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当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我们,步履匆匆地赶往工作目的地,清晨,是繁忙的喧嚣,甚至是行走中的早餐时间,无论是哪一种赶路的模样,你是否期待过某个心动的瞬间?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比如,生活在古都金陵的我,赶在整点的时候,就能在上下班的途中,听到必经的天隆寺所传来的报时钟声,那一刻的感觉,离得最近的就是宋代苏泂诗中的《金陵杂兴两百首》之:

紫云回薄隐新愁,早起钟声也是不。

遍地葱花两三亩,至今人道景阳楼。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只为这“早起钟声”四个字,苏泂感受到的是“紫云回薄隐新愁”,而我们却是在现代化的南京城瞬间邂逅了历史的金陵城。虽不见“遍地葱花”但这里却有倔强而又明媚的向日葵,盛放在新秋的渐渐凉意中。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即使是很多南京人,也会以为天隆寺只是一个地铁站名,然而这里却是真的有座寺。

据朱偰《金陵古迹图考》记载,天隆寺最早建于南朝(梁),寺名“极乐禅寺”。明代初期,重建后被命名为“极乐庵”,明宣德九年(1434年),寺庙僧人弘升奏请赐额“天隆极乐寺”。

在佛教律宗中兴初祖古心律祖之前,天隆寺在明代初、中期的700多座寺庙中,只能算得上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刹。古心律师圆寂后,建全身墓塔于天隆寺后的玉环山,此后天隆寺塔林渐成规模。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万历皇帝听闻古心圆寂后,命愍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大会海律师绘古心像,并亲笔题赞古心:

“瞻其貌,知其人,人三昧,绝六尘,昔婆离,今古心。”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古心的弟子也一代代地在此开坛传戒,终于在清代,据乾隆年间的史料记载,当时的天隆寺在南京寺庙中名列第三。而古心律师的传人隐微理大和尚印含璞大和尚“中兴戒律第一祖庭”古林寺的历代祖师均建塔于此。历经战乱摧残,如今塔林尚存22座塔,其中较完整的墓塔15座,其中最高的约3.8米,也是南京地区最大的塔林群。不过一般人并不知晓也无缘得见。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今天,即使是生活、行走于附近的人,大概也只会惊鸿一蹩中,对金碧辉煌又古意森森的寺庙建筑心生敬意,甚至不会轻易踏足,它和一般开门纳客、供奉香火的寺庙并不太一样,长年大门紧闭。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在天隆寺附近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浡泥国王墓,浡泥就是今天的文莱,虽然这是中国现存的两大外国国王墓之一,估计也是最少人问津的景点之一,15元的门票也是很尴尬了。

与天隆寺的寂然所相反的是,苏泂诗中的景阳楼,如今却是身在大名鼎鼎的鸡鸣寺山巅昆仑正殿东北角,始建于南宋元嘉年间,如今是南京最有名的素菜馆。现如今,景阳楼门前的对联依然十分生动:

鸡笼山下,帝子台城,振起景阳楼故址

玄武湖边,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多情的诗人们,为景阳楼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笔墨,张九龄就曾写了五排诗《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

南国更数世,北湖方十洲。

天清华林苑,日晏景阳楼。

果下回仙骑,津傍驻彩斿。

凫鹥喧凤管,荷芰斗龙舟。

七子陪诗赋,千人和棹讴。

应言在镐乐,不让横汾秋。

风俗因纾慢,江山成易由。

驹王信不武,孙叔是无谋。

佳气日将歇,霸功谁与修。

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

否运争三国,康时劣九州。

山虽幕府在,馆岂豫章留。

水淀还相阅,菱歌亦故遒。

雄图不足问,唯想事风流。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在诗人怀古中,“雄图不足问,唯想事风流”的点睛收尾是历代反思六朝得失的主流观点。但诗中所提到的“日晏景阳楼”同样令人神往,当日落的余晖洒落在景阳楼上,怎可不追忆南齐武帝时,景阳楼内悬着的一口大铜钟,为台城宫中应鼓报时的悠悠钟声呢。

这钟声,是生活的日常,更是无数故事的背景。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于是,宋代的写下了《偷声木兰花·梅》

景阳楼上钟声晓。半面啼妆匀未了。斜月纷纷。斜影幽香暗断魂。

玉颜应在昭阳殿。却向前村深夜见。冰雪肌肤。还有斑斑雪点无。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钟声晓、雪中梅,古朴与妖娆,月色与梅颜,总是让人欲罢不能,尤其是那钟声,何止和鸣着我们的鼓膜,更震荡了我们的心弦。

宋人扬无咎有词云:“不羡鸳鸯侣,钟听景阳楼”《水调歌头·芗林有何好》世人都说,不羡鸳鸯只羡仙,那这景阳楼的钟声大概就是能涤荡心中烦扰的清音。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宋白的《宫辞》则是另一番景象:

