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集团被曝高价出售学生简历,律师建议如发现被侵权可举报

8月9日,“58集团被曝倒卖毕业生简历”的话题引发广泛关注。根据媒体报道,58集团收集学生简历并高价卖给培训机构,后者以此联系学生群体卖课转化客源,58集团再从中收取返佣。截至发稿前,该集团未就相关求证问题回应新京报记者。多位法律人士表示,买卖双方或涉嫌刑事犯罪。

58集团被曝卖简历一年有余,牟利超200万元

网易财经的报道称,其从58集团内部获取的资料显示,该集团假借招聘之名,收集学生简历,高价卖给培训机构,后者以此联系学生群体卖课转化客源,集团再从中收取返佣。在这些出售的大学毕业生简历中,单份简历报价在30-2000元不等,其中博士生简历价格高达约1500元/份。借此方式,58集团一年多牟利超200万元,近20家企业向其合作采购简历,包括某巨头物流公司、饮料行业独角兽及企政单位。

8月10日下午,新京报记者先后致电58集团天津总部与北京总部。天津总部前台工作人员接线称:“不要看新闻上那个,肯定是没有这回事的。我们肯定会保护客户隐私,资料不可能拿出去,有也可能是个别员工行为,公司肯定不会这样。”该工作人员表示,没有听说过集团泄露学生简历事件,天津总部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其介绍,天津总部是客服中心,北京总部负责全国性业务。

但据报道,网易财经获得的58集团相关内部邮件显示,上述向培训机构出售大学生求职简历的合同,通过了58集团内部人力资源部和法务部的层层审核。记者在一份命名为“上海逐元脉聘合作合同”的审批邮件截图内容中看到,58集团地址显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

对此,58集团北京总部前台接线员回复:“我不太清楚,我也联系不到其他部门,你可以给投诉专线打电话。”电话转接后,一名自称58同城全国客服中心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说明,登记身份信息后,一切求证问题均需被记录、等反馈。至于反馈到哪个部门,反馈时间要多久,“具体部门和电话没有办法告知,辛苦您等待结果。”

截至发稿前,对方未进行回应。

买卖双方均有承担法律责任的可能

若集团方存在出售学生简历行为,那么买卖双方是否构成违法犯罪?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张琦介绍,买卖毕业生简历涉及到潜在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如果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未经相关方合法授权,则涉及到个人隐私侵犯。买方和卖方都可能面临数据保护法律的相关追责,严重情况甚至会涉嫌刑事风险。如果在招聘广告中提供虚假信息,误导学生或违反广告宣传法规定,还可能面临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的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章,网络运营者应当对其收集的用户信息严格保密,并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并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与用户的约定,处理其保存的个人信息;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十条亦明确,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不得从事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律师表示,简历包含学生的个人信息,如果非出于服务目的使用或者向第三方转让的,应当获取学生同意,否则就是违法泄露个人信息。“法律规定是违法泄露5000条信息构成犯罪,但如果是违法泄露通过服务取得的个人信息,2500条即构成犯罪,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北京荣罡律师事务所卢娜律师进一步说明,对于涉嫌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根据《刑法》上述法条,单位构成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同时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进行处罚。如果存在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但又不构成犯罪的,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承担一定行政责任。另外,受害者可以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

于购买简历(个人信息)方而言,卢娜解释,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收受、交换等方式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者在履行职责、提供服务过程中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第三款规定的“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

游云庭指出,买方如果是为合法经营活动而非法购买的或者是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行政处罚的,才构成犯罪。依据《解释》第六条,为合法经营活动而非法购买、收受本解释第五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利用非法购买、收受的公民个人信息获利五万元以上的;(二)曾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或者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又非法购买、收受公民个人信息的;(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律师就维权与风险规避提供多方面建议

在游云庭看来,被侵权的学生比较难举证,但如果在其他招聘平台上发现了自己并没有投递过的简历,可以此为线索,向网信办、工信部或者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常见的买卖房产、开设公司,甚至各种行政许可的注册,个人信息都有可能泄露,这还是比较难规避的问题。”

张琦建议,被侵权学生可通过两种方式维权。一是寻求法律援助,咨询律师,了解对方是否存在侵权行为,并根据法律规定采取相应的维权措施。二是报案,若学生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或滥用,可以向相关执法机构报案,由执法机构进行调查和处理。卢娜谈及,当公民个人信息权益受到侵害时,作为受害者,也可选择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主张损害赔偿。

在寻求工作机会的过程中,求职者们该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张琦认为,要注意选择正规的招聘网站、人才平台或招聘会,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护政策。在投递简历时,可以选择把一些必要的信息提供给雇主,而不是将个人信息全部披露。此外,及时删除旧的求职材料,避免被滥用或泄露。

卢娜表示,求职者首先需提高个人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在网络上进行浏览、注册时,当保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其次,在投递简历时应有的放矢,不盲目“海投”,“当你的简历随意投递时,可能会增加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她建议选择大平台、垂直类招聘网站或招聘APP。当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再需要招聘软件时,求职者最好及时关掉在线简历,“一般的招聘类软件都会有隐私保护的功能。”

常见的求职者被侵权现象还包括虚假招聘、招聘歧视等。就此,张琦建议求职者谨慎选择招聘信息,切勿相信虚假招聘,注意验证雇主的真实性和信誉度;仅在必要情况下提供个人信息,避免将敏感信息直接提供给不可信的第三方;加强求职技能,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减少依赖第三方中介的风险;了解劳动法律法规与自身权益,及时报案和维权。

卢娜补充道,如果招聘单位存在性别歧视、年龄歧视、违规收费等行为,求职者可以选择举报。另外,一些“高薪”“高福利”等诱惑性的招聘信息可能是从事犯罪活动,求职者千万别抱有不劳而获的小心思,一旦遇到,须及时报警。还有一类情形为侵犯应聘者知识产权,例如,招聘单位让应聘者提供作品或完成某项设计工作,借此盗用应聘者的智力成果,“建议第一时间报警,或者向法院起诉。”

新京报记者 罗艳

编辑 巫慧

校对 陈荻雁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08-21 13:47
下一篇 2023-08-21 13: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