破发概率上升加大券商包销压力,更加考验券商的定价能力和资金实力。

国泰君安认为,随着全面注册制的落地深化,更高的发行审核效率、更为包容的上市条件及再融资政策等将推动券商更好为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能够发挥专业优势,聚焦科技创新、深耕产业发展、挖掘优质企业并合理定价的券商投行将更为受益。

“建议增持投行业务具备竞争优势的券商,券商以投行业务为主的企业融资服务仍将是未来迎来政策利好最多的业务板块,全面注册制的进一步深化将使得监管对投行业务的专业性要求不断增强。因此,我们更推荐投行业务专业性更强,具备竞争优势的券商。”国泰君安在研报中提到。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高艳云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染墨绘君衣染墨绘君衣
上一篇 2023-10-08 14:26
下一篇 2023-10-08 15: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