天上鸡人唱晓筹,严妆钟动景阳楼。

千门竞洗燕脂面,流作香波入御沟。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这里的钟声可不太美妙,更像是军事化的闹铃,我们今天设定的一样讨厌。当宫中之人在同一世间洗脸严妆,今天的我们看到的却是个体的丧失与埋葬。同样的场景,若出自女子之手,就是唐代花蕊夫人《宫词》中的“晓钟声断严妆罢,院院纱窗海日红”,这就是视角带来的差异感,一外一内,一宏观一微观,但触动的都是那晨晓的钟声。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至于唐代温庭筠所写的《马嵬驿》更是以“马嵬之变”为题材,在“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两句中,道尽了唐玄宗在痛失杨贵妃之后的孤独寂寞冷的悲苦之景,那钟声依旧但斯人已“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入诗的钟声,尤其是敲响与寺院的钟声,最美不过《枫桥夜泊》,日本人尤其为其疯狂,竟然还偷走了原版的那口铜钟,后来抗战年间连复制的仿版也偷走了,至今下落不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张继只此一诗就可流芳千古,那一夜,他泊舟于苏州城外的枫桥,他并不知道,他也许是偶然的失眠,卧听寒山寺的钟音声声入耳,夜的静谧中,流淌着的更是夜的深邃与寂寥,穿越于古今、迷醉于内外、共鸣于你我的……就是那一种“天地人”至简而又本质的对立和共存。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钟声响起,涤凡尘。宋代的释祖钦就做了一首《偈颂》云:

澄潭月影,静夜钟声。

不留而照,不待而鸣。

而亦离闻绝见,非色非声。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让人不明觉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钟声等闲轻慢不得。《华严经》中有一句“满耳满目,非色非声。既非声色,却作麽生安名,大方广佛华严经。”身在红尘,这钟声是清明、是警醒,是呼唤我们保持中正平和的最后一丝牵绊。

自唐代李咸的《山中》一诗流传以来:

一簇烟霞荣辱外,秋山留得傍檐楹。

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

世上路岐何缭绕,水边蓑笠称平生。

寻思阮籍当时意,岂是途穷泣利名。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晨钟暮鼓”的成语就是出自于此,寺庙里早晨是先敲钟后击鼓,晚上是先击鼓后敲钟,后来就演变为令人警觉醒悟的话语。

宋代的陆游就在这悠悠荡荡的钟声中了悟了《短歌行》

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钟暮鼓无休时。

碧桃红杏易零落,翠眉玉颊多别离。

涉江采菱风败意,登楼侍月云为祟。

功名常畏谤谗兴,富贵每同衰病至。

人生可叹十八九,自古危机无妙手。

正令插翮上青云,不如得钱即沽酒。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其实说到底,就是春秋《老子》那句著名的“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的再思考,寺院钟声的无休无止和永无变化,更反衬出世事的无常以及善恶、好坏、兴衰、贫富、聚散以及危机等等的相互转化,最后一个“不如的钱即沽酒”倒是一个解决方案,且认为是及时行乐、活在当下、以及“花开堪折直须折”的积极态度吧。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要说,将这钟声描写地肃穆而庄严的,这位道教支派的全真教二代掌教马钰马道长的《踏云行·寿之生日,社樵索词》就很是威仪赫赫:

谨写青词,专修黄箓。香茶酒果并香烛。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瑞气氤声,祥烟馥郁。金童玉女传言速。不惟寿永过松筠,仁人可以同仙福。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说真的,认识这位马道长,全拜金庸老爷子的武侠小说所赐,本以为就是一个杜撰的人物,原来在真实的历史上,马道长却真真是个惊才绝艳之辈,而他在出家之前的妻子还真的就叫孙不二。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就说这诗文中的“钟声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一下子就让人神飞天际,似乎视线都能穿越时空的阻隔,跟随着声波的层层荡漾,于九重天外再回看此身,这种“生活在别处”的西方哲学费脑题,很难想象在东方的道家,只需要一句诗词就能让人感同身受。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因为共鸣,所以偏爱,那些诗词中的钟声袅袅且余音不绝。

唐代刘沧所著的《晚归山居》一诗:

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

秋深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

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

娟娟唯有西林月,不惜清光照竹扉。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这位刘大诗人的人生际遇可以用坎坷来形容,早年屡应进士举不第,等到终于进士及第的时候,已经是白发苍苍,大好年华并不能施展抱负而只能寄情于山水。于是乎,“钟声潜入远烟微”古寺钟声幽长,又随远烟消逝,意境的幽微空寂,由一个“潜”字透露而出的,是兴意阑珊,也是人生的无奈。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同样的心境,在写出了《沧浪诗话》的严羽笔下,也曾生于寺庙的钟声中。他的《访益上人兰若》在这一段寻人之旅中,所见都是冷色调: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好一句“钟声云外残”,不由地就想起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触景生情,可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很艰难的心智锤炼了。

此外,“月影缘山尽,钟声隔浦微”《晓发》、“日色连湖白,钟声拂浪迟”《和段校书冬夕寄题庐山》、“楼影半连深岸水,钟声寒彻远林烟”《秋夜登润州慈和寺上方》、“帆势依依投极浦,钟声杳杳隔前林”《歊台送韦秀才》……都是类相似的,钟声渐行渐远、直至于无。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其中的“杳杳”二字,所传递的安分昏暗幽远、渺茫隐喻还有依稀感,似乎是从上古传承下来的呼唤,说不清道不明,却总是能令人感觉到某种不可忽视的存在。

陆游的《晚行舍北》中有“东村隔烟寺,杳杳送钟声”,这是一份虽远尤心安的淡然;明末清初的弹词小说《天雨花》中有这么一句唱词“珮声杳杳人何处,日色衔山我也行。”想来,这部旧日里南方人心中的《红楼梦》,若将这两句有声有色地唱将出来,可不就是一个人在踉跄在天地中寻找自我的一段心路嘛。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只是,钟声既然是日常,本不该背负如此沉重,换个轻松点的解读法,比如在诗词中的钟声中听取四季,也是件极有意思的事情。

在春,有唐代李频的《乐游原春望》,春色入画、月下钟声不过如此:

五陵佳气晚氛氲,霸业雄图势自分。

秦地山河连楚塞,汉家宫殿入青云。

未央树色春中见,长乐钟声月下闻。

无那杨华起愁思,满天飘落雪纷纷。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在夏,有唐代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暑气全无只留清远: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深深的竹林寺里远远地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的背影,还带着斗笠,在夕阳下拉长了身影,越行越远。此中的“杳杳”又是一份依依不舍的情意绵绵。

在秋,秋色入钟声的诗词意象格外地丰富,唐代赵嘏诗云“迎秋日色檐前见,入夜钟声竹外闻”《 赠天卿寺神亮上人》是一份“世间烦恼是浮云”的禅意;清代姚鼐的“东林钟声晚出寺,高崖木叶秋平溪”《望庐山》是落叶平溪的欢歌;还有姚合的这一句“钟声迢递银河晓,林色葱茏玉露秋”《和高谏议蒙兼宾客时入翰苑》又有了穿越时空的通透之感……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到了文天祥的《晓起》中,已是深秋了:

梦破风烟迥,衾寒不自由。

钟声到枕曙,月影入帘秋。

雁过江山老,蛩吟草树愁。

整冠人共笑,两月不梳头。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那时的钟声阵阵,仿佛带走了温度。

到了冬季,寺院的钟声更显寂寥。唐朝的传奇人物,“杭州地区第一位状元”,集诗人、道学家、台湾第一个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施肩吾,他的《送端上人游天台》果然可见胸襟格局:

师今欲向天台去,来说天台意最真。

溪过石桥为险处,路逢毛褐是真人。

云边望字钟声远,雪里寻僧脚迹新。

只可且论经夏别,莫教琪树两回春。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云边望字,不知何人留下的摩崖石刻,雪里寻僧,却知道是游天台的端上人,远远的钟声与雪地里的足迹,如此就组成了心头的虚实相应。我们脚踏实地所孜孜以求的,往往就是犹如远处钟声一样无法琢磨或具体化的梦想。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语言学家陈寅恪就将这种一生追随落在乡愁和思想之情上。一首七律《忆故乡》写于1945年

序:寒家有先人之敝庐二:一曰崝庐,在南昌之西山,门悬先祖所撰联,曰“天恩与松菊,人境讬蓬瀛。”一曰松门别墅,在庐山之牯岭,前有巨石,先君题“虎守松门”四大字。今卧病成都,慨然东望,暮境苍茫,因忆平生故居,赋此一诗,庶亲朋览之者,得知予此时之情绪也。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

竹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秉持于“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的诗人,却只能“且认他乡作故乡”,即使在抗战胜利的那一年,也依然无法排遣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凄凉,可见苦难的百年史对于当时国人精神上的戕害。一代大师面对着山河破碎,真正令他心痛却是同时破碎的中国文化、骄傲还有身为中国人的尊严。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举国欢庆时,他却留给了我们一个独看夕阳的背影,直到几十年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终于有了实力和资本来重建我们曾经一再被破坏和否定的本土文化。此时,再来吟诵这一句“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才懂,这是中国人对于故乡的集体回忆,钟声渺渺那是代表着的坚定和永恒,林影依依是屏障、是生长、是生生不息,而群鸦归巢是温馨而又充满期待的。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总不想将话题写得过于沉重,那就用一首流行歌曲《约定》来结束这一场源自远古钟声的呼唤,只因为开头的歌词写得太美:

远处的钟声回荡在雨里/我们在屋檐底下牵手听/幻想教堂里头那场婚礼/是为祝福我俩而举行/一路从泥泞走到了美景/习惯在彼此眼中找勇气……

敲响的远古呼唤,是天隆寺的“钟声磬韵透青霄,科仪款款当宣读”

听,天隆寺的钟声又响了,可曾是“远峰斜日影,本寺旧钟声”

版权声明:本站发布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菩提菩提
上一篇 2023-08-11
下一篇 2023-08-11

相关推荐